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注]①兴:起身。荒秽:指野草之类。
②带:作“戴”、披。③长:丛生。
文化常识回顾
,又名,字, (朝代)诗人,浔阳柴桑人,我国第一位诗人。自号,世称。
,其中包括诗、文、词、赋,如以前学过的《桃花源记》等。
陶潜
元亮
东晋
田园
五柳先生
靖节先生
《陶渊明集》
朗读诗歌,注意字音和节奏。
陶渊明
归园田居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课文。
题目《归园田居》,即回归到田园生活,诗人有没有回到田园了呢?
在诗中哪两句直接反映出来了?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我在南边的野地间开荒种地,固守住愚拙,回乡过田园生活。
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
愚拙?
陶渊明所生活的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门阀势力飞扬跋扈,政治腐败,社会动乱,官场勾心斗角,仕途充满风险。
陶渊明从二十九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他在义熙元年(405年)四十一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即辞官回家。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陶渊明天性酷爱自由,而当时官场风气又极为腐败,谄上骄下,胡作非为,廉耻扫地。一个正直的士人,在当时的政洽社会中决无立足之地,更谈不上实现理想抱负。陶渊明经过十三年的曲折,终于彻底认清了这一点。陶渊明品格与政治社会之间的根本对立,注定了他最终的抉择——归隐。
背景链接
回归田园
守拙归园田
保持自己高洁
性本爱丘山
热爱田园生活
诗中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
刻画了一位热爱自然、厌恶官场的诗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