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一、目标展示:
·托马斯的生平及《细胞生命的礼赞》的内容;
,从中归纳出主旨;
。
4、通过学习了解人类社会唯有尊重生物,研究生物的智慧才能最大程度地发展自身的事业的理念;培养学生勇于为科学贡献余热的精神品质。
二、导入新课:
随着城市的繁荣、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类便不免表现出自视其高、自私傲慢的特点。其实,任何生物都有其存在的形式。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读美国科普作家刘易斯·托马斯的《作为生物的社会》,从中,我们一定更能明白这个道理,更能懂得如何去尊重任何形式的生命,从它们的生存智慧中得到启示,来指导我们人类自身的行为和生活。
三、推进新课
(一)、解题
刘易斯·托马斯(1913~1991),美国医学家,科普作家。生于美国纽约,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医学院,历任明尼苏达大学儿科研究所教授、纽约大学——贝尔维尤医疗中心病理学系主任、耶鲁医学院病理学系主任、纽约市斯隆——凯特林癌症纪念中心(研究院)院长,并荣任美国科学院院士。
《细胞生命的礼赞》这本书是一个医学家、生物学家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思考。思想博大而深邃,信息庞杂而新奇,批评文明,嘲弄愚见,开阔眼界,激发思索,而其文笔又少见的优美、清新、幽默、含蓄,无愧为当今科学散文中的大家手笔。1974年出版后,立即引起美国读书界和评论界的巨大反响和热烈欢呼,获得当年美国国家图书奖,至今仍畅销不衰。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学生浏览课文,概括文章的大意。
明确:本文就生物社会和人类社会相互对照,虽说有人刻意要给以区分,但事实上,两者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我们可以利用它们给人类社会的提示来指导我们的生活这样,我们在科学方面或其他领域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划出关键句子,然后给本文划分层次。
明确:全文根据关键句子和内在逻辑联系,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部分(1):从人类社会的情景联想到生物社会的活动,从而切入文章所探讨的话题.
第二部分(2):生物学界力求将人类社会和生物社会区分开来,以显示其同生物社会的异样性.
第三部分(3~10):谈了许多生物(蚂蚁、蜜蜂、鱼等)的生活状态和习性,从个体和集体两个方面多角度的来说明。
第一层(3~8):结合蚂蚁、蜜蜂的社会来看,主要说明了它们能思考,它们有智慧,它们能很有条理地组建自己的社会
第二层(9~10):从粘菌细胞和鲱鱼的社会来看,它们能完全生存下来,它们是相互依赖和依存的
第四部分(11~13):得出科学的推断,人类社会同生物社会是有相似性的,人类社会并非是孤立的同时,人类只有从中得到启示才能更好地健全自身的社会组织。
(3)对于科普论文的解读,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呢?(学生各抒己见)
明确(教师):首先,在浏览全文基础之上,我们先弄懂整个文章的大概内容,,借助理解论文的方法,如找寻每个段落的关键句子等方法来落实到段落层次中,将我们的思路更进一步明晰化。
(四)合作探究:
(1)、具体研习课文:
①.文章中提到了哪些生物,在作者的眼里,生物的社会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②.从生物的社会中,我们可以发现生物在哪些方面跟人类社会有着相似性?(从文章原文中,找出相关信息)
①、明确:文章中提到的生物有蚂蚁、蜜蜂、鲱鱼以及粘菌细胞等作者眼中,它们好比是一个小型的人类社会组织,有纪律、组织,能做到事半功倍。
②、明确:蚂蚁,还有蜜蜂、白蚁和群居性黄蜂,作者从它们的筑巢、觅食方面来谈,发现它们是能思考,有智慧的;从蜜蜂的觅食、筑巢及繁殖后代来看亦然;用粘菌和鲱鱼的生长与繁殖来说明了它们同人类一样经常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同步活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