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静宁二中课时计划第课时(总第课时) 时间:2013年 3月14日
课题
《当仁,不让于师》合作探究案
教学目标
、虚词的用法和文言句式,能够翻译重要文段。
,理清各个章节的内容,把握人物的主要思想。
、人格魅力。
、学问诸境界的概括、评价。
教学方法
讲授合作探究品读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及知识线索)
教学札记
教学设想:
1、可以把教材中13章内容作一个简单分类。大体来说,内容有三:一是孔门弟子对孔子的评价、推崇,二是孔子对学生的评价、感情,三是孔子对学生的教导及孔子在生活中体现出的个性魅力。归类后,学生可能会更容易把握课文内容。
2、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先疏通13章语录文字障碍、积累文言知识,再讨论、挖掘思想和文化内涵的方法;也可以通读之后归类,对每一类语录同时解决上述两个问题。
3、宰我与子贡是孔门言语科高材生,尤其是子贡,在言语、事功方面较有成绩,在当时享有较高的声誉,他对孔子的评价还有若干,可以补充进来,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孔子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之高,同时体味子贡的语言表达艺术。颜回是孔子道德学问的传人,颜回之死对孔子打击很大,但心疼弟子,并不代表孔子会无原则地妥协世俗,他仍然把“礼”放在首位。这一部分在《论语·先进》中有记载,也可以补充一下。
4、《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可以略过。(已学过)
一、导入
亚里士多德打17岁起就跟随其师柏拉图学习,时间长达20年之久。对亚里士多德来说,柏拉图既是他非常崇敬的恩师还是他的挚友,正所谓:“良师益友”。他曾作诗这样赞美过柏拉图:
“在众人之中,他也是唯一的,也是最初的。……这样的人啊,如今已无处寻觅!”然而,在探究真理的道路上,亚里士多德表现出极大的勇气:他不畏权威、,毫不留情地批评自己的恩师的错误。这很自然引来一些人的指责::“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二、正课
通读全文13章,把这些内容作一简单分类。
明确:
一)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和推崇类。
课文第1、2、3。
二)孔子对弟子的评价和感情类。
课文第9、10、11、12、13。
三)孔子对学生的教导及孔子在生活中体现出的个性魅力。
课文第4、5、6、7、8。
学习第一部分“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和推崇类”。
1)阅读第1、2则,结合注释,自己疏通。
1、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论语·子张19第24》)
2、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论语·子张19第25》)
教师明确:
1、重要实词问题:
毁、逾、伤。知、阶、邦家。
2、虚词及若干句式的翻译:
无以为也(无以:犹言“无用”,不要。“以”不易作确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