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2
文档名称:

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doc

格式:doc   大小:199KB   页数:20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doc

上传人:世界末末日 2024/3/24 文件大小:19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 】是由【世界末末日】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0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讲授提纲第一讲:内部审计理论研究长期以来我国内部审计的理论与实务受外部审计理论的制约,特别是受国家审计理论的制约,在理论研究和实务工作中走了很长一段曲折的道路。以致产生了“内部审计是国家审计的基础”,“是国家审计的外延”,归根结底,把内部审计看成了国家审计的附属体系。这种理论研究的误导严重地阻碍了我国内部审计工作的健康发展,至今仍然给我国内部审计工作造成极大的困惑和阻力。应该清楚地看到,我国内部审计理论研究之所以走入误区,根源还是受计划经济体制思想的束缚。在计划经济体制的管理模式下,国家行政职能与经济职能是高度统一的,企业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纳入国家行政管理的范畴之中,企业本身也是国家的一级行政组织,这就决定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附属的命运。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企业作为独立自主经营的经济实体,已逐步摆脱了国家直接行政管理的束缚,国家审计署也逐渐意识到内部审计作为独立体系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因此,我国内部审计协会作为行业自律组织已经成立了几年,并且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业绩,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有两个问题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一是我国内部审计还必须接受国家审计的指导和管理。我国内部审计至少在现阶段不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内部审计组织那样,成为完全独立的审计组织体系。这是因为一方面我国现代内部审计起步很晚,还处在呀呀学语和蹒跚学步的幼年时期——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内部审计,虽然完全成形也只能就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算起,但他们有几百年的商品市场经济环境作为基础,他们的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已经十分成熟,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早已成为共识。而我们的内部审计在这方面本来就先天不足,更加上83年内部审计刚刚诞生就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严重影响,可谓后天环境也很欠缺,在这种情况下,一下子完全独立是很难的。另一方面则不能不考虑我国当前国情的实际情况我国的市场经济还并不是十分成熟的,首先是没有一个成熟的法治社会作为依靠,行政权力乃至个人权利往往又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难设想,在这种环境中我们的内部审计协会作为行业性自律组织,如果完全脱离了国家权力组织,他所制定的一切规章制度与措施,在贯彻执行中又具有多大的权威和可行性,所以不能天真地设想:内部审计要独立就马上独立,就完全独立。这是不现实的。第二个必须注意的问题是:内部审计理论研究必须要来一场革命。前面已经说到,我国现代内部审计理论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理论和实务的影响,他基本上受制于外部审计理论特别是国家审计理论的制约。因此形成的我国内部审计理论与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理论很不适应,并且严重地阻碍了我国内部审计理论和实际工作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重构我国的内部审计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必须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要求出发,必须和国际内部审计理论体系接轨,同时也必须考虑我国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的基本国情,不能对国际内部审计理论采取照搬照抄的态度。最后还必须考虑我国内部审计理论体系的研究还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首先要研究解决的是一些基本理论问题。这些基本理论大体上包括:1(内部审计产生的客观基础及其本质特征;2(内部审计的组织机构的设置及领导关系;3(内部审计的目的、基本内容和主要任务;4(内部审计在我国审计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5(内部审计与组织内部职能管理部门和内部控制的关系;6(我国内部审计准则与国际《内部审计实务标准》的比较研究。下面我就内部审计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建于个人水平的局限,难免偏颇甚至错误,仅供同志们在研究内部审计理论时作为参考。一(内部审计产生的客观基础传统的理论认为;无论内部审计或外部审计产生的客观基础都是相同的,其中最具权威性的是“两权分离”及其产生的经济责任关系。这种观点能很好地解释外部审计赖以产生的客观依据。(由于所有权和管理权支配权的纵向分离,产生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受托经济责任关系,从而产生了带有强制性的国家或政府审计;由于所有权与管理权支配权的横向分离,形成了以资金转移为纽带的横向经济责任关系,又是产生了社会审计。)但是这一学说却很难解释内部审计产生和发展的依据。在一个组织特别是企业内部怎样解释所有权和管理支配权的分离,以及由是产生的经济责任关系即是“内部管理分权”的说法也很勉强。我以为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有其独立的客观基础——经济制衡。经济制衡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内部经济责任关系的制衡;二是对内部生产力发展的制衡。前者产生了包括通常意义的内部财务收支审计,后者包括了通常意义下的内部经济效益审计。事实上二者往往不能截然分开,在一个企业内部,比如经济责任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经营管理审计以及各种专项项目审计,往往都结合着财务收支和经济效益的审计内容同时展开,只是侧重点不同。回顾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不是因为“两权分离”的需要,而是出于对经营管理的需要。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这样,特别是经济效益审计,在企业通常也称经营管理审计,更不是用两权分离和经济责任关系能解释清楚的。二(内部审计的本质特征内部审计的本质特征集中地体现在一个“内”字上。这一点可以从2003年颁布的内部审计准则中关于内部审计的定义中得到充分体现,准则将内部审计定义为:“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这一点在充分肯定内部审计作为审计的基本特征“独立客观”性的同时,特别强调了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的监督评价活动”,强调了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是审查和评价组织内部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强调了内部审计的最终目标是“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