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建筑材料与设备课程论文--关于混凝土的认识.doc

格式:doc   大小:105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建筑材料与设备课程论文--关于混凝土的认识.doc

上传人:zl201163zl 2018/1/9 文件大小:10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建筑材料与设备课程论文--关于混凝土的认识.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建筑材料与设备课程论文
专业
:
工程管理
班级
:
工程C103班
学号
:
107448
姓名
:
王晶
指导教师
:
章静敏
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管理系
2012年11月12日
关于混凝土的认识
班级:工程C103班姓名:王晶学号:107448
摘要: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混凝土作为用途最广、用量最大的一种建筑材料,研究混凝土的特点和性能可以更方便的应用混凝土,充分发挥混凝土的优势。首先,我们必须掌握混凝土的强度、和易性和耐久性等各方面性能。目前混凝土技术已进入高科技时代,品种不断增加,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结构设计方法也在不断完善。混凝土浇筑之后,应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养护不当出现裂缝,混凝土强度增长缓慢或停止增长,那么要影响整个建筑物的安全与寿命,所以控制混凝土浇筑与养护的施工质量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混凝土配制性能裂缝质量检验分析控制
引言:
混凝土是土木建筑工程最重要的材料。自1824年水泥问世及随之诞生的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以来,至今已有180多年的历史。混凝土工程技术总是伴随着工程建设的需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进步在开始阶段,人们使用高流动性混凝土,而获得的强度却很低。后来,配制成塑性和流动性混凝土,强度和使用都有所改善。到20世纪中期,水泥混凝土技术的进步和设备的进一步改进,使混凝土又向干硬性或半干硬性方向转变,配制的强度更高,施工难度也随之增加。
混凝土,简称为“砼”,是当代最主要的土木工程材料之一。它是由胶凝材料,颗粒状集料(也称为骨料),水,以及必要时加入的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制,经均匀搅拌,密实成型,养护硬化而成的一种人工石材。混凝土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生产工艺简单的特点,因而使其用量越来越大。同时混凝土还具有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好,强度等级范围宽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其使用范围十分广泛,不仅在各种土木工程中使用,就是造船业,***,海洋的开发,地热工程等,混凝土也是重要的材料。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是由水泥、细骨料砂子、粗骨料石子及水等构成,混凝土中各种材料之间的比例关系称为混凝土的配合比。混凝土配合比是决定混凝土强度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需要具体的设计试配等工作才能确定合适的混凝土配合比应用到工程当中去。
(一)选用合适的材料
1. 水泥:
水泥是决定混凝土成本的主要材料,同时又起到粘结、填充等重要作用,所以水泥的选用格外重要。水泥的选用主要是考虑到水泥的品种和强度等级。水泥的品种繁多。选择水泥应根据工程的特点和所处的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进行分析,并考虑当地水泥的供应情况作出选择。其中以硅酸盐系列水泥生产量最大、应用最为广泛。
2. 粗骨料:
。人工破碎而形成的石子成为碎石。天然形成的石子称为卵石。施工中一般采用碎石,粒径5-25mm,含泥量不大于1。选用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石子配制的混凝土,和易性较好,抗压强度较高,同时可以减少用水量及水泥用量,从而使水泥水化热减少,降低混凝土温。混凝土用的粗骨料,其最大粒径不得超过构件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不得超过钢筋最小净间距的3/4。对混凝土的实心板,粗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板厚的1/3,且不得超过40mm。
3. 细骨料:
,通常称为砂。施工中一般采用中砂,山砂(45%)+人工砂(55%),,、粗砂拌制的混凝土比采用细砂拌制的混凝土可减少用水量10%左右,同时相应减少水泥用量,使水泥水化热减少,降低混凝土温升,并可减少混凝土收缩。
4. 粉煤灰:
由于混凝土的浇筑方式为泵送,为了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便于泵送,考虑掺加适量的粉煤灰。按照规范要求,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大体积粉煤灰混凝土时,其粉煤灰取代水泥的最大限量为25%。粉煤灰对水化热、改善混凝土和易性有利,但掺加粉煤灰的混凝土早期极限抗拉值均有所降低,对混凝土抗渗抗裂不利,因此粉煤灰的掺量控制在10以内,采用外掺法,即不减少配合比中的水泥用量。按配合比要求计算出每立方米混凝土所掺加粉煤灰量。
5. 混凝土外加剂:
混凝土外加剂可分为四类:改善混凝土拌合物流变性的外加剂。如减水剂、引气剂;调节混凝土凝结时间、硬化性能的外加剂。如缓凝剂;改善混凝土耐久性的外加剂。如引气剂;改善混凝土其它性能的外加剂。如膨胀剂【1】。
(二)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要求

、良好的和易性、可塑性、不易产生离析现象。
、抗冻、耐腐蚀等耐久性。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