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实验10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ppt

格式:ppt   大小:1,839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实验10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ppt

上传人:yuzonghong1 2018/1/3 文件大小:1.80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实验10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动物生物学实验
实验十
蛙心脏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观测
【实验目的和实验要求】
学习蛙心脏标本的制备,仪器的连接,操作软件的使用,有关实验参数的设置,实验数据、图形的获得及分析等。
掌握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的概念,心肌和骨骼肌的不同收缩特点。
学方法观察心室的收缩活动的不同时期对额外刺激的反应。
【实验原理】
心肌每发生一次兴奋后,其兴奋性会发生一系列周期性变化,与其它可兴奋组织相比,其特点是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约相当于整个收缩期,甚至可延续到舒张早期。在此期中,任何强大的刺激均不能使之产生动作电位。此后为相对不应期,仅对强刺激产生兴奋(动作电位)。最后为超常期。后两期均发生在舒张期内。因此,在舒张期内(有时不包括舒张早期),给予心室一次阈上刺激,便可在正常节律到达心室之前,引起一次扩布性兴奋和收缩,称为期前收缩或早搏。期前收缩也有一个有效不应期。因此,当窦房结(两栖类为静脉窦)的正常节律传到心室时,正好落在这个有效不应期内,不能引起心室肌的兴奋和收缩,心室停留于舒张状态,直至下一次正常节律性兴奋到达时才发生兴奋。这个在期前收缩后出现的持续时间较长的舒张间歇期,称为代偿间歇。
本实验的目的是学录方法,并通过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的观察,验证心肌有效不应期长的特征及了解心肌兴奋性的变化特点。
【动物与器材】
蛙、计算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解剖针、手术剪、眼科剪、圆头手术镊、蛙板、刺激输出线、刺激电极、张力换能器、蛙心夹、棉花、棉线、任氏液
【实验步骤】
破坏脑与脊髓
暴露心脏,观察心脏的结构
连接实验装置:在心舒期用连线的蛙心夹夹住心尖约1毫米,丝线另一端接张力换能器,张力换能器输入端接生理信号采集系统通道1。
刺激方法:在刺激器对话框中先选择“触发捕捉”,再选择“下降沿捕捉”,然后在显示通道中单击鼠标即可在单击位置呈现一水平显示线,调节单击点在屏幕上纵向的位置可调节该水平显示线的高低,该水平显示线与心搏曲线下降沿的交点就是给予刺激的可能位置(具体位置由发出“开始捕捉”命令的时刻决定)。由于在舒张早期以后给予刺激才会产生期前收缩,故应调节水平显示线至心搏曲线中间偏下的位置。此后每用鼠标点击刺激器对话框中的“开始捕捉”键,刺激器即会在“开始捕捉”命令发出后、心搏曲线与水平显示线的第一个下降沿交点处发出刺激信号,调节水平显示线高低位置及刺激强度即可观察到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现象。如需记录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波形,应在系统记录状态发“开始捕捉”命令。
操作方法:
分别于心室收缩期和舒张期的早、中、晚给予单刺激(注意,刺激前后应有三四个正常心搏曲线做对照),观察心搏曲线有无变化,记录实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