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pdf

格式:pdf   大小:921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pdf

上传人:青山代下 2024/3/25 文件大小:9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是由【青山代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1【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沸腾的条件。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过程与方法1、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的温度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教学用具】水槽、塑料袋、酒精、热水、烧杯、铁架台、温度计、酒精灯、石棉网、纸盖。【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老师用棉纱蘸些酒精或水在黑板是写几个字,不一会儿,字迹不见了,引起同学们的思考。二、进行新课1、演示。2、教学汽化和液化的概念。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3、实验“探究水的沸腾”[提出问题]:我们把水烧开称为沸腾,请同学们来说说你所见到的、感受到的沸腾现象?[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正确选择所需要的器材,并能知道其作用:酒精灯(加热)、烧杯(盛水)、烧杯盖(防止热散失)、铁架台(支撑烧杯)、温度计(测水温)、石棉网(烧杯受热均匀)。[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将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记录下来。[分析和论证]:将实验数据进行处理,作出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说明,使学生较好地了解沸腾的特点,知道沸腾的条件。[评估]:让学生回顾操作,评估探究的各个环节,你认为这些探究还有哪些不足和疏漏的地方,请提出来,能说出改进的措施。本实验可能因使用的温度计质量问题,以及本-2-:..地的大气压影响使测出水的沸点不是100℃,可结合小数据括号中的“在标准大气压下”作简单说明。4、教学沸腾相关知识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与大气压强有关。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和继续吸热。5、学生自学课本第88页的科学世界《不烫手的“开水”》并回答问题。6、回忆童年。回忆小学时科学课上“纸锅烧水”的实验,结合刚才所学的知识,说明纸锅为什么不会燃烧并且还能将水烧开?7、讨论。8、教学蒸发相关知识①蒸发的概念及特点。②体验蒸发制冷的作用。③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9、试一试。三、小结比较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更进一步地掌握汽化的两种方式。四、作业布置课本91页第3题,第92页第4题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2教学目标:-3-:..1、将物体运动所经历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2、通过实验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测量结果。3、知道个人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来证明教学重点:1、通过实验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测量结果。2、学会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2、学会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教学准备:学生分组实验:斜面、金属片、小车、停表、刻度尺。教学过程:一、复****提问:1、什么叫匀速直线运动?2、什么叫变速直线运动?3、你是如何探究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否发生变化的?(要求学生参照课本P27探究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方法,即在相等时间内,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是否相等或通过相等的路程,运动物体所用的时间是否相等。)4、科学探究有几个主要五一节?二、新课教学学生阅读课本P29“提出问题”有关内容。对于“提出问题”,在没有获得证据之前,人们对于问-4-:..题所做的解释,发表的见解就是猜想或假设。为了证明你的猜想或假设是否正确,需要用证据来证明。证据可以从图书馆、互联或书店等处收集,也可以做实验收集数据。在收集证据时,应操作规范、实事求是,具有严谨客观的科学态度,不随意涂改实验数据。自己做实验需要考虑什么是有价值的证据,用什么方法,什么仪器来收集证据,以及如何让别人相信证据等,这就是设计实验。下面有三个问题,请同学们提己的观点,通过实验收集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现在我们先选择第一个问题:小车没斜坡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分组讨论、交流:1、你要探究的问题2、你的猜想或假设3、你设计的实验(方法、仪器、步骤、数据、数据记录表格),并写好实验报告。(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提示实验的方法)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3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认识光的反射定律,能从众多的光现象中辨识出光的反射现象。2、在实验探究中能主动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对实验现象作出。-5-:..3、能在实际中应用光的反射现象。教学重、难点1、重点(1)用科学探究方法探究光的反射定律。(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收集数据以及团队合作等能力。2、难点(1)用科学探究方法探究光的反射定律。(2)镜面反射与漫反射。教学方法科学探究法。教具准备学生分组实验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师:月亮不是光源,它本身不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亮反射太阳的光;用一面镜子可将室外的阳光反射到室内,光的反射现象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能看到黑板上的字,看到桌子、看到同学、看到马路上行驶的汽车都是由于发生了光的反射,可以说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光的反射;对于光的反射,你想知道什么?或你想提出什么问题?生甲:反射光将沿什么方向射出?生乙:光的反射有什么规律?生丙:为什么光会发生反射现象?生丁:反射光与入射光存在什么关系?-6-:..师:大家提的问题提得很好,由于时间所限,我们不可能每个问题都去研究,这节课我们先来探究光的反射有什么规律,其他问题大家可以回去查资料,回去研究。二、新课内容1、光的反射。师:这是一条入射光线射到一个平面镜上,下面请问这们讨论猜想一下反射光线将沿什么方向射出?