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市场经济
计划经济
利与弊
计划经济体制—简介
计划经济体制相对与市场经济体制,是指一种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新型科学的社会经济体系。计划经济体制,顾名思义就是有规划、计划地发展经济。从而避免了市场经济发展的盲目性、不确定性等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危害。如:重复建设、企业恶性竞争、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产生社会经济危机等问题。
计划经济体制是共产主义的经济体系,它的建立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科学的保证。只有实现计划经济这一科学体系,社会经济才能消除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所产生的弊端,才能达到社会经济高速、平稳和健康的发展。
计划经济是生产由统一安排、产品由统一分配的经济方式。
计划经济下,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由社会的某个部门根据社会和人民的需求来统一安排,或由企业的某个部门根据市场需求来统一安排,生产完毕,产品的分配也是统一分配的。分配方式有按劳分配、按需分配和按资分配三种。
例如,美国一家生产斧头的企业,经过市场调查,决定生产1万把斧头,那么要生产多少毛坯、多少斧头、多少斧头柄,则由主管生产的部门安排到各个车间进行生产,这就是按市场需求以及生产需求进行计划的。当生产完毕或销售完毕进行分配的时候,假设1万把斧头总售价是5万元,总原料成本是1万元,资本家留下2万元,发给工人3万,那么这就相当于资本家留下了4000把斧头,发给工人6000把斧头,这就是产品分配。资本家或股东们留下的那4000把斧头是按资分配,发给工人的那6000把斧头是按劳分配,即根据工人的成绩来分配,每个人若干把。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比,计划经济的产生要早得多。不要说自从地球上有了人,可以说自从地球上有了动物,就有了计划经济。例如,一个蚁群内就是计划经济,一个田鼠也要计划到冬天必须储藏多少食物。对于刚刚诞生的原始人来说,每个人的生产就更是计划经济了。后来出现了家庭、企业后,家庭和企业内也都是计划经济。所以计划经济并不新鲜。
可是,现在我们所追求的计划经济,指的是一个国家内或全世界内的计划经济,即一个国家或全世界的生产都由一个部门来统一安排,这是前所未有的(只在原始共产主义存在过),所以这样的计划经济就是个新生事物了。
计划经济体制既有优点,又存在弊端,正是由于计划经济的优点适合我国当时的国情,所以我国在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初期选择了计划经济体制,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我国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一样,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1953年,中国从不发达的市场经济或准市场经济向计划经济过渡, 1956年全面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一、计划经济的利弊 经济体制可以分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这两种经济体制都各有利弊。计划经济的利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计划经济有利于迅速有效地集中全国的经济力量,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各种条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经过 50年代初到 70年代末的增长有了巨大的提高。统计资料表明,1952~1978年期间,按可比价格计算的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的年增长率,分别达到了 %、%、%。中国在以农业部门为经济主体的基础上,建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并且具备了生产原子弹、氢弹的能力,国防力量大大增强。
(1)抑制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计划经济的弊端主要表现为政府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使企业和劳动者不能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降低了劳动生产率,从而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例如,在 80年代中期,计划经济隔断了沈阳马路两端企业 30多年的往来。马路一端是沈阳冶炼厂,主产铜,而马路另一端是沈阳电缆厂,是用铜的大户。由于当时沈阳冶炼厂归冶金部管,沈阳电缆厂归机械部管,所以沈阳电缆厂用铜不能直接从马路另一端的沈阳冶炼厂购得,必须到几千里以外的南方购买,运费每斤需要 400~500元,而沈阳电缆厂每年用铜 17000吨,这样一年运费就要 700多万元。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企业不能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安排生产,从而也就限制了企业和职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