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013年度全国中等职业学校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数控加工概述
数控工程学院
数控加工概述
一、数控机床的产生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在研制直升飞机叶片轮廓检查用样板的机床时,提出了数控机床的最初设想。
1948年,美国帕森斯(Parsons)公司和麻省理工学院的伺服机构研究所(Servo Mechanism Laboratory of 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开始研制数控机床。
1952年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具有信息存储和信息处理功能的新型机床,即数控机床,该机床是三坐标联动的数控立式铣床,综合运用了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自动检测技术以及精密机械技术。
二、数控机床发展的五个阶段
第一代:1952-1959 采用电子管元件(体积大)
第二代:1959-1965 晶体管元件(半导体,体积小、数量多、性能好) 硬数控系统
第三代:1965-1970 集成电路(稳定、可靠)
第四代:1970-1974 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小型计算机
第五代:1974- 微处理器或微型机软数控系统
注意:计算机的发展阶段
三、数控机床的加工对象及特点
1. 加工对象
1)形状复杂的零件
2)精密(精度高的零件)
普通车床加工精度7-8级,;数控车床加工精度5-6级,
3)小批量的零件
4)多变(改型频繁)的零件
1)适应性强,柔性好
2)加工精度高
3)生产效率高,加工质量稳定
4)良好的经济效益
5)有利于生产管理的现代化
四、国内外数控机床的发展与比较
1952年第一台NC面世,1958年第一台加工中心面世,1965年世界上主要工业国家的数控机床已经进入批量生产阶段。
1970年以前美国领先,1971年苏联第一,1977年后,日本的半导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促进了NC的发展,1981年,日本实时软件精度补偿、动态图像显示的控制系统问世,使得日本的数控机床一跃为世界第一。
我国从1958年开始研制数控机床,1975年产生加工中心,1982年大规模生产NC,1986年打入国际市场。
五、我国的数控生产厂家分布
当前,我国的数控机床生产厂家主要集中在4个地区:东北地区(包括沈阳机床厂,齐齐哈尔机床厂等)、西北地区(包括宁夏小巨人集团公司,大河机床厂,长城机床厂,青海第一机床厂等)、西南地区(包括昆明机床厂,四川等地的小型机床厂)、东南沿海地区(主要是依赖台湾进口产品和韩国产品)。
东北地区
西北地区
西南地区
东南沿海地区
六、当前我国所用数控系统
国外:
FANUC、SIEMENS、 MAZAK、 NUM、FAGOR等。
国内:
华中数控、广州数控、KND、蓝天数控等。
七、数控机床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数字控制是一种借助数字、字符或其他符号对某一工作过程(如加工、测量、装配等)进行可编程控制的自动化方法,简称数控(NC)。
★数控技术是指用数字量及字符发出指令并实现自动控制的技术。它已成为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柔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敏捷制造AM和智能制造IM等先进制造技术都是建立在数控技术基础上。
★数控机床是指采用数字控制技术对机床的加工过程进行自动控制的一类机床。
控制介质
(信息载体)
计算机
数控装置
伺服系统
辅助控制
机床
本体
适应控制
反馈系统
位置检测
速度检测
过程检测
数控机床的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