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国心力衰竭诊治指南2014版
1
目录
心衰概述
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评估
慢性HF-REF治疗
慢性HF-PEF诊断和治疗
急性心衰
难治性终末期心衰的治疗
心衰病因及合并临床情况的处理
右心衰竭
心衰的整体治疗
心衰的随访管理
2
心衰概述
定义: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由于任何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临床表现:主要为呼吸困难和乏力(活动耐量受限),以及液体潴留(肺淤血和外周水肿)。
心衰为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发病率高,是当今重要的心血管病之一
3
心衰概述
流行病学调查:据我国部分地区42家医院,对10714例心衰住院病例回顾性调查发现,其病因以冠心病居首,其次为高血压,而风湿性心瓣膜病比列则下降;各年龄段心衰病死率均高于同期其他心血管病,其主要死亡原因依次为左心功能衰竭(59%)、心律失常(13%)和猝死(13%)。
4
心衰概述
依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衰可分为LVEF降低的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HF-REF)和LVEF保留的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HF-PEF)。
根据心衰发生的时间、速度、严重程度可分为慢性心衰和急性心衰。
在原有慢性心脏疾病基础土逐渐出现心衰症状、体征的为慢性心衰。慢性心衰症状、体征稳定1个月以上称为稳定性心衰。
慢性稳定性心衰恶化称为失代偿性心衰,如失代偿突然发生则称为急性心衰。急性心衰的另一种形式为心脏急性病变导致的新发心衰。
5
心衰概述
6
心衰概述
心衰发生发展过程,从心衰的危险因素进展成机构性心脏病,出现心衰症状,直至难治性终末期心衰,可分为(表1):
前心衰(A)
前临床心衰(B)
临床心衰(C)
难治性终末期心衰(D)
心衰的阶段划分体现了重在预防的概念,预防患者从阶段A进展至阶段B,即防治发生机构性心脏病;预防从阶段B进展至阶段C,即防止出现心衰的症状和体征,尤为重要。
7
心衰概述
心衰的阶段
定义
患病人群举例
阶段A
(前心衰阶段)
患者为心衰的高发危险人群,尚无心脏的结构或功能异常,也无心衰的症状和(或)体征。
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
阶段B
(前临床心衰)
患者从无心衰的症状和(或)体征,但已发展成结构性心脏病。
左室肥厚、无症状心脏瓣膜病、OMI等。
阶段C
(临床心衰阶段)
患者已有基础的结构性心脏病,以往或目前有心衰的症状和(或)体征。
有结构性心脏病伴有症状、体征。
阶段D
(难治性终末期))
患者有进行性结构性心脏病,虽经积极的内科治疗,休息时仍有症状,且需要特殊干预。
因心衰须反复住院,且不能安全出院者
8
心衰概述
9
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评估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