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网络舆情的群体传播语境解析.doc

格式:doc   大小:54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网络舆情的群体传播语境解析.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8/1/7 文件大小:5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网络舆情的群体传播语境解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网络舆情的群体传播语境解析
【摘要】随着网络传播的发展,多种网络应用方式尤其是微博得以充分运用,这大大促进了网络舆情的立体化、高效率传播。在网络群体传播语境下,现实与虚拟空间的传播能够交织进行,网民的群体意识也得以增强,网络舆情呈现出规模化、强有力的传播态势。同时,网络群体成员的舆情表达常常表现出非理性从众、极端冒险和舆论暴力等特征,从而往往使网络群体传播具有“沉默的螺旋”效应、“群体极化”效应和“网络舆论暴力”倾向。
【关键词】网络舆情;群体传播;沉默的螺旋;群体极化;网络舆论暴力
网络传播技术的发展,使网民利用网络获取信息、进行社会交往和共享意见的方式日益变得便捷、高效,,使网络群体可以自主地进行意见的生产与共享,促进了其舆情表达和话语空间的构建。然而,网络群体传播中的舆情表达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在引导得体的情况下起到舆论监督和缓解社会矛盾的作用,方便政府等社会管理部门了解社情民意,也容易因某些热点事件的触发而引起网络群体性事件,对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干扰和破坏。因此,政府等社会管理部门应重视网络群体的舆论传播,理性应对网络舆情。
一、网络舆情及其传播现状
所谓“舆情”,就是“由个人以及各种社会群体构成的公众,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和社会空间内,对自己关心或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意愿、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1]舆情是个人和公众的情绪、意愿、态度和意见的常态存在或表达,它往往在总体上是零散的、非一致性的,即多种不同意见的无序聚合。当多种不同意见的部分或整体,经过舆情群体的会聚、交流和决策而逐步走向多数一致时,就形成了舆论,即公开表达的、多数人一致的共同意见。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网络传播的普及,一个双向、多维、去中心化的平等话语空间正在形成。、博客、微博和公民新闻网站等,更是将人们带到“人人都有麦克风”的网络“丛林时代”,网络正在成为一种全民化的舆论工具,成为反映社会舆情最主要的媒介,网络舆情也迅速为政府等社会管理部门所重视。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NIC)2011年7月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2]网民数量的猛增,为网络舆情的形成和传播奠定了群体基础。同时,目前网民的网络应用方式也不断丰富,信息获取和交流沟通的应用方式尤其突出。多种网络应用方式的交叉运用,促进了网络舆情的立体化、高效率传播。在这些应用方式当中,微博的舆情传播态势更是让人刮目相看。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口碑)研究所2011年7月18日发布的《2011上半年中国网络舆情指数年度报告》显示,微博已经超越网络论坛成为中国第二大舆情源头,仅次于新闻媒体报道。我国社会舆论的重心已迅速向微博转移,网民爆料的首选媒体也更多地转向了微博。
二、网络群体传播:网络舆情的温床
日本社会学家岩原勉认为,群体就是“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共同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3]群体成员在主体和目标取向上具有共同性,他们因共同的利益、兴趣等目的集合到一起,因而具有比较明显的群体归属感。同时,在群体内部也有某种互动机制和使群体共同性得到保障的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