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娱乐化现象演示文稿.pptx

格式:pptx   大小:493KB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娱乐化现象演示文稿.pptx

上传人:luyinyzha 2018/1/15 文件大小:49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娱乐化现象演示文稿.ppt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娱乐化是指将娱乐性放在首位,以吸引住观众眼球为目的,把历史、新闻、体育等进行娱乐性的修饰,重点突出娱乐性,人为降低了严肃性和真实性。娱乐化从形式上可大致分为内容娱乐化和表达娱乐化这两股支流.
媒介娱乐化是一种世界性趋势&从世界范围来看有着较长时间的历史&有学者认为它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媒介娱乐化最早始于新闻娱乐化&后来具体表现为新闻节目娱乐化和各类娱乐性节目比重加大)
我国的媒介娱乐化现象发端于20 世纪90 年代,以1990 年3 月央视
《综艺大观》的开播为标志。近年来,我国的媒介娱乐化愈演愈烈,2005 年第二届“超级女声”取得成功后,紧接着就兴起了20 多个与之相近的娱乐选秀节目,受众、业界和学界等对此现象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娱乐至死》是世界著名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尼尔·波兹曼的代表性著作。成书于1985年,处于电视取代印刷成为主要媒介的时期。
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奥威尔式的——文化成为一个监狱,而另一种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为一种滑稽戏。
他指出,现实社会(书中主要以美国社会为例)的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的成为娱乐的附庸。
为什么作者会想到娱乐这个话题呢?
作者写书的时间,是美国印刷机被电视等新媒体所取代的年代,文化处于从以文字为中心向以形象为中心转换的过程中。作为完全不同的表达方式,作者认为印刷机和电视等新媒体对公众话语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
电视的一般表达方式是娱乐。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一切文化内容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而且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作者的主要观点是:表达形式影响表达内容。具体来说,印刷时代以文字作为表达方式,公众话语往往是事实和观点明确而有序的组合,意义丰富,内容严肃。这种书面化的对话方式培养了人们的理想、条理和逻辑思维。而电视时代,则以图像为主要表达方式,为了获得观众的喜爱,必须要适应观众对图炫目色彩的喜好。电视的唯一功能就是娱乐。
这种娱乐化会渐渐吞噬我们的精神领域,使我们的文化变得空洞而没有意义。这种“愚民政策”来的消无声息却又不可小觑,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已被他左右,我们的道德思想,人生观价值观都因媒介的改变而变化。最后文化成为死水一潭。这样,便就是——娱乐至死。
内在逻辑
书中提到马歇尔·麦克卢汉的一句著名的话语:“媒介即信息。”他认为,深入一种文化的最有效途径是了解这种文化中用于会话的工具。把握了传播媒介,就会把握传播信息的主动权,每一种媒介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表达方式将影响所要传达的思想和内容。
波兹曼把这个分到“媒介即隐喻”这一章,他想说明媒介再用一种隐蔽但有力的暗示来定义现实世界。电视这种媒介是以娱乐化为自己的表达方式,于是使所有在它上面呈现的话题都娱乐化,不管这个话题本身是不是严肃的。同时,随着电视在人们生活中所占的分量越来越大,电视的娱乐化会影响着其它一切公众话语的表达方式,使其也往娱乐化发展。
电视无法延伸或扩展文字文化,相反,电视只能攻击文字文化。电视展示给观众的主题虽多,却不需要我们懂一点脑筋,看电视的目的只是情感上得到满足。美国电视全心全意致力于为观众提供娱乐,同时把娱乐本身变成了表现一切经历的形式。
作者在书中从四方面具体分析了电视中的娱乐化现象,新闻、政治、宗教和教育。作者也花了很大的篇幅来描述这四个领域的娱乐化现象。
娱乐化的定义是什么呢,作者在书中并没有给出很明确的答案。
但我们从作者的阐述中可以总结出,娱乐化是电视这种媒体的表达方式。当信息变得没有内容,没有历史,没有语境,不能引导人们进行具体行动,那么信息就被娱乐化了。一切本应该严肃而发人深省的话题,比如政治、宗教、新闻和教育,在电视上以一种零散不完整不严肃不理性没有逻辑没有背景的形式表达出来,目的只是为了适应电视机前观众对于炫目的画面和视觉快感的追求,那么也就是被娱乐化了。娱乐化,就是一些需要分析和理性思考的话题,成为一种适应观众口味,平庸而没有逻辑,再也不能引领人们往深处思考的话题的过程。
“如果一个民族分心于繁杂琐事,如果文化生活被重新定义为娱乐的周而复始,如果严肃的公众对话变成了幼稚的婴儿语言,总之人民蜕化为被动的受众,而一切公共事务形同杂耍,那么这个民族就会发现自己危在旦夕,文化灭亡的命运就在劫难逃。”
娱乐至死
娱乐致死
人们在采用波兹曼的说法时,不知是有心还是无意,完全篡改了他的本意。“娱乐至死”变成了“娱乐致死”,似乎娱乐本身就是致命的,致人于死地。 我们高雅的政府经常以健康理由干涉媒体节目的制作,一大批知识分子和文人也喜欢从旁摇唇鼓舌,高喊“娱乐至死”,指责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