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目录
第一章中暑及预防
第二章防暑降温措施
第三章公司防暑降温药品介绍
防暑降温相关知识培训
中暑的定义:
常发生在高温和湿度较大的环境中,是以体温调节中枢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丧失过多为特征的疾病。
中暑的原因:
①环境温度过高;
②产热增加:如从事重体力劳动、发热;
③散热障碍:如湿度较大、过度肥胖、穿透气不良的衣服等;
④汗腺功能障碍:人体的产热和散热必须保持平衡(然而人的体温调节功能是有一定限度的,在酷热的盛夏或高温作业环境,气温接近或超过了人的体温,就必须借助于通风、降温设备、吃冷饮等帮助人体散热,如果措施不力,或者劳动时间过长,人体内大量热散不出去,使体温调节发生障碍,就会使人中暑)。
第一章中暑及预防
中暑的表现:
①先兆中暑:高温作业一段时间后,出现大量出汗、口渴、全身疲乏、头晕、胸闷、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如能及时离开高温环境,经休息后短时间内可恢复正常。
②轻度:在高温环境下进行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出现肌肉痉挛,常在活动停止后发生,主要累及骨骼肌,持续约3分钟后缓解,无明显体温升高。症状的出现可能与严重体钠缺失(大量出汗)有关。
③中度:常发生于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疾病患者,在严重热应激时,由于体液和体钠丢失过多、补充不足所致。表现疲乏、无力、眩晕、恶心、呕吐、头痛。可有明显脱水征:心动过速、低血压、直立性晕厥。呼吸增快、肌痉挛、多汗。体温可轻度升高。
④重度:是一种致命性急症,表现为高热(>40℃)和神志障碍。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劳力性和非劳力性。
自己中暑或发现他人中暑救护流程图
降温:冰水擦浴、冷敷、吹冷气等方法
补液:喝冷饮料或淡盐水等药物:给予仁丹、藿香正气液、十滴水等
送医:病情严重、仍未缓解或病情加重时立即送医
散热:解开上衣或衣领
转移:如转移至树荫底下、室内等阴凉通风处
1、出行躲避烈日 夏日出门记得要备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10点至16点时在烈日下行走,因为这个时间段的阳光最强烈,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时的10倍!
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季节要尽可能地减少外出活动。
2、别等口渴了才喝水 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为口渴已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最理想的是根据气温的高低,。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弥补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
3、饮食 夏天的时令蔬菜,如生菜、黄瓜、西红柿等的含
水量较高;新鲜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
含量为80%至90%,都可以用来补充水分。
4、保持充足睡眠 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
也大,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
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
如何预防中暑
2、对接近操作工人的各种热源的散热表面,应尽量采取隔热降温措施。隔热降
温是利用导热性差的材料或空气层降低热源的表面温度,以减少热源的辐射热和
对流热。用屋顶通风、屋顶喷淋水、屋顶隔热、窗户遮阳等措施来减少太阳辐
射。用石棉、矿渣棉、玻璃棉、硅藻土等导热性差的材料包敷发热体以减少热量
向外散发。用流动水幕、遮热板热屏障,设置在发热体与操作工之间。
3、全面自然通风是高温车间通风降温的基本措施,凡是在工艺上对温度、湿
度和风速无严格要求的车间,均可采用。(自然通风是利用自然的热压或风压作为动力,使室
内外空气进行大量交换。为了保证和提高自然通风效果要注意车间进风面一般应与夏季主导风向成60度
角以上;热源应布置在主导风向的下风侧或尽量布置在天窗下面;进气窗最好有上、下两排,下排进气
窗作为夏季进风用,-。上排进气窗作为秋季进气用,窗下沿不宜低于4m;为了
保证排风稳定,避免风自天窗倒灌,可采用避风天窗。) 
机械通风降温设备主要有风扇、喷雾风
扇、集中式全面或局部冷却送风系统等。
特殊高温工作地点,如高温车间的天车驾
驶室、轧钢机的操作室、推焦机的驾驶室
等采用空调机送风。
4、凡发现有心血管和肺的器质性疾病、持久性高血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活动性肺结核、肝脏疾患、肾脏病、内分泌疾病(如甲亢)、肥胖病、贫血、皮肤病、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及急性传染病后身体衰弱者,均不宜安排在高温作业岗位上。
5、高温作业工人需及时补充水分和食盐。一般每人每天供水3-5升,盐
20克左右。含盐、矿物质、维生素、氨基酸的强化保健饮料最佳,但也
%-%的开水、茶、或其他清凉饮料。此外也可以供应蕃茄
汤、绿豆汤、豆浆、酸酶汤等。饮料的配制、冷却、运输及供应都必须
依食品卫生法加强卫生管理,指定专人负责,防止污染。饮料温度以不
超过12℃为宜。在高温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