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新课程背景下英语课堂的新变化
在新课程改革春风的吹拂下,整个课堂处处洋溢着师生彼此的关怀,沐浴着平等协作的光辉,焕发着青春的活力。在改革的浪潮中,我也是一个积极投身课改,敢于实践的弄潮儿。当然在课改的实施过程中,我有过成功的喜悦,也有过失败的沮丧,但更多的是体会和经验。以下是我的教学实践体会和思考,现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创设情境,营造自由、和谐的课堂气氛,为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创造条件
在实施任务型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创设愉快的情感体验、和谐的学习环境,才会出现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创造欲望和行为才能得到激发,课堂教学才会充满活力、智慧和情趣。
教学《牛津初中英语》9A Unit 2 Colour学习彩虹的七种颜色时,在上课前我让学生欣赏《阳光总在风雨后》。这首歌节奏欢快、旋律优美、歌词内容富有韵味,学生都情不自禁地一起唱了起来。随后,我以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 Have you seen the rainbow? How many colours are there in a rainbow? What are they?Which is your favourite colour?学生们在歌声的渲染下显得格外兴奋和激动,他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从中体验到成功感,而这种自由、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能畅所欲言、乐学好学,为下一步教学作了铺垫。
二、落实任务型教学,培养学生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
任务型教学就是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将课堂教学目标真实化、任务化,从而培养其运用英语的能力。
在教学《牛津初中英语》7B Unit 3 Fi-nding your way时,教学任务是学习方位词和正确表达问路句型。先由图片引出方向图标,设计小组活动,再根据教室里学生各自的座位操练句型。学生相互问答,共同体验、学习方位词。在学生基本能运用方位词时,再出示一张学校附近建筑物的地图,让学生围绕它,进一步强化句型操练,并给予充足的活动时间,达到正确、熟练地运用句型。最后让学生各自画出自己所居住的社区,并用英语口头向同学表达社区内建筑物的位置,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样,整个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变为了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让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的过程。在学生完成每一步任务后,要及时进行表扬、总结。通过反思和总结,才能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否则学生的思维就会处于朦胧状态,得不到进一步发展。
三、运用“读—议—引—练”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为了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我校英语教研组实行了一套新的教学模式:读—议—引—练。
1.“读”——教师设题导读,学生自疑自问。教师应精心设计好导读提示(预习提纲),通过这种目标教学的方式诱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去阅读教材内容并产生疑问。要求学生先理解并记住本课的教学目标,带着导读的题目去阅读教材,能连贯流畅地朗读课文,能从文章中找出相关信息,理解大意,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及短语,找出重点、难点和疑点,并标上相应的符号,为下一步“议”做准备。
2.“议”——学生协作学习,教师适当点拨。“议”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对学生通过阅读产生的疑问,通过学生合作讨论的方法探索解决。在探索解疑的过程中,教师成为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有时还是共同学习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