师:请同学将其猜想在黑板上一一画出,为了便于说明标出1、2、3……下面我们先表决一下,支持1的请举手,支持2的请举手,支持3的请举手。下面我们调换一下座位,请支持1的坐在左边,请支持2的坐在中间,请支持2的坐在右边,支持1的最多,支持2的最少,不过不要灰心,真理有时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我们现在三军对阵,如何决出胜负呢?生:做实验。师:做实验首先要设计实验,需要什么器材?怎样去做?请各组利用桌面上的实验器材:光源、一个平面镜、一个可折转的光屏、量角器、三角板、铁架台,讨论设计实验。学生讨论、思考,设计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师:先请一组到讲台上将其实验演示给全体同学看,其他组的同学要进行评议:这个设计行不行。该组同学设计实验装置与课本P52图4一15相同,可在光屏上看到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全班同学给予掌声鼓-7-:..励。生:分4个人一小组做实验,找反射光线。师:1、2、3组的实验结果,得出反射光线将沿哪个方向射出?生:沿1方向射出。师:有没有沿2、3方向射出?生:没有。师:可见光沿2、3方向射出的猜想是错误的。师:请1的支持者站起来,通过实验证明你们的猜想是正确的,让我们用掌声向他们表示祝贺。其他同学也不要气馁,下次受到鼓励的可能就是你们。通过实验我们找到了反射光的射出方向,谁能给这两条光线起个名字呢?生:入射光的光线叫入射光线,反射光的光线叫反射光线。师: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存在怎样的位置关系呢?我们还需要通过实验来研究,为了研究问题方便,我们可以把我们在塑料板上找到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传播路径以及平面镜所在的位置像课本P52图4一15一样在塑料板上画出来。因为两点决定一线,所以在找到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传播的路径后,点两个点就可将其传播路径画下来。生:在纸板上画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以及平面镜的位置,找两线位置关系。师:反射光线的位置与入射光线的位置有什么关系。-8-:..生: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跟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相等。师: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有两个(一个是锐角,一个是钝角),同理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也有两个,你们说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和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相等到底指哪一个角呢?可见这种说法是不确切的,不惟一的,为了更确切地描述入射光线、反射光线的位置关系,我们需要添加一条辅助线,这条辅助线加在哪里合适?生:讨论、交流。师:请一位同学自己上台将辅助线加上。师:这条辅助线与镜面垂直,既不偏向入射光线,也不偏向反射光线,非常“公证”地站在中间,像“法官”一样,因此我们就称它为“法线”,引入法线后,同学们考虑一下,如何描绘这两条光线的位置关系更确切?或者说就惟一了呢?生:讨论、思考得出: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与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相等。师:谁能给这两个角起名呢?生: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反射角。师:根据一次实验的结果就能下结论吗?生:不能。师:怎么办?-9-:..记录在表格中。师:请大家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并请一位同学上黑板画出表格。师:用什么量入射角、反射角?生:用量角器。师:下面大家做实验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并将所测数据记录表格中,得出实验结论。生:实验结论是:入射角与反射角相等。师:先有入射角,后有反射角,因此只能讲: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而不能讲: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这是不能只考虑数值大小关系,还要考虑物理意义。对课本P52图4一15光路图你还可得出什么结沦?生甲: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生乙: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师:甲乙两同学回答正确,乙同学的结论你能用实验验证吗?生乙:可以。如果将光屏的另一半以法线为轴向后折,在光屏的另一半就看不到反射光线了。师:大家一起做实验探究,是这样的吗?生:通过实验得出:是这样的。师:可见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请大家光的反射规律。-10-:..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板书师:介绍“模型法”:一幅图三条光线就将光的反射规律形象地描绘出来了,这就是物理学上常用的——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模型法”。师:根据“逆向思考法”,若让入射光线逆着反射光线的方向入射,同学们猜想一下,反射光线沿什么方向射出呢?生:可能逆入射光线的方向射出。师:我们的猜想对不对呢?怎么办?生: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师:实验结果是什么?生:入射光逆着原来的反射光线,反射光逆着原来的入射光,可见,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板书2、镜面反射与漫反射。演示实验1:拿一块平面镜将太阳光反射到某同学的眼上,问其,感觉如何?(刺眼)刺眼说明光很强,看不清。其他同学有没有这一感觉?(没有)没有说明光没有反射到你眼中。演示实验2:拿一块面积、形状与平面镜相同的硬纸壳,再做相同的实验,再提问那个同学、问此时有何感觉?(不刺眼,能看清)反问其他同学能不能看清?(能看清),能看清说-11-:..师:光射到硬纸板上所发生的反射我们把它叫漫反射;光射到平滑镜面的反射我们把它叫镜面反射。生:为什么会发生漫反射和镜面反射?教师取两张硬纸条,把一些大头针垂直插在硬纸条上,可以看到这些大头针互相平行,教师把其中一张硬纸条注意折几折后,插在这张硬纸条上的大头针不再互相平行。师:平的纸条把它看成平滑的反射面,大头针看成法线,平行光射向平滑平面时,入射角相等,反射角也相等,光沿同一方向射出去,发生镜面反射。弯折的纸条凹凸不平。各个入射点的法线方向各异,平行光射向凹凸不平的表面时,入射角不相等,反射角也不相等,反射光线向各个方向射出,发生漫反射,让学生看课本P53图4—16,进行想象、理解。注意:漫反射时,每条光线的发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三、归纳及学****过程评估师: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生:讨论、交流后得出:本节我们通过对光的反射现象的探究,得出了光的反射规律,学到了科学探究的方法,知道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师:每位同学对自己在本节课的学****进行评估。四、课后练****1、课本P56作业1、3、4、6。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4-12-:..1、通过实验,观察水的状态变化,了解水有三种状态,认识在一定的条件下,水的三种状态可以相互转化。