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衡山土壤实习报告(二).doc

格式:doc   大小:58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衡山土壤实习报告(二).doc

上传人:pppccc8 2018/1/7 文件大小:5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衡山土壤实习报告(二).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衡山土壤实习报告(二)
藏经殿附近的土壤剖面处于阳坡,阳光照射强,温度较高,有利于脱硅富铝化过程的发生,铁游离程度比山地准黄壤高,土壤粘粒矿物组成中以1:1型高岭石占优势。其成土的主要因素是地形,由坡向主导,植被为生长茂密的箭竹灌丛,成土母质主要是花岗岩风化体的残积坡积物。
A层土壤偏黑,腐殖质较少,较疏松,根系较多。B层土壤黄色,淀积层基本上没有腐殖质,云母含量高,有滚石等侵入体,紧实粘土,有铁游离,但没有看到铁胶膜和网纹, 故铁游离没有山地红壤那么明显,没有山地红壤一点点的红色,不过铁游离程度比准黄壤大。BC层土壤呈黄色,比B层颜色浅一些,非母质色,有铁铝化过程,但程度不深,云母多,2:1型矿物,片状,亮晶晶,可能是受母质影响,此处的母质是二云母花岗岩,所以上层土壤中含有大量云母。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an'">山地准黄壤:主要分布在海拔900~1200米地区
植被为常绿阔叶林,混有落叶树种,由于人类活动影响,自然植被久已破坏,只在寺庙附近残存成片常绿阔叶林,大部分地区为箭竹、映山红和美丽胡枝子灌丛,母质主要为花岗岩风化物。典型剖面位于观日台附近,海拔1200米,其剖面性态如下
A淋溶层0~20厘米
枯枝落叶层很厚,多年生树木根系和草本根系非常多,根系交织在一起
B淀积层20厘米以下
根较少
山地准黄壤有黄壤的性质,但偏棕色,说明铁的游离度比黄壤低,山地准黄壤和山地黄壤都是铁游离出来,但形成铁的氧化物不一样。山地准黄壤是铁硅铝土纲,硅还没有完全分离,戳后手上有比较多的云母片残留,说明硅酸盐矿物的风化程度不够,有比较多的硅酸盐矿物残留。
土壤剖面处于阴坡,阳光照射少,温度较低,而海拔高,降水量大,弱脱硅富铝化作用有利于2:1型的水化云母存在,并且使得土壤中含有相当量游离铁,呈现黄红色。剖面枯枝落叶层很厚,腐殖质层也比较厚,由于热量不足,铁的游离和风化都没有红壤高,这里的植被主要是常绿阔叶林,主要树种有多脉青冈和石栎等,林下灌木有美丽新姜子、绿叶甘姜和尖叶山茶等,植物成为很重要的成土要素。
:主要分布在祝融峰、白石峰和芙蓉峰等高峰的顶部,面积不大
植被为禾本科草甸群落,以芒草和野古草为主,成土母质主要是花岗岩风化残积物。山地草甸土经常处于湿润状态,受冷暖季节影响明显,生物积累过程旺盛,生成较厚的腐殖质层,而心土层发育不明显。典型剖面在飞花亭下,海拔1260米左右,其剖面性态如下
A淋溶层0~22厘米
黑色,但腐殖质含量并不高,应该是有机质侵入蒙脱石的层间结构
B淀积层22~80厘米
有一定根系
C母质层
没有挖到,偶尔有一些破碎的母质,可能是侵入体,外来石块混在其中
地点
飞花亭
日期

天气

海拔
1260米左右
土壤命名
山地草甸土
气候
年平均温度
13℃
地形
地貌类型
高原
年降雨量
2251毫米
部位
山顶
无霜期
坡度
冰冻期
坡向
阴坡
特殊气候
坡型
植被
类型
草甸植被
母质
松散母质
残积物
优势种
禾本科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