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黄山是我国著名的山岳型风景名胜区,1985年被评为中国十大旅游名胜之一,199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素有“人间仙境”的美誉。黄山不仅以温泉、云海、奇松、怪石“四绝”著称于世,同时也是我国南方天然的绿色宝库和动植物园,拥有动植物种类1882种。森林植被群落具有乔、灌、草三层完整结构,还有多种古树名木和珍稀花卉,是野生动物栖息繁衍的良好场所,生态系统稳定平衡。随着黄山知名度的提高和旅游业的迅猛发展,风景资源的保护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维护工作日趋繁重。由于水资源在维持生态平衡、保障旅游与生活用水方面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因此水资源的供求矛盾十分突出,其综合利用已成为黄山风景资源和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1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黄山位于我国安徽省南部,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这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多年平均径流深1384mm,×108m3(×108m3,枯水年也有11×108m3),地表水资源非常丰富。然而黄山因山势陡峭,沟壑纵横,海拔高程在500~1870m之间变化,河床比降大,第四纪沉积物少,蓄水条件差;地质构造主体由燕山旋回第二期花岗岩组成,并以断裂为主,故地下水比较贫乏;再加上降雨在年际、年内间变化很大,分配极不均匀,从而加剧了溪涧水量丰枯的悬殊差异。黄山每年4—7月份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60%以上,尤其是6—7月间的梅雨季节雨量集中、降雨强度大,引起山洪暴发;而秋冬季则时常百日无雨,此时又是旅游旺季,使旅游生活用水和生态环境维护特别是森林消防用水严重匮缺。
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在黄山风景区相继建成一些蓄供水设施。其中蓄水设施分为两类,一类是塘库,已建成9座,×104m3,规模较大的有五里桥一至三库、西海水库、天海水库和云谷寺水库;另一类是蓄水池,已建成20个,×104m3,分布在温泉、北海、玉屏楼和云谷寺等几大游览区。依照目前黄山供水的运行状况,塘库每年可复蓄5次,年可供水量约107×104m3峰峦顶部,来水面积小,蓄水量仅为6×104m3,年可供水量30×104m3,而这些景区乃黄山精华所在,是游客必经之地,因此用水紧张状况更加突出。根据近年来对游客、接待设施及生活供水的统计分析作出的景区中长期发展规划预测表明:到2010年,黄山风景区年需水量将达250×104m3,供需矛盾愈发加剧。
随着黄山旅游经济的发展,景区的环境压力与日俱增,水体、大气、植被、土壤皆不同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