2、学****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物质的状态变化。3、初步认识固体、液体、气体的微观模型。【教学重点】1、观察水的状态变化,认识在一定的条件下,水的三种状态可以相互转化。2、观察冰的熔化过程,认识冰的状态变化。【教学难点】1、认识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微观模型,了解结构特点。2、能够初步运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物质的状态变化。【教学过程】一、物质存在的形态我们在小学的自然课中已经学过,自然界中常见的物质可以分为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教师出示各种物质,铁钉、雪糕、水牛奶等的图片,要求学生说出它们各以什么形态存在,这些形态有什么特点?教师总结,并归纳出三种状态的特点:像铁钉、雪糕这类固态物质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像水和牛奶这样的液态物质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像气球中的空气这类气态物质既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一定的体积,其体积取决于容器的几何尺寸。-13-:..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许多有关水状态变化的事例。先让学生回顾,描述这些现象。如夏天吃冰棒—冰熔化成水;肉类等食品放入冰箱—水结成冰;烧开水,水开了—水变成了水蒸气;……教师:那么水是怎样变化的?有几种状态存在?下面我们实验来研究。学生分组实验:(用图中实验装置进行)先指导学生正确点燃和熄灭酒精灯(不能吹灭,只能用盖子熄灭)(1)从保温杯中取出碎冰块放入烧杯中进行加热,观察冰块的变化。(2)冰变成水后继续加热直至水沸腾,观察水沸腾后从玻璃管中冒出的“气”,这“气”在管口处看不见,离管口处稍远,可以看见雾气。(3)拿勺子靠近玻璃管口接“气”看见水滴从勺子上落下来。小组汇报观察结果:加热冰,冰逐渐熔化成水,继续加热,水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冷却变成了水。根据生活经验:再将水放入冰箱中,水还会结成冰。学生归纳水存在的几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为什么同种物质会有不同的形态呢?我们可以用物质结构的微观模型来解释。(教师出示动画“水的三态变化”)教师结合微观模型,并运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物质-14-:..空隙很小,每个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振动,所以固态物质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固体的温度升高,,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的运动足以使它们离开原来的位置,而在其他分子之间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液态的形式存在;如果温度再升高,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会摆脱其他分子的作用而自由的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气态的形式存在。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5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2、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情感体验目标使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二、教学设想1、重点、难点、疑点(1)了解眼睛的成像原理(2)了解近视眼与远视眼的调节。2、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课型:新授课。基本教学思路:利用多媒体课件或制作眼睛模型,通过-15-:..讨论、观察实验的方法了解眼睛成像原理以及眼镜的矫正方法。三、教具学具准备凸透镜、烧瓶、水、牛奶或墨水、平行光源或多媒体课件、凹透镜。四、教学设计(一)复****导入1、凸透镜成像规律是什么?2、为什么有的人要戴眼镜才能看清物体?(二)进行新课1、整体感知眼睛能看到物体是由于眼球相当于一架照相机,利用了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近视眼是由于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面而看不清,可以用凹透镜来矫正。远视眼是由于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后面而看不清,可以用凸透镜来矫正。2、教学互动互动1眼睛就好似一架照相机,你知道是如何看物体的吗?明确利用眼球模型(或多媒体课件、挂图)观察分析,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当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时,我们就看见物体了。互动2-16-:..我们是如何看清远处与近处的景物的?明确讨论分析,看远处与近处景物通过调节晶状体形状,使景物的像始终落在视网膜上就看清楚了。互动3探究探视眼的矫正。明确由于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使晶状体变凸,或睫状体调节能力降低,远处的景物的像落在视网膜前面,形成近视眼。引导学生设想用凹透镜将光线发散,使远处景物传来的光仍能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能看清远处的景物。互动4探究远视眼的矫正。明确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薄,近处物体的像成在了视网膜后面而看不清。引导学生设想用凸透镜将光线会聚,使近处物体传来的光线仍能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近处的物体。互动5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各自的度数不同,镜片相同吗?明确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出眼镜度数不同,眼镜的凹凸程度不同。度数越深,焦距越小。3、达标反馈(1)眼睛就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物体在视网膜上的像是倒立的。(填“正立”或“倒立”)。(2)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17-:..近视眼需利用凹透镜来矫正。(3)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远视眼需要利用凸透镜来矫正。(远;近;凸透镜)4、学****小结(1)内容总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眼睛是怎样看清物体的,了解了远视眼与近视眼的矫正方法。(2)方法归纳本节课通过制作眼球模型了解眼睛结构及成像原理,观察了远视眼与近视眼的矫正方法,运用了讨论的探究方法。(三)布置作业1、目前,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小红到医院做了治疗近视的准分子手术,摘除了戴了几年的眼镜,你知道准分子手术是怎么回事吗?2、老花镜的“度数”等于它的焦距的倒数乘100,你能替爷爷测出他的老花镜的度数吗?-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