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
潍坊市人民医院美容整形科
血管瘤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 %-% 。约有2/3的血管瘤患者累及头颈部。
1 血管瘤的分类
传统上一直将血管瘤分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蔓状血管瘤及混合性血管瘤, 但这种分类难以反映血管瘤的生物学特征和临床特点。
l 9 8 2年, Mul l i k e n 根据血管内皮细胞的生物学、病理组织学特点和临床表现方面的不同特点, 将传统意义上的血管瘤分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两大类,从此引起了对血管瘤的认识和治疗上的根本性改变,目前这一分类标准已逐渐被认同、接受。
国际脉管性疾病研究学会血管异常 疾病分类标准
血管肿瘤血管畸形
婴幼儿血管瘤低流速血管畸形
先天性血管瘤( 迅速消退型和非消退型) 毛细血管畸形( 葡萄酒斑等)
簇状血管瘤( 伴或不伴 KM 综合征) 静脉畸形
Kaposi 血管内皮瘤( 伴或不伴 KM 综合征) 淋巴管畸形
梭状细胞血管内皮瘤高流速血管畸形
皮肤获得性脉管肿瘤动脉畸形
其他罕见血管内皮瘤动、静脉瘘
动、静脉畸形
复杂混合血管畸形
婴儿型血管瘤的病理过程
临床表现为 2个完全不同阶段,即增生期和消退期。血管瘤增生期一般出现在个体出生后 6个月至 1年内,临床上,最初观察仅为小红色丘疹, 继而逐渐或迅速增大( 速率不一) , 在组织学上,则通常表现为大量内皮细胞分裂增生、肥大细胞浸润及基底膜层增厚, 一般无明显血管管腔。此后,进入消退期,临床表现为血管瘤生长逐渐停止,瘤体开始变小, 表面颜色由鲜红色变为暗红色,肿块表面皮肤皱缩,体积开始变小。增生期和消退期血管瘤,均可有不同程度的肥大细胞浸润,出现逐渐明显的纤维组织和脂肪组织沉积, 最后局部皮肤皮下可残留不同程度的纤维脂肪组织。
由于血管瘤发病率高, 可能造成个体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多种危害, 其治疗方法也众多, 但均存在一定不足或不良反应, 尤其是对部位特殊、类型特殊血管瘤的治疗处理, 一直是临床和研究的热点。
治疗上尚无针对性强的措施,以前常用的药物主要有:糖皮质激素、干扰素α、环磷酰胺、长春新碱等,上述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使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作者发现这2例患儿后,在征得患儿父母书面同意的前提下, 对另外9例颜面部严重或毁容性毛细血管瘤患儿也使用普萘洛尔治疗,所有患儿用药血管瘤颜色变浅,并伴有明显的瘤体软化,随后血管瘤明显变小,最后几乎近于扁平。且治疗过程中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仅个别出现血压偏低。
普萘洛尔对婴幼儿血管瘤治疗有效的发现带有偶然性,也是基于巧合,但却在儿科、整形外科、皮肤科、口腔科等医师中引起强大反响,成为药物治疗血管瘤的新选择。一些较严重并危及生命的婴幼儿血管瘤,应用普萘洛尔治疗后,病情可迅速得到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