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关于中学生耐力素质下降原因的分析及对策
洪泽县实验中学孙逊体育 **********
摘要:针对我县最近几年体育过程性考试成绩的研究发现,我县中学生耐力素质呈下降趋势的状况,本文从多方面对中学生耐力下降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善的对策。
关键词:中学生耐力素质下降原因及对策
耐力是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即抗疲劳能力。它和人体心肺功能、神经系统调节功能有很大关系。通过对最近几年我县中学生体育过程性考试成绩分析发现,我县中学生耐力素质呈下降趋势。其中女生下降尤为明显。
今年5月份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国培学习,对于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院长毛振明教授的一句话记忆犹新,他说:“现在学生的体质可以用硬、软、笨来概括。硬,即关节硬;软,即肌肉软;笨,即长期少活动造成的动作不协调”。现在的孩子营养好,卫生条件也好,但现在的孩子营养过剩,活动量呈下降趋势,近视眼比例呈上升趋势。营养好了,身体素质差了,这是现在学生身体现状的生动描述。
一、我县中学生耐力素质的现状
随着体育在中考中的分值越来越多,体育也受到了广大学生的重视,但是对于体质的改善没有本质的改善,而通过这几年对我县中学生的过程性考试的跟踪调查发现,除去速度素质有所改善外,其它的素质基本上都处于下降趋势,特别是耐力素质下降最大。同时超重及肥胖学生明显增多,已成为重要的健康问题。
二、中学生学生耐力素质下降的原因分析
1、学生升学压力过大。
巨大的升学压力使中学生成为课业负担最沉重的人群,这是造成学生体质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现代生活方式以也是造成体质下降的重要因素。现在的学生休息时间很多时间都是在网络里度过。
2、学校和社会普遍存在重智育、轻体育,重营养、轻锻炼,重技能、轻体能的倾向。
3、运动场地不足制约学生体育锻炼
我县中学部分学校的运动场地不足,始终制约着学生体育锻炼的开展,有的学校在校生一千多人,只有三块篮球场和一块8道的50米跑道。运动场地的严重不足,既制约耐久跑教学的正常开展,同时也制约了课外活动和大课间的开展。
4、体育课堂教学形式单调枯燥
耐力素质训练一般比较枯燥,教师又不能创造出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学形式又比较单调,学生经常在同一场地上进行耐力跑,由于教学和环境缺少变化,耐久跑课学活动除了跑还是跑,形式单一教法枯躁,而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厌学情绪与每次课伴随的生理上的苦累与难受,使不少意志薄弱的学生对耐久跑产生畏惧心理。“出工不出力”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没兴趣。
4、学生不重视。
许多学生还没有认识到耐力运动对自身健康的重要性,耐力素质是人体最基本的运动素质之一,耐力训练有助于人们的心肺功能的改善,以及有氧代谢能力的提高。耐力素质对人们的生活、运动及适应环境等能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从人体的生长发育规律上说,学生的身心正处于发展与完善之中,耐力素质的好坏关系到学生德、智、体、劳等方面的发展。
5、很多学生存在怕苦、怕累的心理。
现在的独生子女较多,他们的生活条件优越,家长对他们倍加呵护,放松了对其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怕苦怕累现象比较普遍。而耐力素质训练的确会使身心比较疲劳,大多数城市学生会产生不愉快的心理反应,所以,处于优越的环境、良好的生活条件下的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对耐力练习望而生畏。
三、通过了解学生耐力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