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浅谈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doc

格式:doc   大小:22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谈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doc

上传人:小果冻 2024/4/16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谈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浅谈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是由【小果冻】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浅谈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浅谈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健康的心理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根底之一。青少年具有健全理想的人格,能够良好的适应社会生活,保持内心的和谐和人格的完整,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心理健康教育是上世纪末随着教育改革出现的新名词新观念,它是现代心理学、教育学、生理学、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理论与学校教育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教师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生理学等理论,根据小学生的年龄、个性、认知水平及身心开展的特点,通过教师教育教学、辅导、活动等教育途径,帮助小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初步认知,获取心理健康知识,提高保健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形成健全人格,并对某些学生心理已经出现偏差或障碍进行有效的疏导,以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育,全面提高心理健康的一项教学活动。心理健康问题是时代开展的产物,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今社会教育迫在眉睫期待解决的问题,它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身心发育和健康成长,直接影响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建设,直接影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目前我国小学生群体,绝大局部是独生子女,都是家长的“皇上〞和“公主〞,他们的一切都由父母或是长辈包揽。家庭中缺乏竟争者而形成以自我为中心,极易存在自私、孤单、依赖、自理能力差等问题。第一是富家子弟重视物质方面的满足,而在精神和心理方面却给与很少,极易形成孩子的攀比、虚荣、懒惰、不思进取的不良性格。第二与前者比照是贫困出身的学生易形成自卑、怨世、仇恨心理。第三是留守儿童及单亲家庭的子女易造成挫折感、孤僻和自责等心理问题。第四是有的家长对孩子的不满动那么训斥或是打骂,极易造成孩子的判逆心理和偏执行为。小学阶段是学生身体发育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普遍家长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业和身体,往往无视了心理等非智力方面的培养。比方有的学生考试失利、成绩不理想都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骂和同学鄙视的眼光。长此以往就会形成学生自卑、厌学、恐惧和冷漠的不良性格。这样势必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甚至导致心理疾病;再者就是以成绩好坏论“英雄〞,功利思想严重。学生平时表现、升学率上下、学校师资力量强弱都是以学生的分数为指标。学生想学什么以及怎么学没有自己的选择余地,个性得不到彰显和发挥。基于以上的情形,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是教育工作者无法推卸的责任,更是教育工作者应该正视的问题。可见二十一世纪青少年的人格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容无视的重要问题。培养好学生的健康心理就是为创造中国美好未来打下了坚实根底。作为教师不仅要具有较好的自我形象、较强的教学能力、良好的道德修养、广博的知识结构外,还应掌握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了解学生的心理开展规律,洞察学生的言行,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以客观、公正地态度对待学生,善于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面对以上如此堪忧的学生心理状况,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能够做些什么呢?应该做些什么?我认为,在培养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塑造当代的阳光少年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1、培养小学生积极健康的主体意识,能自我尊重,且有能力感。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就曾指出“积极的自我观念为我们正确对待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有利条件,它是形成伟大的人格力量的根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以及具体的学****内容来设计课堂教学,正视学生中存在的智力差异、心理差异、人格差异,用不同的方法,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尊重学生个性,营造宽松和谐的学****环境,让所有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表达他们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学****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2、培养小学生具备较强的交际能力和人际关系。