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3
文档名称:

中医诊断学.doc

格式:doc   大小:303KB   页数:6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医诊断学.doc

上传人:xinsheng2008 2018/1/4 文件大小:30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医诊断学.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医诊断学
绪论
一、中医的诊法
四诊合参
二、辩病:
病是疾病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
健康的标准:吃饭喷喷香,一觉到天光。干活有力量,笑容挂脸上。检查无异常,
辩证:
辩别证侯,确定证名。
当前阶段的病位病性。
例:痰热壅肺。病位是肺,病性是痰热。
证候:是证的一系列表现。如:舌黄腻、咳等。
证型:实际上是证名。型是模型,西医概念。常见的,典型
病历:对诊疗情况的书面记录,病情、病史、诊断、治疗。
诊断一辈子也就讲的三个字:症、病、证也三个字
症也叫症状,一部分叫症状;一部分叫体征。
症状:病人主观体会的痛苦或不适。(头晕,胸闷、),
体征:是医生发现病人异常的改变。
咳嗽即是症状也是体征。症状是现象,不是本质。是辩病辩证的依据。
证是讲疾病中机体动态反应的阶段性反应状态。当前阶段的病性病位。
证素:病位和病性。构成证的基本要素。
四、诊断的原理:
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部分是相互作用的,各种病因、邪正之间是相互作用的。疾病的构成存在着因果的转化,局部和整体不可分割。痰饮停滞,可以导致气滞,气滞可以导血瘀,血瘀也可以导致阳虚。局部和整体的病理是相关。
“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
“见微得过(见微知著),用之不殆”
“从外揣内,见微知著,揆度奇恒”三个原理。
“司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其病矣”
“欲知其内者,当以见乎外;诊于外者,斯以知其内。盖有诸内必形诸外”
1、 司外揣内
2、 见微知著
3、 以常达变
五、中医诊断的原则:
1、 整体审察:
⑴整体观念,相互联系:局部和整体,局部可以影响到全身,脏腑的病变可以导致气血阴阳的失调,任何疾病都具有整体性。全面收集病情资料,精神、饮食、起居,二便****惯、喜恶、睡眠、体质、时令气候等。全面分析,综合判断。
⑵诊法合参:
⑶病证结合:
⑷中医诊断简史:张仲景,以六经辩伤寒,以脏腑辩杂病,辩论论治的创始人。
⑸熟悉中医基础理论,不断临床实践,学会辩证的思维。
《医宗金鉴》是清朝的教科书。《医学实在易》
问诊:
一、 问诊的方法和意义
二、问诊的内容:病历上都有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辩。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叁机变,
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1、部位、性质、程度、时间。
2、主诉问透、问准、问深、问全
主诉一般不超过二十个字。
4、 现病史:发病时间(主诉),起病的缓急,原因或诱因,发病情况。
起病急,时间短的多实证,病久反复发作多虚证
诊断经过,现在症状,
5、 即往史:素体健壮的多实证,素体虚弱多虚证或杂证。如素体阳虚人容易感寒,素体阴虚的人容易得热证(温燥之邪容易侵犯),
曾经得过什么病。
6、 个人生活史
有利于全面收集资料,有利于综合判断;模糊中精确,精确中有模糊。能抓住当前的主要矛盾。
环境要安静
态度要和气
语言要通谷
避免主观片面。
重视主诉
拯救为先。
一般的资料:进行追访,和病情相关资料。
问主诉:就诊时,病人最痛苦的症状和体征,及其持续时间。
主诉:时间性质程度
现在症:就诊时,全部痛苦和不适。以及与病情相关的全部情况。
问详细、有主次、知名意、辩病性、识病机。
问寒热:病人有没有怕冷或发热的感觉。
寒是自觉怕冷。
1、 恶风,遇风则冷,避之则缓。
2、 恶寒,自觉怕冷,加衣被不能缓解。多半新感新起的。
3、 畏寒,自觉怕冷,加请被缓解。久病的,经常的。
热是指的自觉全身或者局部的发热。
为什么病人会出现怕冷或发热
1、 可以反映病邪的性质,
2、 可以反映机体的阴阳盛衰。“阴阳不可见之,寒热见之”张景岳
寒邪往往出现怕冷的现象,热邪一般导致热证。
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阴虚则热,阳虚则寒”
主要问病人的主观感觉。也应该进行客观的检查。要注意怕冷和发热的有无。要问新久,程度,时间,持续时间,部位特点,主客观的关系。头部和胸腹部、四肤之间的关系,它的增长和缓解的条件。问他有什么兼证。

即感觉怕冷又感觉发热,邪气袭表,正邪相争。“腠理开则洒然寒,闭则热而闭”
有时感觉怕冷有时感觉发热,
去衣则寒,加衣则热:
自觉怕冷,体温实高
恶寒,或恶寒并发热是表证的依据。有一分恶寒就有一分表证。“外感则寒热齐作而无间,内伤则则寒热作而不齐。有些里热证也可以有恶寒
1、 恶寒重发热轻,风寒表证。
2、 发热轻恶风,发热也不重,恶寒也不重。伤风表证。
3、 发热重恶寒轻:风热表证。腠理是开泄的,
但寒不热:寒证的特征
一是由于寒邪致病,阳气不足而阴寒自生。阳虚生内寒。
1、 新病恶寒,忽然怕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