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试论《庄子》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摘要:《庄子》作为一部古今罕见的诸子散文,其“逍遥无为”的哲学思想、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寓言说理的表达方式以及“物我合一”的悟道理论都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庄子》浪漫主义文学影响
《庄子》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其借寓言、想象、夸张之手法,构筑起中国先秦道家浪漫主义的精神世界,既是一部古今罕见、非常奇特的浪漫主义散文,也是富有葱茏想象力的绝妙之诗,其创作的鲜明生动,神奇怪诞的人物形象更启发了后世小说的灵感。
一、庄子“逍遥游”“无为”思想对后世文人创作心理的影响
人应该怎么活着?庄子说,要像大鹏一样志存高远,像许由一样,给予天下也不受,像姑射山神人一样,遨游于四海之外,让心灵得到彻底的自由。然而“天下熙熙皆为利往;天下攘攘皆为利来”,名和利是束缚自由的主要绊脚石,要真正逍遥,就应该做到“无己”“无功”“无名”,去掉自我,恢复自然本性,随物变化,抛弃执着;不要人为去建功立业,不要因追逐名利而伤其身;不要追求名声,因为名声对人生同样有害,是自由路上的绊脚石。“己”“功”“名”这些身外之物妨碍了人的独立与自由,只有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人生才真正进入自由与独立的状态。庄子执“绝圣弃智”理论,所弃之“圣”是以儒学为主流的道德主义对“仁义道德”的自我标榜,所弃之“智”乃是通过摧残人的自然天性,导致人的自由丧失的非人性化物质。
庄子的无为说,对后世文学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中国的
“纯文艺”精神之风味,即从庄子哲学中出来,庄子的无为哲学思想,与儒家“文以载道”、“修身齐家治天下”的社会理想背道而驰。自古及今的许多大文豪,超脱放诞蔑视功名的才性文人,莫不以庄子“无为”“逍遥游”作为精神导向,创作出很多名垂千古的佳作。魏晋名士就推崇庄子的无为思想,如“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嵇康、阮籍,就是个中代表,对他们而言,主张无为而治不只是个人的修养问题,更代表着处事原则和政治立场。“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的陶渊明,应该是庄子的旷世知音,那种“怀良辰以孤注,或执杖而耘耔”的洒脱,正是庄子“逍遥”“无为”精神的传承和拓展。李白诗篇中所表达的豁达激情的生活态度,亦颇具庄子浪漫之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知识分子对富贵权势清高的呐喊。清代龚自珍,也不免挹其清芬,“六艺但许庄骚邻,芳香恻排林义仁”,庄子成为其积极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主要源头。从龚诗“古来不可兼,方寸我何任?所以志为道,淡宕生微吟。一箫与一笛,化作太古琴”的洒脱不羁,不难看出受庄子的影响之深。《红楼梦》也受庄子影响颇深,贾宝玉就是作者在庄子思想援引下塑造的一个“无为之为”“无用之用”的典型。作者曹雪芹把宝黛二人塑造成封建家庭的叛逆者,也反映了他崇尚道家的价值观。
二、浪漫主义创作风格对后世文学表现手法的影响
浪漫主义首先表现在庄子以葱茏的想象力、奇妙的艺术象征、大胆的夸张与虚构达到了文学的最高审美境界。其次表现在庄子极高的语言造诣给人以美的享受。《庄子》的语言可以概括为四个词:
“汪洋瓷肆”“奇诡雄豪”“空灵缥缈”“诙谐风趣”,其行文吞吐河海,包举宇内,尽显大开大合之势,文意层层相连,波澜起伏,或以奇妙的比喻说理,使人目瞪舌卷,乖乖服从,在一大段说理之后,总会有几句论文性的语言,于愤世嫉俗中衬托出超俗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