改善人际关系,加强人际交往,对小学生的学****生活和心理健康都有重大意义。教师注意引导小学生不断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对人际交往形成一种积极的准备认识,而不要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视为尔虞我诈,同时加强交往技巧的培养。、培养社交意识,形成良好的心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群体活动,关心集体,为他人着想,乐于助人,养成豁达宽容大度的性格。改变独生子女的孤傲、任性、目中无人和“排他现象〞。、多给学生关心、温暖,为他们创造出头露面的时机,“让每个学生在坐标上找到方位〞克服害羞、自卑、畏惧、慌乱等心理。、组织各项活动,培养交往能力。在师生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对学生们有良好的“期待〞,形成尊重、信任、平等、鼓励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宜人的教学环境。、教育学生不怕挫折,不怕失败,遇到挫折要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心理平衡,冷静思考、认真分析,找出原因,想出方法。、通过社会实践,提供交往的时机。社会是学生将来走出校门都要接触到的。在关注自我的同时,关注社会生活,自然和他人,有较强的爱心和同情心,对人类怀有一种很深的认同,同情和爱的感情。教师应认真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扩大交往范围,通过参观、调查、访问,让学生体会到交往与市场经济开展的密切关系,增进与成年人情感和思想的交流,向成年人学****调解冲突和解决矛盾的知识,从而逐渐开展他们社会交往技能。、充分挖掘各学科的潜能,用丰富的学科内容,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在游戏中学****适应“社会角色〞。让学生从中学到社会知识、生活经验,培养其社交能力。、加强言行训练,培养交往能力。人与人之间的接触、联系、交往都离不开语言,语言是勾通的桥梁。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交往中的言行训练,既要注意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思维能力的训练。如:语言文明、条理清楚、幽默有哲理,又要注意非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3、培养小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给孩子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不少家长以为,孩子还小,不懂得安排自己的活动。但如果***完全包办了孩子的时间安排,孩子只是去执行,那么孩子的自主性就永远培养不出来了。、给孩子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作为家长、老师应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和能力,扩大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如鼓励他自己找朋友玩,让他在这个空间里自己当主人。、给孩子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培养孩子用拔苗助长这种违反客观规律的做法,肯定是要失败的,但采取消极地完全“顺其自然〞的态度,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遵照客观规律,积极创造条件,让孩子去锻炼,这才是我们应该采取的正确做法。儿童的独立性是在日常生活中从一点一滴中逐步培养起来的。从身边的一些小事开始,让自己学穿***服,自己吃饭,自己睡觉,自己洗手绢和袜子等等。、给孩子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生活在穷困家庭的孩子,恶劣的生存环境自然就为他准备了艰苦锻炼的条件;现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家长应多想方法给孩子设置一些困难,让孩子去解决;孩子在生活中碰到困难,也要求他自己去解决,从而培养孩子应对未来的能力和意志。、给孩子问题,让他自己寻找答案。孩子提出问题,***通常的做法是立刻告诉他答案。这样看起来简单又省事,但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就不会想问题,总希望别人能提供现成答案。这直接阻碍了孩子在智力劳动上的自主性。有一位家长的成功经验是:孩子问我字,虽然我认识,但我不告诉他,而是让他去查字典。以后,再有不认识的字,他也不来问我了,而是自己去查字典。、给孩子题目,让他自己去创造。创造是自主性的最高层次的表现。孩子的创造性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同样需要家长和老师的积极引导和巧妙激发。、给孩子机遇,让他自己去抓住。人的一生会遇到不少机遇,但如果不善于把握,机遇就会和你擦肩而过。老师的任务应该是提供或指出各种机遇,启发孩子自己去抓住,培养孩子善于抓住机遇、参与公平竞争的能力。一位小学生偶然同妈妈讲起学校要进行英语选拔赛的事情,妈妈就鼓励英语成绩不错的孩子争取参加,并告诉她,这是一个难得的时机,把握住一个时机就意味着在成功的道路上迈进了一步。在小学升初中时,这次比赛的成绩被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孩子非常感谢妈妈的提醒,以后很主动地在各种时机中表现自己。、给孩子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孩子的自主性在他的自主选择上表现得最为明显。但不少家长怕孩子选择错误,从来不给孩子选择的权利。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就不可能适应竞争剧烈的社会生活。家长应主动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并告诉孩子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给孩子冲突,让他自己去解决。和成年人一样,孩子在一起也难免有冲突。解决冲突的过程,正是孩子健康成长、走向成熟的过程。