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聂楼小学三年发展规划(2013.—2018.)
一、背景分析
(一)学校基本情况
聂楼学校地处相对偏僻的农村,是一所成立于1997年9月的九年一贯制学校。现有20个教学班,学生795名,其中30%左右是外地民工子女,教职工86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3名,中学一级教师17名,小学高级教师33名,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39名,区学科名师2名,镇首席教师4名,校学科带头人10名,学校班子成员10名。
,,,且背靠社区绿化广场、校园环境优美。学校现有多媒体教室2只,美术教室、音乐教室、电脑房、阅览室、各类实验室一应俱全,学校图书藏书总量达4万多册,人均46册多,学生专用阅览室三个,配备电脑68台。学校有250米环形塑胶跑道运动场一块,水泥汀篮球场两块,球架两付。固定资产达889万元。学校主体建筑分南北两部,校舍较齐整,环境幽雅,硬件设施基本达标,给予本校师生一个良好的工作与学习环境。
(二)办学优势
多年来,在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学校凸现了多方面的办学优势:
1、通过健全三大工作机制,实施中层干部竞聘制度,增强了干部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一个业务能力强、具有合作精神和奉献精神的领导班子已形成。
2、认真执行校本师训方案,强化教师政治、业务理论的学习,使学校已拥有了一支善良质朴、爱岗敬业、具有较强业务能力和自主精神的教师队伍。
3、坚持“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办校,人才强校,质量树校”的办学思路,狠抓科学管理、制度管理、人文管理的有机结合,不断创新,已制定了比较完善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对九年的衔接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在管理模式、各年级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活动安排、教学研究等诸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索,现基本形成了九年一体化、系列化和有序化。
目前,学校是市农口系统文明单位、区文明单位、区教育科研先进集体,连续五年初三毕升考成绩进入区先进行列,学校办学水平连续三年被区府督导室评为“A”级水平,整体办学效益和水准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为学校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三)面临的主要问题
由于学校地处偏僻农村,加上教育改革和发展尤其是二期课程改革的高标准、严要求,使学校面临着多方面的问题,其中突出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校园的文化气息并不浓郁,学校文化根基薄。学校文化是学校长期发展的积淀,对学校各成员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行为方式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更是学校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和优良传统的基础,因此,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必须长期为之努力奋斗的问题。
2、学校的干部队伍建设还有待于继续提高和完善,由于师资的合理流动,学校中层力量有待进一步加强。
3、师资队伍的整体实力不够理想。
1)从年龄结构看,%多,他们有朝气,有活力,上进心强,但经验相对不足,部分能力亟待提高;从职称上分析,中高职称比例不足65%,在全区处于中下水平,这表明教师总体素质对学校发展的要求不一致;从教师学历上看本科以上比例也明显偏低。
2)学校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地区现代化水平相对较低,特别是近几年,优质师资流失趋势明显加重。
3)部分教师办学理念模糊不清,对实施素质教育的紧迫感缺乏足够的认识,教学手段相对陈旧,对现代教学技术掌握不够熟练。
4)不少教师的教科研意识还较薄弱,虽有一些校级课题,但承担的区级以上课题较少。
5)具有教学创新意识的骨干教师不足。
4、家长队伍总体素质低下,学历普遍不高,大专以上不足10%,高中中专不满30%,绝大部分只有初中水平,他们对子女的教育大都处于无能为力、无暇顾及的状态,绝大部分家长对学校、子女的要求仅以智育标准为判断准绳。可谓有望子女成龙成凤之心,而乏育子女成龙成凤之术,与此同时,由于家庭收入相对不高,对子女的教育投入明显不足。
5、生源流失严重,由于民办学校的崛起,加上农民进城,家长、学生择校愿望越来越强烈,行为越来越普遍,生源流失尤其是好生源流失情况严重。
6、硬件环境较差,硬件设施的改善跟不上教育发展的步伐及学生的需求,特别是南北两部的分置教学,为学校的有序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所有一切,都对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形成挑战。
二、办学理念
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应按照现代学校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把学校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具有长远生命力和效力的举措上,从根本上全局上达到不断超越,不断创新的发展目标。基于这样的认识,,确立以下的办学理念:
1、以学生发展为本
学校的根本目的和根本职能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我校的基本理念是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宗旨,努力实践以德育为核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以教育人本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