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近10年白术的研究进展
白术系菊科植物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干燥根茎, 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之效[1]。主治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等症[2]。2000年《中国药典》一部收载含白术制剂共51种,2005年《中国药典》白术药材居全国大宗常用中药材之首,全国年需求量7 000 t。本文就近年白术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白术的炮制及鉴别
炮制方法[3]
生术片取药材水浸12 h,润20 h,切成2~3 mm的厚片,在恒温箱内干燥,温度控制在50 ℃左右。干后,可进行其它炮制。
焦白术取净白术片放入锅内,用大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内部焦黄色,具焦香气即可,如有火星时可喷洒适量清水。
炒白术先将锅用火加热,均匀撒入定量的麦麸皮,待麦麸皮焦化起浓烟时,倒入生白术片,急速翻炒至药物表面老黄色内部黄棕色,有香气时即取出。
土炒白术将陈壁土置于锅内,用中火炒至灵活状态,随即加入白术片,急速翻炒至挂土色,有土香气时取出。
米泔水漂白术取净白术片用清水浸泡漂2 d,去掉酱油色的水,再用米泔水漂1 d至白色,取出晒干即得。
白术炭取干净白术片置炒药锅中,用武火加热,急速翻炒至外部黑色、内部老黄色为度。有火星时喷淋适量清水,取出摊晾。
蒸白术取净白术于蒸锅内,白术上加适量米,加盖,用文火蒸8 h至白术外呈黑色,内棕色,米熟透即取出摊晾。
麸炒白术先将锅加热,撒入麦麸,待冒烟时投入白术片至呈黄褐色时,取出筛去麦麸,放凉。
蜜炙麸炒白术取蜂蜜置锅内加热,炼至沸腾,投入麦麸(麦麸与蜂蜜的比例为5∶1),炒至麦麸手捏成团,掷出即散时,投入白术片炒至表面焦黄色,取出,筛去蜜炙麸皮,放凉。此法效果最佳,是因为蜂蜜性味甘平,本身具有滋补、健脾和中的作用。
炮制对白术化学成分的影响白术炮制的目的是减少刺激,缓和药性,增加疗效。陈玉英等[4]对白术按4种不同方法炮制,其挥发油含量不同,挥发油的含量白术生品>蜜炙麸炒白术>麸炒白术>土制白术>炒焦白术,然而另一种内酯类成分增加。日本田井孝明等[5]研究表明,白术麸炒后化学成分有所增加,尤其是内酯类成分含量增多。于永明等[6]从白术根茎中以硅胶柱层析结合薄层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仓术酮、白术内酯
Ⅰ、白术内酯Ⅲ、双白术内酯。 8,白术内酯Ⅰ 0,白术内酯Ⅲ 4。同时表明炮制使仓术酮向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Ⅲ发生转化。
白术的鉴别研究目前对白术生药品质的鉴别主要依靠经验或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和色谱鉴别。张东等[7]利用傅立叶变化红外光谱快速准确地鉴别出优质白术与劣质白术:发现两者峰形在氢键区、双键伸缩振动区(1900~1200 cm-1)峰形相似,峰位相近, 无明显的差异,但在1 444 cm-1附近劣质白术有一明显的吸收峰,而优质白术该处是以肩峰的形式出现的,劣质白术在1 387 cm-1处的强吸收峰的峰形较尖锐。在指纹区,优质白术在1 034 cm-1处的强吸收峰在高波数一侧有一明显的肩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