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3
文档名称:

玉环县坎门街道东安村村民健康活动中心.doc

格式:doc   页数:3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玉环县坎门街道东安村村民健康活动中心.doc

上传人:541921692 2012/4/2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玉环县坎门街道东安村村民健康活动中心.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总论
项目名称
玉环县坎门街道东安村村民健康活动中心工程。
项目申报单位
项目由玉环县坎门街道东安村经济联社申报。
法人代表
柯爱文。
项目拟建地址
项目拟建地点在东安村内,东安小区的西南侧。
项目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
本项目为新建玉环县坎门街道东安村村民活动中心,为一幢2层的建筑,总建筑面积约为1200平方米。室内功能涵盖了:图文室、音乐室、电脑室、健身娱乐室、棋牌室、办公室、会议室、多媒体室、乒乓球室、中老年活动室、儿童和青少年多功能活动厅、设备储藏室;室外功能涵盖:篮球场、门球场。
项目投资规模和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约125万元,资金由玉环县坎门街道东安村经济联社自行筹措。
项目建设期限
2010年6月~2011年11月。
项目效益分析
项目将建成为集会议室、图书室、健身场等为一体的健康活动中心,该中心的建成,为村民读书、看报、健身、娱乐、休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场所,也为该村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大舞台。
为加快农村社区建设,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创建和谐社会人居环境,促进东安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项目建设的背景与必要性
项目建设的背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历史任务。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性机遇。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主要指在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体现农村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产业共同发展。加强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鼓励社会力量捐助和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玉环县2009年“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项目建设实施方案》中提到实施“5+X”菜单式村庄整治建设,即村级在完成“村道硬化”、“垃圾处理”、“卫生改厕”、“污水治理”、“村庄绿化”等5项基本工作任务的基础上,根据本村实际,可增加选择卫生村、绿化重点村、综治建设、文化建设等“特色村”建设项目内容,并达到新农村建设档案规范化标准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已迈入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在不断的增长,解决老年人的活动场所变得非常有必要。本村本身就缺少一个提供老年人活动、健身的场所,仅仅依靠现有的场所已不能居民健身活动和精神需求,考虑到现今及未来发展需求,本项目的开发建设变得迫切。
完善本村公共配套服务设施
东安村在近几年建设的过程中,一直没有公共活动中心,而公共配套服务设施是建设中不可缺少的。本项目的建设能填充东安村缺少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完善了本村的配套服务设施,且该项目的建设提升了选址地块的使用价值,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十分必要。
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和谐社会建设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中央提出了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发展县、乡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全面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使农村文化活动中心成为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主要阵地。
满足农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随着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人民群众在对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但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文化工作开展上的不平衡,加之经费短缺,文化活动开展的档次和数量与群众的愿望差距甚大,特别是休息时间,群众文化活动虽然开展比较经常,但也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近年来,随着玉环县经济快速发展,周边村庄、社区的各项事业日新月异,道路、通讯、广播电视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得到改建或新建,相比之下,东安村文化等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特别是村庄文化活动没有固定活动场所,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几年来只听打雷,不见下雨,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文化事业发展。通过活动中心建设,可以大大改善农村文化现状,用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促进乡村文化健康快速发展。
项目建设的意义
作为村庄建设中不可缺少配套服务设施,该项目的开发建设满足社会需求,兼顾了东安村集体利益、居民利益和社会效益。
为农民群众增产增收提供了科技信息服务。通过创办阅览室、农民夜校、文化长廊,开展农业科技讲座和培训,向村民宣传农业科技知识和致富信息,推广实用技术。
本项目投入使用后有助于回归了村民集体意识和互助意识,唤回了淳朴的民风,有助于建立了农村和谐互助的人际关系。
本项目投入使用后能组织引导村民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