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高原上的雄鹰.doc

格式:doc   大小:25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原上的雄鹰.doc

上传人:ying_xiong01 2018/1/7 文件大小: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原上的雄鹰.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高原上的雄鹰
柯尔克孜,是柯尔克孜语“四十个姑娘”的意思。这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早期生活在蒙古大草原上以叶尼塞河为中心的地方,时称坚昆,公元9世纪摆脱回鹘统治建立汗国。
如今,在中国境内的柯尔克孜人主要居住在现在的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少数散居在新疆北部的伊犁地区和新疆南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裕县也有一些柯尔克孜人,是当年民族南迁的时候迁居那里的。
柯尔克孜族男子一般不留长发,而留胡须。妇女梳两条辫子,未出嫁的姑娘则扎40根辫子。男子一年四季多戴白毡帽,冬季多穿皮衣皮裤,上身穿白色绣花边的圆领衬衫,外套羊皮或黑蓝色棉布无领长“袷袢”,也有用驼毛织成的,袖口黑布沿边,系皮腰带,带上拴小刀、打火石等物。女性穿对襟上衣,宽大无袖,长不过膝,缀银,下搭多褶的长裙,外套黑色坎肩或“袷袢”。他们的服装华美,色彩绚丽,美不胜收。最抢眼的要数头顶的华冠,看着就让人肃然起敬,穿戴之后使得女性显得那么庄重和尊贵。
宗教在柯尔克孜服饰中也得到了反映。柯尔克孜人在历史上和很多西域的游牧民族一样,早期曾经信奉过萨满教,后来又皈依佛教,17世纪后才信奉伊斯兰教。伊斯兰文化对柯尔克孜文化产生了多方面深刻的影响,他们喜爱的图案,一定程度上保留了一些萨满教及佛教艺术中人物和动物造型的痕迹,又形成了自己极富草原生活气息的伊斯兰纹饰特点。
柯尔克孜族妇女擅长刺绣,常在衣服的领、袖、前胸等处绣上美丽精致的几何图案。这些服饰做工精细考究,构图贴近生活,亲切朴实,风格独特,草原气息浓郁,民族特色突出,立体感极强,条纹清晰,古朴典雅,编织也表现出精湛的技艺。
猎鹰之乡
在巍峨的雪山下,彪悍的柯尔克孜牧民骑着骏马,右臂擎??,左手挽缰,那景色犹如一副大气磅礴的油画,将柯尔克孜人的英勇表现得淋漓尽致。
对柯尔克孜人来说,猎鹰是一个民族的符号,是他们的精神图腾。柯尔克孜人过去主要以游牧、狩猎为生,在没有枪支的岁月,除了骏马和猎狗外,猎鹰便是他们最好的帮手。特别是风雪交加的冬季,骏马、猎狗行动受阻的时候,勇猛、灵巧的猎鹰却可以大显身手。
千百年来,猎鹰都是柯尔克孜人不可或缺的好帮手。但是,他们祖祖辈辈没有听说过谁能人工繁殖猎鹰,柯尔克孜人的猎鹰无一例外都是由野生驯化而来。
柯尔克孜人在驯鹰的历史中,有一个世代相袭的好传统,那就是放生。金雕的寿命平均在40年左右,他们把猎鹰驯养五六年后,都要把鹰放回大自然中,让他们在大自然中求偶、繁衍后代,形成良性循环。几年驯养下来,鹰已成为驯养家庭中的一员,他们甚至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鹰。放生的时刻,也是难舍难分的时刻,驯鹰人常常含着泪,目送猎鹰飞向蓝天。
库姆孜弹唱
柯尔克孜族是一个酷爱音乐的民族,民间音乐十分发达,遗产丰富,男女老幼都有着很高的音乐天赋。许多传说、故事、诗歌、民歌等均由专门的民歌手、弹唱琴手等艺人代代相传,在表演时,使用最普遍的乐器是库姆孜。
库姆孜是柯尔克孜族古老的民族乐器,最早流传于叶尼塞河流域,后随着民间的交流逐渐传入其他民族、地区乃至国外。柯尔克孜民间有句谚语:“伴着你生与死的,是一把库姆孜琴”。库姆孜琴是柯尔克孜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几乎家家都有,倾诉着柯尔克孜人的喜怒哀乐,故又有着“奇妙之口”的美称。
库姆孜琴是一种三弦弹拨乐器,琴型很多,达七八种,长近1米,琴身稍扁近似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