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西点军校
温应星
温应星(1887-1968),广东兴宁人,1905年6月15入学西点。当时为了西点是否能接纳中国学生,美国国会还特别通过法案批准。温将军于1909年以全级103人中的第82名毕业,但他的“实用军事工程”科目成绩名列全级第二。温的同届同学中有著名的戴维斯上将(Jacob ,二战欧洲盟军副总司令),巴顿将军(e S. Patton 盟军第三军团司令)等等;巴顿原比温高一届,因数学不及格而留级,故同届毕业。
回国后先后担任过孙中山先生的英文秘书,第三课课长,铁路工程师,中东铁路警务处长,第五任清华校长,上海保安处处长,财政部税警总团总团长,全国伤兵管理委员会主任,全国战地政务委员会主任委员,行宪立法委员等等职务;1949年定居香港。温将军临终前曾向子女嘱咐,若不能返归故土,希望能葬于西点母校。将军逝世后西点军校根据将军的资历和业绩,同意将军夫妇入葬西点军校墓园。在阿灵頓国家公墓的追悼礼拜中,温将军当年西点的同学戴维斯将军等主动担任荣誉护卫官。
陈廷甲
陈廷甲(1887-?)1905年6月15日和温应星一起进入西点,在西点被人称为“比利”,是出色的体操选手,后因表演受伤,功课受到耽误,毕业时全期103人中殿后。当时的美国陆军部长在颁发毕业文凭时拍著陈的肩膀鼓励:我的朋友,不要气馁,吾国许多名将毕业时都居最后啊。回国后,陈曾在北京陆军部工作,1931年退出军界,因而后期活动鲜为人知晓;据悉长居香港,逝世年代不详。
王赓(1895-1942),江苏无锡人,1911年清华毕业后保送美国,先后曾在密西根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就读,1915年获普林斯顿大学文学学士后转入西点,在西点一贯成绩优秀,并热心帮助其他人,颇得同学赞誉,1918年西点毕业时为全级137名学生中第12名。王赓回国后曾任职北洋陆军部,并以中国代表团武官身份随陸徵祥参加巴黎和会;后任交通部护路军副司令并晋升少将。
1928年后王赓先后担任过孙传芳的五省联军总部参谋长,敌前炮兵司令,铁甲车司令,国府淮北盐务缉私局局长,财政部税警总团总团长。1935年王赓曾任职铁道部,后任国府兵工署昆明办事处处长,为维持抗战期间滇缅命脉的战略物资内运作了大量工作。1942年4月,王赓作为政府军事代表团成员于赴美期间(当时太平洋已为日军封锁)因肾病复发,医治无效于开罗逝世,终年仅47岁。
曹霖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