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邮政储蓄银行论文邮政银行论文邮储银行论文: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核心竞争力[精品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101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邮政储蓄银行论文邮政银行论文邮储银行论文: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核心竞争力[精品论文].doc

上传人:cjc201601 2018/1/7 文件大小:10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邮政储蓄银行论文邮政银行论文邮储银行论文: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核心竞争力[精品论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邮政储蓄银行论文邮政银行论文邮储银行论文:
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摘要:我国邮储银行在成立初期,具有其他银行不可复制的“高覆盖、低成本”、触角广的范围经济效应等核心竞争力优势。在我国经济与金融二元经济结构明显的情况下,邮储银行应该抓住机遇,充分利用与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为消除二元经济结构服务的同时也促进自身的价值最大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邮储银行;核心竞争力;二元经济结构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本文简称为“邮储银行”)于2007年3月20日正式成立。邮储银行在改革成立的初级阶段,虽然具有起步晚的劣势,但是其与生俱来的贴近农民,为“三农”服务的优势,使得它在服务“三农”与促进中西部发展的宏观经济背景下具有核心竞争力优势。因此,邮储银行首先要明确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充分利用自身现有的优势条件以及政策支持等外部条件来发展壮大自己以促进银政企农的共同协调发展。
一、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核心竞争力理论是企业战略理论在20世纪中期的最新发展,是经济学和管理学相融合的理论成果,也是知识理论和创新理论的最新发展趋势。1959年Panrose[1]首次提出企业核心竞争力(petence)这一概念,他在书中指出:“企业能更有效利用自身拥有的资源和能力,是企业区别于竞争对手的核心所在。”1990年美国密歇根大学的普拉哈拉德(. Prahalad)和伦敦商学院的哈默(GaryHamel)[2]在《企业核心竞争力》中把核心竞争力定义为“企业组织中的集合性知识(Collective Learning),特别是关于怎样协调各种生产技能和整合各种技术、资源的学识。
”近年来的研究普遍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区别于竞争对手所独有的、难以在短期内模仿与替代的以支持和维系企业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是能为顾客创造更多的消费者剩余、为企业带来持续超额利润回报的独特能力与资源优势的整合。
商业银行作为特殊的企业,其核心竞争力既具有一般意义上的核心竞争力的本质和特点,又有着自己的特殊性。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是指不同的商业银行主体在同样的宏观环境背景下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运用各自有限的资源创造出比竞争对手更多财富和价值的能力,是银行在特定的经营环境中竞争能力和竞争优势的集中体现。现代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作为银行竞争系统中最重要的功能性要素,是商业银行能够获得长期超额利润的最基本的、能保持长期稳定的一种竞争能力。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具有动态性,并且其有多种构成要素,一般包括企业文化、资源禀赋、创新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3]。
一家银行或多或少都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拥有核心能力。邮储银行作为一个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也同样具有其他银行难以复制的核心竞争力,它的核心竞争力是指其独有的、其他银行短时间内难以复制的核心能力,是一种整合资源的能力。邮储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特征主要包括范围经济性与外部适应性等方面,体现了它的核心信仰,而核心信仰也可以进一步巩固其核心竞争力。核心信仰用以规定企业的基本价值观,是构成企业愿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长期不变的信条与聚合剂。核心信仰必须能被组织成员共享,它的形成是企业自我认识的过程,包括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使命。其中核心价值观是一个企业最基本和持久的信仰,是组织内成员的共识;而邮储银行的核心使命主要是:在当前各级政府大力提倡支持
“三农”与中西部落后地区发展以及消除二元经济结构的背景下,邮储银行充分利用其核心竞争力优势在实现其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为“三农”及中西部落后地区服务,促进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
二、中国邮储银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现状

2007年3月20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总行在北京正式挂牌成立。二元经济结构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呈现的典型特征,改变二元经济结构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邮储银行正是在这样的宏观经济背景下成立的。
二元经济结构是指由于部门间生产函数与劳动生产率差异或者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经济性两极分化。目前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着二元经济结构问题,我国也不例外。2008年的有关统计数据表明,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为42·9%,工业对GDP的贡献率为46·1%;农业产值占GDP比重为11·3%,农业对GDP的贡献率为6·5%,并且全部工业企业利润也远远高于农业企业利润总额,但是农村人口比重为54·32%,城镇人口比重为45·68%。此外,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差异显著,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农村。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是农村居民的3
·32倍,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是农村居民的3·6倍,并且这种城乡对比系数毫无明显下降的趋势。党的十七大报告以及中央一号文件都明确指出“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