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必修上册 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作业.pdf

格式:pdf   大小:848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必修上册 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作业.pdf

上传人:青山代下 2024/3/24 文件大小:84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必修上册 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作业.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2022-2023学年部编版必修上册 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作业 】是由【青山代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2-2023学年部编版必修上册 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作业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课时评价作业基础达标练题组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2021福建漳州高一期末)下图是出席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人数统计图(共662人)。这一统计图能够说明():B2.《人民日报》的社论曾经这样评价某次会议:“是中国光辉灿烂的人民的新世纪的开端。这是全中国人民空前大团结的会议。这个会议宣告了旧中国的永远灭亡和新中国的伟大诞生。”这次会议():,分到土地的农民们欢天喜地地说:“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分了地,出了气,翻了身,见了天。”材料表明土地改革()①使农民获得了解放②得到了农民的拥护③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④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全国各地物价持续猛涨40余天。新中国中财委在全国范围集中调运粮食、棉纱等物资,随后在上海等大城市统一敞开抛售,使物价迅速下降。同时,政府催征税收,投机商纷纷破产。这一斗争():C5.“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这段话中的“敌人”是指():A题组三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6.“我们一定要联合苏联,要以苏联为首。这样就可能‘使资本主义国家不敢妄动’。”为此,新中国提出的外交方针是()A.“一边倒”B.“求同存异”C.“另起炉灶”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答案:A解析:材料中“联合苏联”“使资本主义国家不敢妄动”表明新中国站到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体现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故A项正确。“求同存异”方针形成于万隆会议期间,与苏联没有直接关系,B项排除。“另起炉灶”针对的是废除国民政府时期的旧外交,C项排除。“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旨在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侵略势力,D项排除。7.(2020山东聊城高一期末)20世纪50年代,某外交声明宣称:“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与该声明密切相关的新中国外交活动是()“求同存异”方针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材料信息“20世纪50年代”“外交声明”“两国总理”“上述原则”“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并结合新中国外交的所学知识可知,该原则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B项正确。1949年新中国成立伊始,就明确了“一边倒”方针,加入社会主义阵营,A项排除。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均属于多边外交,与“两国总理”不符,C、D两项排除。名师点拨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和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解题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史料(“两国总理”“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按照这些原则办事”“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与史实(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结合,在此基础上形成正确地判断。:“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着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此次会议是():D解析:据材料中“1955年”“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亚非国家”“存在着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求同和团结”可知,“此次会议”是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的万隆会议,故D项正确。题组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9.(2020广东7月学业水平考试)1953—1957年,%,%,%。当时我国经济增长呈现这一特点的原因是().“进”:A解析:由材料可知,1953—1957年,我国重工业发展较快,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相对较慢,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因为“一五”计划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故A项正确。“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始于1958年,排除B、D两项;随着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而题干涉及的时间段是1953—1957年,排除C项。10.(2021安徽芜湖高一期末)下图是1954年赵正辉创作的宣传画《走向集体化幸福万万年》。该作品反映了():D解析:1953年,我国开始实施三大改造的探索,努力将各种形式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故D项正确。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生产资料公有制得以基本建立,与题干时间不符,A项排除。1956年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与作品创作时间不符,B项排除。1958年,我国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C项排除。素养综合练一、选择题11.(2020河北邯郸高一期末)下表为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决议与其通过的《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由此可知,这次会议()主要决议《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定都北平,并改名为北京新中国的名为中称华人民共和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国家性质::D解析: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对国家性质、国家名称、首都、国旗、国歌、纪年等根本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表明它代行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故D项正确。《共同纲领》明确了新中国的新民主主义性质,A项排除。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项错误。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C项错误。。在开国大典中,“新中国”的标志——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这些标志():C解析:根据材料中“‘新中国’的标志”“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国大典增强了民众对新生人民政权的认同感,故C项正确。新中国的象征关乎内政,与国际影响和民族独立无关,A、B两项排除。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非此类标志,D项排除。13.(2020山东枣庄高一期末)下表是“一五”计划实施中,各部门按计划规定所占的比例(%)。由此可见,“一五”计划的特点是()%:D解析:依据题干表格信息可知,在“一五”计划的各项投资中重工业建设占据绝大比重,反映出其以重工业为中心的特点,故D项正确。1953年“一五”计划实施前,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已完成,A项排除。公私合营与题干表格信息无关,B项排除。表格中并未完整呈现工业体系的状况,C项排除。《恢复生产,发展城乡交流》。该漫画反映了().“左”倾错误的扭转答案:A解析:根据漫画中的信息“1950”“恢复与发展生产”可知,它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恢复的状况,故A项正确。15.(2020河北邢台高一期末)1954年宪法无论在(宪法)草案的起草过程中,还是在(宪法)草案初稿的讨论中,社会不同阶层的民众都参与了制宪的过程,既有政治精英、知识分子,也有普通的工人、农民。由此可见,1954年宪法():C解析:依据材料中“起草过程”“讨论中”“社会不同阶层的民众都参与了制宪的过程”可知,制宪过程体现了参与主体的多元化,故C项正确。制宪过程体现了民主性,无法直接体现“社会主义原则”,A项排除。题干材料未涉及宪法内容,B项排除。1954年宪法确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属于宪法的影响,与题干无关,D项排除。二、非选择题16.(2020湖南益阳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宣布愿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同与国民党集团断绝关系并对新中国采取友好态度的外国政府通过谈判建立外交关。系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部长周恩来向各国留在北京的领事馆发送了包括上述内容的毛泽东的声明和他本人的信函,请他们转交各自政府。10月5日,英国留驻北京的总领事格雷厄姆向中国外交部递交信件,作为对10月1日周恩来信函的回答:“英国政府正在认真研究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的局势。英中之间友好、互利的商业和政治关系已经存在了许多年,希望今后继续如此。有鉴于此,英国政府建议,在对中国局势研究结束之前,英国领事官员与中央人民政府管辖领土内的合适权力机关之间应建立非正式的关系,以使两国政府更便于接触,并推动两国间的贸易。”新中国政府没有答复英国的信件。——据金光耀《1949—1950年英国对新中国的承认》(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2)根据材料,从英国回信的角度分析新中国政府没有答复其信件的原因。答案:(1)外交政策: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愿在平等、互利、相互尊重主权的基础上与各国发展新的外交关系;实行“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2)原因:英国没有正确认识当前的中英关系,并幻想保留在华侵略权益。英国没有明确对新中国的承认,没有申明尊重中国领土主权等原则性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