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语言学-利奇《语义学》读书笔记.pdf

格式:pdf   大小:609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语言学-利奇《语义学》读书笔记.pdf

上传人:1781111**** 2024/4/29 文件大小:60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语言学-利奇《语义学》读书笔记.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语言学-利奇《语义学》读书笔记 】是由【178111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语言学-利奇《语义学》读书笔记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研究语义学的原因:1、语义学对交际很重要;2、认识和理解交际。语义学研究对象:可能表达的意义。利奇把语义学看作是和句法学、音位学地位相同的学科,它们平行又互相影响,语义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对语义学的研究从哲学家和人类学家向语言学家转移。之前对语义学的研究时不平衡的,扩展了一方面,限制了另一方面。(精神分析法应用于“概念”或“认识”那部分意义上,“内涵”或“联想”那部分意义有些被忽略。)本书分为两部分,以第五章为过渡章。前四章为后面的理论性讨论作准备,指出了语义学的大方向。第六章到结尾论述了意义的中心问题,即意义的认识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语义学理论。利奇在研究过程中用了两种不同类型的调查,把“理论”语义学和“应用”语义学结合在一起。第一章意义的各种意义“意义”和“意指”有争议。Ogden和Richard在《意义之意义》中列了意义这个词的二十二种定义,说明对意义这个基本概念看法的不一致会导致混乱和误解。其他语义学家开创的“普通语义学”中也把解决意义、思想和交际这类问题看做可能消除现代社会弊病的一个有效方法。布龙菲尔德在《语言论》中也把语义学和科学的发展联系起来,但他的重点是认为语义学是对语言所指的各种事物所下的科学定义。但布龙菲尔德这种“科学定义”的研究方法是有缺陷的,利奇指出了三个缺陷。利奇认为前面提到的几个语言学家研究方法都有问题,原因是他们一味试图通过其他科学学科来解释语义学。对语义学的研究应该摆脱其他学科的从属。利奇对语义学研究提出了几个原则:1、现代语言学研究语义所采用的方法不能脱离语言,离开语言就不能去探索语言现象的解释;2、把语言学研究看做是对说本族语的人的语言能力的说明,在语义学上就是“指的是什么”,不是“意义是什么”;3、懂得某种语言的语义学的另一种情况就是能够识别那种语言在意义上“不合乎语义”的情况。划清有意义和无意义的界限不困难,困难的是划清两种无意义。一种无意义是因为它和我们对语言和意义的认识相矛盾,另一种是因为它和我们对“真实世界”的认识相矛盾。(叔叔用脚趾立着睡觉/叔叔醒着睡觉。)利奇对本章做出了小节,提出了研究意义的三个要点:1、试图通过只用其他科学的术语而不用语言学术语来确定意义的概念是错误的。2、研究意义最好的方法是把它看作语言学本身的一种现象,而不是把它看作语言之外的现象。怎样才算从语义上“懂得一种语言”。3、要做到第二点,就要把“语言知识”和“真是世界知识”区分开来。第二章七类不同的意义语义学可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通过语言进行的一切交际。但是在实际研究中一般是对逻辑意义或理性意义的研究。最广义的意义可分为七种不同类型,重点是逻辑意义或理性意义上,除此还有六类:内涵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反映意义、搭配意义和主题意义。对比原则和结构原则:在所有的语言模式中都存在的两条结构原则。对比用正负号来表示有无某种特征;结构原则是指较大的语言单位由较小的语言单位组成。第三条原则:任何一个语言片段都是同时在一个以上的“层次”上组织起来的。理性义更多的区别性特征,内涵意义指出了纯理性内容之外,凭借它的所指内容还具有一种交际价值。“所指”这个概念与理性意义相重叠。内涵意义不是语言特有的东西,不是语言的基本组成部分,仅是附带的,而且没有理性意义稳定,在某种意义上说内涵意义是不:..社会意义是一段语言所表示的关于使用该语言的社会环境的意义。狭义上说社会意义包括一段话语的言外之意。情感意义指语言反应讲话人的个人感情,包括他对听着和他所谈事物的态度。反映意义和搭配意义包含着语言词汇层次上的一种相互联系。反应意义:一个词的一种意义构成我们对这个词的另一种意义的反应的一部分,如看到“教堂”会想到“安慰”。搭配意义:由一个词所获得的各种联想构成,这些联想则产生于这个词经常通水出现的一些词的意义。如漂亮和经常和女孩搭配,而英俊常和男孩搭配。联想意义是一个概括性属于。之前提到的五种意义都可以归于联想意义。