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文档名称:

紧急救护法.ppt

格式:ppt   大小:367KB   页数:2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紧急救护法.ppt

上传人:s0012230 2018/1/6 文件大小:36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紧急救护法.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消防知识
何勇
2015年一月
培训内容:
一、触电的种类的危害。
二、触电的预防。
三、触电急救(人工心肺复苏法)。
四、创伤急救。
一、触电的种类的危害。
按照触电事故的构成方式,触电事故可分为电击和电伤。
1、 电击
电击是电流对人体内部组织的伤害,是最危险的一种伤害,绝大多数(大约85%以上)的触电死亡事故都是由电击造成的。
电击的主要特征有:
(1) 伤害人体内部。
(2) 在人体的外表没有显著的痕迹。
(3) 致使电流较小。
按照发生电击时电气设备的状态,电击可分为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
(1) 直接接触电击:直接接触电击是触及设备和线路正常运行时的带电体发生的电击(如误触接线端子发生的电击),也称为正常状态下的电击。
(2) 间接接触电击:间接接触电击是触及正常状态下不带电,而当设备或线路故障时意外带电的导体发生的电击(如触及漏电设备的外壳发生的),也称为故障状态下的电击。
2、 电伤
电伤是由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等效应对人造成的伤害。触电伤亡事故中,纯电伤性质的及带有电伤性质的约占75%(电烧伤约占40%)。尽管大约85%以上的触电死亡事故是电击造成的,但其中大约70%的含有电伤成分。对专业电工自身的安全而言,预防电伤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1)电烧伤是电流的热效应造成的伤害,分为电流灼伤和电弧烧伤。
电流灼伤是人体与带电体接触,电流通过人体由电能转换成热能造成的伤害。电流灼伤一般发生在低压设备或低压线路上。
电弧烧伤是由弧光放电造成的伤害,分为直接电弧烧伤和间接电弧烧伤。前者是带电体与人体发生电弧,有电流流过人体的烧伤;后者是电弧发生在人体附近对人体的烧伤,包含熔化了的炽热金属溅出造成的烫伤。直接电弧烧伤是与电击同时发生的。
电弧温度高达8000℃以上,可造成大面积、大深度的烧伤,甚至烧焦、烧掉四肢及其他部位。大电流通过人体,也可能烘干、烧焦机体组织。高压电弧的烧伤较低压电弧严重,直流电弧的烧伤较工频交流电弧严重。
发生直接电弧烧伤时,电流进、出口烧伤最为严重,体内也会受到烧伤。与电击不同的是,电弧烧伤都会在人体表面留下明显痕迹,而且致使电流较大。
(2)皮肤金属化是在电弧高温的作用下,金属熔化、汽化,金属微粒渗入皮肤,使皮肤粗糙而张紧的伤害。皮肤金属化多与电弧烧伤同时发生。
(3)电烙钝是在人体与带电体接触部位的留下的永久性斑痕。斑痕处皮肤失去原有弹性、色泽,表皮坏死,失去知觉。
(4)机械性损伤是电流作用于人体时,由于中枢神经反射和肌肉强烈收缩等作用导致的机体组织断裂、骨折等伤害。
(5)电光眼是发生弧光放时,由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对眼睛的伤害。电光眼表现为角膜炎或结膜炎。
二、触电的预防。
1、为了更好地使用电能,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必须采取一些安全措施:
各种电气设备尤其是移动式电气设备建立经常与定期的检查制度如发现故障或与有关的规定不符合时应及时加以处理
使用各种电气设备时,应严格遵守操作制度不得将三脚插头擅自改为二脚插头,也不得直接将线头插入插座内用电
尽量不要带电工作,特别是在危险场所(如工作地很狭窄,工作地周围有对地电压在250V以上的导体等) 禁止带电工作,如果必须带电工
作时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站在橡胶毡上或穿绝缘橡胶靴,附近的其它导电体或接地处都应用橡胶布遮盖,并需要有专人监护等等)
带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的外接电源插头一般都用三脚插头其中有一根为接地线
静电可能引起危害,重则可引起爆炸与火灾,轻则可使人受到电击引起严重后果,消除静电首先应尽量限制静电电荷的产生或积聚
方法:
良好的接地以消除静电电荷的积累
提高设备周围的空气湿度至相对湿度70%以上,加静电荷逸散
有条件时还可采用性能可靠的漏电保护器
2、雷电的预防措施
雷击分为直接雷击和感应雷击两种。雷云对地面物体或人畜直接放电的现象叫直接雷击;架空电缆或室外天线被空中带电云放电形成的强电场的感生电动势冲击家用电器或电子设备的现象叫感应雷击。

一般民宅和小型建筑物可安装避雷针。一方面将地面感生电荷通过尖端放人空中,另一方面将接收的电流迅速流散人地,可避免雷击。

从供电系统看,民用建筑的用电电压为:380/220v低压系统,所采用的输电线路为架空线路引入配电变压器,再从变压器低压侧,经低压线路进入各民用建筑内。当变压器高压侧的架空线遭受直击雷或感应雷时,雷电波通过变压器高压侧侵入到低压侧以至到用户、家用电器因此遭受雷击而损坏。
人体防雷措施
雷雨时,非工作必须尽量减少在户外或野外逗留,在野外突然遇到雷雨,必须牢记两条:一是人体位置要尽量降低,避免突出;二是两脚要尽量靠拢,最好选择干燥处下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