当孩子向老师诉说自己遇到的诸如人际交往之间的矛盾时,老师应鼓励孩子去面对它,指导孩子自己去解决,而不是回避它。、给孩子对手,让他自己去竞争。为了让孩子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必须让孩子从小既学会合作,又学会竞争。有效的方法,就是经常在他的身边树立一个友好的竞争对手。我班有一个学生学****差,第二次月考在班上竟成了倒数第一名。我一再鼓励她不要灰心,要敢于和别人竞争,首先是和比自己稍好一点的孩子比,只要努力,赶上他没问题。在孩子取得胜利之后,我又启发他寻找新的竞争对手,开始新一轮暗中的较量,没想到这位学生在三、四次的月考中成绩直线上升,她找回了自信。、给孩子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孩子的自主性在他的自主选择上表现得最为明显。但不少家长怕孩子选择错误,从来不给孩子选择的权利。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就不可能适应竞争剧烈的社会生活。家长应主动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并告诉孩子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4、培养小学生不迷信自我,不迷信权威,有较强的判断能力和鉴别能力。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父母、老师的权威自古就受到颂扬,要培养儿童的创造性人格就应该民主地对待孩子,才会积极地进行交流,父母、老师才能发现孩子创造思想的闪现并加以挖掘和培养,才能使孩子成为独特而具有创造性人格的人。因此在课堂上要提倡人人都有发言权、错误的允许学生纠正、不全面的允许学生补充、不明白的允许学生提问、有疑问的允许学生反驳。甚至是质疑。正确的说明理由,错误的讲清道理。把握不准的问题要谦虚,不得敷衍,更不可以讹传讹。不要让学生畏惧老师,畏惧权威。老师对答复正确的加以肯定,答复不正确的加以鼓励。用微笑和掌声对待每个学生的提问和答复。家庭教育中的父母和课堂教学中教师都应鼓励个体摆脱“标准答案〞的束缚,积极思考并大胆质疑,鼓励他们疑心、反驳甚至否认前人的理论,要给他们发挥自己特点的时机。只有这样,个体才会敢于质疑、乐于求异,有了这样的民主学****气氛,学生可以放开胆子畅所欲言,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还有利于使学生轻松摆脱情绪障碍,克服消极心理,形成健康的学****心理,还可以培养学生理智的观察问、分析、判断问题,不感情用事,能接受不同的观点,能接受科学客观正确的意见和建议,明辨是非。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5、培养小学生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与应变能力。我认为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希望与大家共同探讨。、平时要多让孩子接触人。孩子们只有在集体环境中,与别的孩子打交道的时候才会锻炼他们的性格品质。、从小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日常生活中孩子力所能及的小事,要鼓励他们自己去做。假设有时机,让孩子在亲戚朋友家住一住,改变一下环境,可以锻炼他们的适应能力。、多鼓励,少打击。孩子犯错误是常有的事。假设做错了事,家长应该从正面引导和教育,千万不要用恶语去伤害他们,否那么会使孩子形成自卑心理。6、培养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态度,能充分接受大量信息。信息的获取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有课堂的,也有课外的。不要让我们的孩子死板地学****而是要让学生在学中乐、乐中学。随着网络时代的迅速开展,网络信息同样是知识的来源,更能丰富青少年的精神世界,要鼓励孩子多渠道多层面接受信息。比方: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籍、杂志,观看电视新闻、利用网络技术等等。这不仅可以丰富孩子的知识,了解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更能丰富孩子的业余生活。但是作为教师应该注意到一点: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帮助孩子,如不正确引导也会让其迷失网络,迷失自我。所以要教育学生,让其明白网络是工具,不是玩具,通过掌握网络技术主要是让学生学到课本上没有的知识,而不是沉溺于网络游戏。要让学生做网络的主人,而不是成为网络的奴隶。7、探寻精神生活,不过分看重物质利益。在当今社会重视物质生活满足而忽略精神世界塑造已是普遍现象。社会上的一些阴暗面对学生的心灵已以造成了极及负面影响。这是一个不可小视的社会问题。如何教育和引导,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用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灿烂的文明教育孩子,培育其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二是用古今中外的科学家和英雄人物的故事感染他们,真正懂得本我、自我、超我的内在含义。培育其追求科学、追求真理、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三是多开展集体拓展活动,提高思维和动手能力,在活动中培育其互帮互助的团队意识。四是带着孩子走向社会,培育其遵纪守法意识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总的来说,健康人格的选择和培养,不仅仅是社会、学校、家长的事,同时也是个人的事。个人有塑造自我理想人格的需求,同时也有责任有义务选择和增进自己的健康人格。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益,对提高教学质量同样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肩负着教书和育人的重任,与学生接触最多,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行为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是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开展。【参考文献】1、?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假设干意见?教师读本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