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应急措施
1、做足防护:保护眼睛;捂住口鼻;遮住裸露皮肤。有条件可戴上防护眼镜、手套,穿上雨衣、雨鞋等。
2、迅速撤离:判断毒源与风向,沿上风或侧上风路线,朝着远离毒源的方向迅速撤离现场。
3、洗消救治:到达安全地点后,及时脱去被污染的衣服,用流动的水冲洗身体,特是曾经裸露的部分。必要时拨打120,中毒者应保持平静,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心肺负担使病情恶化。
4、检测污染:污染区及周边地区的食品和水源不可随便动用,须经检测无害后方可食用。
五、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处置基本程序
大多数化学品具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特点,在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因意外人为破坏等原因发生泄漏、火灾爆炸,极易造成人员伤害和环境污染的事故。制订完备的应急预案,了解化学品基本知识,掌握化学品事故现场应急处置程序,可有效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本讲主要探讨危险化学品发生泄漏、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时现场应急抢险和救援。
(一)隔离、疏散
1、建立警戒区域
事故发生后,应根据化学品泄漏扩散的情况或火焰热辐射所涉及到的范围建立警戒区,并在
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建立警戒区域时应注意以下几项:
警戒区域的边界应设警示标志,并有专人警戒;
除消防、应急处理人员以及必须坚守岗位的人员外,其他人员禁止进入警戒区;
泄漏溢出的化学品为易燃品时,区域内应严禁火种。
2、紧急疏散
迅速将警戒区及污染区内与事故应急处理无关的人员撤离,以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紧急疏散时应注意:
(1)如事故物质有毒时,需要佩戴个体防护用品或采用简易有效的防护措施,并有相应的监
护措施;
(2)应向侧上风方向转移,明确专人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到安全区,并在疏散或撤离的路线
上设立哨位,指明方向;
不要在低洼处滞留;
要查清是否有人留在污染区与着火区。
注意:为使疏散工作顺利进行,每个车间应至少有两个畅通无阻的紧急出口,并有明显标志。
(二)防护
根据事故物质的毒性及划定的危险区域,确定相应的防护等级,并根据防护等级按标准配备相应的防护器具。
(三)询情和侦检
1、询问遇险人员情况,容器储量、泄漏量、泄漏时间、部位、形式、扩散范围,周边单位、居民、地形、电源、火源等情况,消防设施、工艺措施、到场人员处置意见。
2、使用检测仪器测定泄漏物质、浓度、扩散范围。
3、确认设施、建(构)筑物险情及可能引发爆炸燃烧的各种危险源,确认消防设施运行情况。
(四)现场急救
在事故现场,化学品对人体可能造成的伤害为:中毒、窒息、冻伤、化学灼伤、烧伤等。进行急救时,不论患者还是救援人员都需要进行适当的防护。
现场急救注意事项
选择有利地形设置急救点;
做好自身及伤病员的个体防护;
防止发生继发性损害;
应至少2~3人为一组集体行动,以便相互照应;
所用的救援器材需具备防爆功能。
现场处理
迅速将患者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呼吸困难时给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心脏骤停时立即进行心脏按摩;
皮肤污染时,脱去污染的衣服,用流动清水冲洗,冲洗要及时、彻底、反复多次;头面部灼伤时,要注意眼、耳、鼻、口腔的清洗;当人员发生冻伤时,应迅速复温,复温的方法是采用40~42℃恒温热水浸泡,使其温度提高至接近正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