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0世纪前半叶的中国,风起云涌,狂飙突进,有这么一所学校和这么一批人,他们为了挽救风雨飘摇中的中国,苦苦追寻着救命稻草。每次翻开这页历史,都如同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群雄并起,救亡图存的年代;不禁让人产生“恨不早生一百年”的感慨!
黄埔军校
国共两军将帅的摇篮
1924 年,在国共两党首度携手合作、国民革命风起云涌之际,世纪伟人孙中山先生高瞻远瞩,视“教育为神圣事业,人才为立国大本”,在广州亲手创办了一文一武两所学堂——国立广东大学(今天的中山大学)和黄埔军校。
开学典礼致词
孙中山在黄埔军校
孙中山先生希望通过创建革命
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孙中
山在开学典礼上曾致词:我们
开办这个学校,要用里面的学
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
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创立
了革命军。我们的革命才能成功。
黄埔军校校训
——亲爱精诚
黄埔军校建校时的正式名称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因其校址设在广州东南的黄埔岛,史称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建立的目的是为国民革命军训练军官,尔后其学员成为国民政府北伐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
1924年国民党建校时期名称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1927年底,在南京由蒋中正决定自行成立(南京)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宣誓反共。1931年3月,黄埔军校改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1937年8月,因抗日战争黄埔军校迁出南京。1938年11月,黄埔军校迁抵成都。1949年12月,蒋中正下令将台湾籍学生和国民党高官政要的子弟200余人空运到台湾。当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成都,学校停办,共办23期。1950年10月台湾当局在台湾高雄凤山区复建“陆军军官学校”延续至今。
HISTORY
黄埔军校
1924年5月创立。
孙中山自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党代表廖仲恺,政治部主任戴季陶(后由周恩来继任),军事总教官何应钦。
共产国际和苏联政府对黄埔军校给予了大力支持。
黄埔军校学生是国民革命军的骨干力量。
原址:中国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
现地址:中国台湾省高雄县凤山市维武路1号
校徽
盾牌:表示自信、勇敢及保卫国家安全。
本校校训:亲爱精诚。
青天白日国徽:代表中华民国。
指挥刀:代表指挥官权责。
瑞穗:代表陆军对北伐、抗战、戡乱所建立之丰功伟绩,并示寓兵于农之意。又每禾七短合为双七-“七七”则含有抗战建国纪念暨发挥抗战建国之意。
校徽
校旗
校旗于1924年校务会议中指派当时的总教官何应钦将军所设计。校旗上方的荣誉旗(标)则是在1957年为表彰学校功绩并纪念改制(四年制),以提高学校荣誉,由蒋中正亲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