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中国仕途攻略秘笈.doc

格式:doc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仕途攻略秘笈.doc

上传人:endfrs 2015/4/3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仕途攻略秘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古人教你当高官:中国仕途攻略秘笈
2008年12月30日 09:37书摘【大中小】 【打印】
核心提示: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号东山,东晋政治家,军事家,祖籍陈郡阳夏(今中国河南省太康)。历任吴兴太守、侍中兼吏部尚书兼中护军、尚书仆射兼领吏部加后将军、扬州刺史兼中书监兼录尚书事、都督五州、幽州之燕国诸军事兼假节、太保兼都督十五州军事兼卫将军等职,死后追封太傅兼庐陵郡公。世称谢太傅、谢安石、谢相、谢公。
他初与权臣周旋时,从不卑躬屈膝,不违背自己的准则却能拒权臣而扶社稷;等他自己当政的时候,又处处以大局为重,不结党营私,不仅调和了东晋内部矛盾,还于淝水之战击败前秦并北伐夺回了大片领土;而到他北伐胜利、正是功成名就之时,还能激流勇退,不恋权位;因此被后世人视为良相的代表,“高洁”的典范。
葡萄酒年份越少越不值钱,但是值得好好存放的葡萄酒要符合两个条件:一是酒质要好,好葡萄酒才值得存放,烂酒越放越不好喝;二是要有合适的土壤、气候、水源和存放条件。另外,存放过程中还要时不时细心照料,绝不可一放了事。
同样道理,作为一个储备干部,首先你得是可造之才,有良好基础,笨蛋呆家里只会越呆越笨;二是环境合适,要有三顾茅庐的“伯乐文化”,在西方民主制条件下,你要是自己不积极争取,再好的人才,十有八九也会憋死,而我们伟大祖国各行各业现在竞争上岗越来越多,将来隐士型的人才,可能也会越来越少吧。除此之外,很重要一点,如果人才在储备期间不能与时俱进,不断增值,就会像保存不善的葡萄酒,一文不值。
就这三点来说,谢安的条件都不错:
第一,就个人基础来讲,谢安已经很出众。
俗话说,三岁看八十。小孩子三四岁时候的气质,就可以看出他一辈子的成就。谢安四岁时候,就显得气质不凡,跟大伯谢鲲同列“八达”之一的桓彝看到他,大叹说:这小孩风神秀彻,以后气质不比著名名士王差。桓彝是桓温的父亲,后来谢安果然成了大器,成为他儿子的死敌,这一点,桓彝却想不到。
有了这么好的条件,谢安自然不想浪费。
第二,谢安出生在东晋建国第二年,选拔人才还是用九品中正制,只有你在贵族小圈子里,才会有人向上推荐你,所以你尽可以端着架子。这要是搁现在,就只能是体制外人才,最多当个政协委员,很难进入公务员系统。即使迟个一百多年,到隋唐研发出科举制,这些隐士们也够呛,科举制三年一考,考不中,还得再等三年,人生有限,耽搁不得。这就跟现在的干部升迁一样,必须每三年就要动一动,小步快走,否则一耽误下来,别人就上去了,***空间有限,越往上升,空间越窄,别人一占据,你的空间就会被压缩掉,由不得隐士们端架子。科举制尽管有种种弊端,但至少在催促人才出山方面,贡献颇大。科举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内容怪异、古板,很多高手都很难考中。但是优点也很明显,就是选题范围固定,集中考儒家学问,治国需要艺术,但更需要技术和规则。中国人口众多,官员需求量也很大,要是大家没有一个治国共识,官僚体系内部大家鸡同鸭讲,必然会造成法制混乱,所以仅从这一点,科举制相比荐举制,进步的不是一点点。
第三,是谢家人对于子弟的培养,也很有一套。按现在的话说,就是以捧明星的架势,来栽培自己的子弟,这使得谢氏子弟人才辈出。这个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三招。
第一招:苦炼内功,增广见识
谢家培养子弟的第一招,就是让子弟从小参预世事,多见世面,不断创造机会让子弟直接与高官、名士进行高峰对话。
谢家平时经常开Party,邀请贤达们一起赞赏、评论人物,在这些名流云集的场合,小孩子们更不回避,而且还经常参与讨论。
有一次聚会,谢玄和谢朗都在座。谢安问名流后代李充:“你家平阳和乐令相比,怎么样?”
李充泪流不止,说:“当年赵王叛逆篡位时,乐令亲自奉献玺绶;我伯伯平阳公为人正直,耻于在叛逆的朝廷中做官,终至于服毒身死。两人恐怕难以相比!”
谢安于是对谢朗点评说:“有识之士的行为果然和人们的期望相同。”
豫剧电影《七品芝麻官》: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还有一次,名僧支道林和尚去拜访谢安。谢朗年幼,病刚好,身体还经不起劳累,但也兴致勃勃地和支道林一起研讨、辩论玄理,结果大和尚说不过小屁孩,两人终于弄到互相困辱的地步。
谢朗母亲王夫人在隔壁房中听见,一再派人叫谢朗回去,可是谢安觉得谢朗说得非常好,一直把谢朗留住,不放他走。王夫人就只好亲自出来,说:“我早年寡居,一辈子的寄托,只在这孩子身上。”所谓寡妇儿子,惟一的指望。谢安只好让嫂子把谢朗抱走。于是王夫人边走边流着泪把儿子抱回去了。谢安有感而发,跟同座的人说:“家嫂辞情慷慨,很值得传诵,可惜没能让朝廷分管官员听见!”王夫人虽然没有被朝廷册封,但被小叔子这么一说,倒也名流千古。
谢玄跟谢朗一样,也是个中高手,当年,谢玄十多岁时,还在服父丧期间,支道林和尚到谢家去清谈,结果一老一少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