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艾滋心理.ppt

格式:ppt   大小:262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艾滋心理.ppt

上传人:yzhlya 2018/1/3 文件大小:26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艾滋心理.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关于艾滋病的相关群体的态度
(一)非艾人群对艾人群的态度
不屑、恐惧和唾弃呼吁共同关心艾滋病患者
恐惧、歧视依然是主导倾向
对于公共场所的艾滋病病人,%的人选择紧张躲避;
如果一个同事得了艾滋病,%的城乡居民明确表示
不愿意再与这位同事继续共事,不愿继续共事的主要原因
是怕被传染;如果自己的家人感染了艾滋病,%的
城乡居民不愿意被外人知道;%的城乡居民明确表
示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不应该有入学/就业权; %
者持有“应该将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隔离”这一偏激的想法,
%的医务人员认为“HIV/AIDS患者不能在普通医
院做手术”是应该的(实际上这是不符合《艾滋病防治条
例》的歧视行为)
二、爱滋病感染者及患者的心理
主要表现为以下8种:
震惊:
因没有想到自己会被感染和没有心理准备而不知所措。
拒绝:
不承认或不相信自己被感染了,总认为是医生或其它
什么地方出了差错,于是不断地更换检测部门,重复做血液检测。
愤怒:
认为只有行为不检点的人才会得这种病,而自己并不是这样的人
;或者看到别人多次寻花问柳都平安无事,而自己只有一二次竟
然就感染了,感到这个世界太不公平了,因而产生莫名的懊恼和
愤怒。
孤独:
感染后可能会有很多的疑问、问题和产生心理上的压力和郁闷,
又不能或不愿意与任何人说,因而会感到孤独和无助。
恐惧:
这是感染者的一种主要心理,其因素有:恐惧疼痛、失去职业。
被人知道而被歧视等。
自惭:
总认为别人已经知道,并在背后不断地指责和议论自己,因此
感到无地自容。
报复:
把自己的感染归咎于某个人或某些人甚至整个社会,故此产生
报复心理。
厌世:
认为这是一种令人不齿的不治之症,自己也就没有理由再活在
世上了,因而产生轻生厌世的情绪。
1996年,5岁的男孩李宁因输血染上了艾滋病病毒,
从此李宁就变成了“灾星”,小伙伴离他远去,朝他扔石
头。他的父母也变成了全县的“危险人物”,他的家更是
“禁区”,人们走过门前都止不住把脸扭向另一边。幼儿
园和学校也对李宁关上了大门。这是发生在河南省新野
县的一个真实故事。
李宁现在还活着。据一位见过他的艾滋病救助志愿者
讲,他的行为已明显不同于正常儿童,“他对周围环境抱
有敌视和警惕的态度。”
政府价值取向转变的过程,体现对艾滋病人价值取向的变化:
第一个:“坏人论”观点。
第二个:“多数论”观点。
第三个:平等论。
三、为什么爱滋病患者会遭遇歧视?
1、爱滋病本身的强大破坏性
“史后世纪的瘟疫”,也被称为“超级癌症”和“世纪杀手”。
(1)破坏免疫系统
(2)难以觉察性
(3)传染病
(4)无有效药物
2、不全面的宣传和错误认识
我国公众认为,性接触感染,是艾滋病传播的第一位原
因。在北京进行的一项调查亦显示,54%的被调查者
认为,绝大多数艾滋病患者,都是由于不洁***或卖
***嫖娼而感染病毒的,只要洁身自爱就一定不会传染。
然而,我国卫生主管部门进行的统计却表明,我国的艾
滋病传播途径比重分别为:静脉注射吸毒感染占69.
8%,%,采供血感染占6%;余
下的百分之十几,为母婴传播和其他特殊途径传播。
对艾滋病患者的不耻、歧视、排斥等都充斥着严重的恐惧心理,
害怕通过一般生活接触传染有关,如共用电话、炊具和食具、
毛巾和被服、洗澡间和厕所、以及非性接触和接吻等途径传染。
3、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的形成是产生偏见和污名的认知基础。所谓刻板印象,
就是认知主体对于某个外部群体特性的一种简单概括,这种概
括把外部群体( “他们”)看成几乎是无差异的,而无视该群
体内个体差异的存在;而且这种群体特性中“不好”的特征格
外被“我们”强调。
4、自动化思维、锚定效应和错觉相关
这三个心理过程是刻板印象形成和维系的“帮凶”。
当一个人不重视某事、没有时间仔细想某事、或情感因素过
强时,常会不由自主地采用自动化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