1 / 8
文档名称:

团场财务体制改革探析.doc

格式:doc   大小:40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团场财务体制改革探析.doc

上传人:endfrs 2018/1/1 文件大小:4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团场财务体制改革探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团场财务体制改革探析
编辑:张力
出处:《兵团经济研究》
时间:2009-10-19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口兵团经济研究所王海云
兵团财务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改变农垦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由单纯的企业财务管理转变为既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国家财政体制改革方向,又能适应兵团“党政军企”合一特殊组织要求的管理职能和以预算管理为核心的兵团财务预算管理体制。
一、团场预算管理体制的形成
(一)结合兵团实际,建立兵团三级预算管理体制
2007年,兵团党委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团场财务体制改革加强财务预算管理的意见》。2008年,兵团又重新修订并下发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预算管理实施办法》,该办法明确了建立团场一级总预算,并将团场总预算纳入兵团三级总预算管理,进一步完善了兵团三级预算管理体制。该制度的实施,符合兵团特殊体制的要求,能够真实反映兵、师、团三级财务预算的实际情况,从而改善兵团社会事业等预算单位的管理,有效促进兵团各项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在团场建立“一总两分”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了团场的财务管理
2008年兵团出台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牧团场公共预算管理暂行办法》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牧团场企业预算管理暂行办法》等配套制度,简称“一总两分”的团场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即总预算、两种预算和两种核算。从预算管理角度,团场履行“党政军”职能,参照地方财政预算管理方式,实行一级总预算管理;对属于团场公共事业范围的行政、事业单位实行公共预算;对属于团场生产经营范围的编制企业财务预算。从核算角度,团场分别执行预算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并进行相应的会计核算。
二、团场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团场发展,充分调动团场的积极性,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将团场双重职能的经济活动进行了明确和区分。促进了团场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接轨,极大地调动了团场的积极性。(二)有利于团场履行责权,力求事权与财权的相统一。由于兵团的特殊体制、双重职能,团场作为戍边的基础,承担了大量的维稳戍边、公共事业的任务。将两种职能的经济活动分离,将两种收入、支出进行分别核算,促进了团场事权与财权的统一,为团场更好的履行两种职能奠定了基础。为进一步争取国家对兵团履行特殊职能的财政支持、减轻团场及职工负担创造了良好条件。(三)有利于真实反映团场财务预算收支的实际情况。从具体收支内容上进行严格划分、分类汇总,提高了资金利用率,规范了会计核算,加强了会计监督职能。在全面反映团场履行职责和有效控制各项支出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四)有利于实现团场资源的优化配置。将团场的发展目标分解落实到团场各部门、各单位和连队,有利于明确和规范各责任主体之间的责、权、利关系,实现团场管理机制的具体化、数量化、明晰化,同时通过预算的协调与平衡,使团场内部各责任主体的经营活动都围绕团场总体战略目标来实现。(五)有利于提高团场公共服务水平。由于团场所处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的差异,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大差别,边境和困难团场的经济发展还很落后,团场公共预算将进一步扩大对扶贫团场的财政补助覆盖面,提高边境团场和困难团场的补助水平,提高团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确保团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三、团场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果
(一)团场确立了以预算管理为核心的财务管理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