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9
文档名称:

义和团运动和.ppt

格式:ppt   大小:1,952KB   页数:3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义和团运动和.ppt

上传人:cby201601 2018/1/2 文件大小:1.9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义和团运动和.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义和团运动和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二章第八节
(两课时,本节上第一课时)
一、说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与发展;冠县起义和“扶清灭洋”口号;清政府的政策变化;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及历史意义和评价。
能力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分析“扶清灭洋”口号,认识义和团运动的性质、历史作用和失败原因,培养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深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比较近代史前期两次著名的农民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培养学生正确比较历史事件的学科能力
情感目标:
1、义和团运动是在帝国主义列强疯狂瓜分中国, 民族危机空前加深的历史条件下爆发的,是中国人民反洋教斗争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次伟大的以农民为主的反帝爱国运动。
2、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加速了清政权的灭亡;震撼了全世界。
3、义和团运动的历史经验教训表明:旧式的农民战争抵挡不住帝国主义的侵略,无法阻止中国在半殖民地的境况中沉沦下去。
二、说教材
1、教学内容:
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二章第八节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两课时,本节上第一课时)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及评价(训练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深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难点] 清政府与义和团的关系(通过清政府对义和团政策的变化揭示清政府的反动本质)
三、说学法
1、教学对象分析:
高中学生对于历史事物的理解、分析、概括以及比较能力都有所提高,同时已具备一定的自觉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因此,对于高中学生除了仍然要加强以上这些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对于重难点我采用了问题探究法和讨论法,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大胆质疑、使学生的智能和认识水平都得到发展。
2、学法指导: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①讨论法:分组讨论课堂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变个体学习为合作学习
②比较法:比较中掌握知识并深化对教材的认识。
③练习法:通过梯度练习的训练,更好落实重点、难点
四、说教法
问题探究法: 问题式教学(师生互动)
史论结合法: 根据史料得出结论(论从史出)
讨论法: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历史学科能力
五、说教学媒体的使用
主要用PowerPoint制作CAI课件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这样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同时增加课容量,给学生更多思考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六、说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教学环节二:新课讲授]
[教学环节三:新课小结]
[教学环节四:练习巩固]
看图说史
引导探究
分析重点
突破难点
(约5分钟)
(约2分钟)
(约5分钟)
(约2分钟)
(约10分钟)
(约15分钟)
(约6分钟)
知识回顾: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矛盾变化如何?
封建社会:
地主阶级----农民阶级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外国资本主义----中华民族
封建主义----人民大众
近代中国人民探寻救亡图存之路:
洋务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
失败
维新变法运动
(19世纪末)
失败
义和团运动
(1900—1901年)
?
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
农民阶级:
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运动
(1851—1864)
失败

[教学环节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回顾历史的同时形成对历史的整体概念(特别是能有机地把义和团运动归属到近代中国人民探寻救亡图存的抗争史中去)
播放义和图运动片断,抓住学生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