主题意义:说话者或写文章的人借助组织信息的方式来传递的一种意义,主要涉及在不同的语法结构之间进行选择的问题。这七种意义存在着分界问题,尤其是理性意义和附带意义之间。这种分界是困难的。利奇提出,要解决这个界限划分的问题,必须要承认同义词之间至少在意义的两个平面上是不同的。如smile和grin,社会意义和情感意义的差别包含在里面,理性意义的差别却较小。还需要区分“要表达的意义”和“被理解的意义”。前者是从说话人的角度出发,而后者是从听话人的角度定义。这一章主要介绍了七种不同类型的意义。利奇把它们做了归纳,分为三种:理性意义、联想意义和主题意义,即把内涵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反映意义和搭配意义归于联想意义。这种包含了七种类型的广义的意义可以用另一个交际术语“交际价值”。第三章“骨架结构概念”本章利奇从语义方面把语言作为一个概念体系加以论述,这个概念体系是一种没有界限的系统。语言为我们提供的范畴具有部分“任意性”,不是单一的。1、概念的界限经常因为语言不同而相异,故而难以从原则上加以说明。;2、概念的界限经常因语言而异的前提下,语言对人们所感受到的客观现实产生的一定的影响。(花园里/花园外——花/杂草)萨丕尔和沃尔夫赞同语言影响思维的假设;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语言是人类的先天能力,如乔姆斯基。这些利奇都不赞同。关于儿童对概念范畴的****得,存在着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两种相反的观点。利奇认为****得概念的范畴包含两个过程:扩大过程和区分过程。下面讨论新词。区分“创造新词”和“创造新词概念”。一个新词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表示一种概念的通用方式,而且还为构成其他词打下了基础。新词的作用可以把用整个短语或句子表达的同样的意义压缩到一个词中去,除了这种缩略功能外,词还有限定概念的作用,新词具有类别化作用,如有戴高乐主义却没有尼克松主义。利奇认为复合词包含着一种特殊的、可能是新创造的思想,在广告中常常出现。新词形成后,它会在语义上有所发展,这种发展不受它的组成成分的意义的影响,这标志着新词具有构成概念的能力。如果新词被称为语言创新,那么更多的是出现在科技语言中。与新词的出现相反的是语言中的反创造性趋向“行话化”。行话化:概念范畴的简化和定型作用是语言中固有的,在语言的某些用法如政治新闻学中,它可以为词汇创新所利用,我们称之为行话化。反“行话化”的人认为过分运用语言的“预先包装”会导致语言货币贬值。:..主要对以下几点进行了阐述:1、概念随着语言的不同而相异,有时是任意性的,因为有时概念把一种未必是经验所固有的结构强加于人;2、关于不同语言中概念相异的程度问题,以及人类语言具有共同语义现象的可能性问题仍有争论;3、虽然语言的概念体系使得语言使用者趋向于接受某些区别而不接收其他区别,但是人们在这个方面受语言支配的程度,由于体系本身存在着多种创造性而得到某些减缓。第四章语义学与社会语言至少有五种社会功能:1、传递信息(信息功能)2、表达讲话人或写文章的人的感情或态度(表达功能)3、指示或影响其他人的行为或态度(指示功能)4、创造一种艺术效果(美学功能)5、维持社会内部的联系(酬应功能)在交际中产生的许多误用或错误大都是由于这些不同的功能而造成的。在第四章,利奇主要讨论了指示功能和应酬功能,因为从这两种功能中可以最清楚地看到语言如何为社会的其他力量服务,也可以看出与社会的其他力量互相影响。研究这些功能对澄清一些错误的思想也有重要意义。错误思想是指:一、认为语言的主要目的总是传递信息;二、认为理性意义是一切信息的最重要的语义组成部分。指示性的语言利用词语的情感和联想力量,其结果常常使理性意义从属于联想意义,并且必须服务于联想意义。酬应功能也夺走了理性意义在交际过程中所处的中心地位。如果把传递了什么信息和交际是否继续进行着两点加以比较,前者很可能没有设么重要意义,关键不是说了些什么,而在于实际上说没说。语言可以改变人的态度和行为,但是在社会领域中人不是受语言完全支配的。语言和社会组织或社会控制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依赖的复杂关系。利奇认为为了人类的兴旺,我们应该把自己训练成在语言交际中认真负责、审慎观察的人,就像对待社会现象和政治制度那样。第五章语义学具有科学性吗?利奇认为语义学具有科学性。在澄清语义学的研究目标、阐述语义理论和语义描写方面,都证明在语义学的研究中运用了科学的方法。所谓科学的方法,就是指为了找到真理而尽力运用的一整套步骤和原则。在研究中,使这些科学的步骤和原则适用于语义学中的特殊问题。这种适应性反应了语言学的一般趋势,也反应了整个人文科学的一般趋势。这种适应性一种具体表现就是倾向于研究模式,而不是探究理论。这样改变术语是有重要意义的。理论使人们了解现实的真相;而模式使人们通过一定的推车,得知现实能够是以及可能是什么样的。这样,九尾语义学划定了研究范围并对其进行研究。只有我们的模式合并到一个更广泛的人类语言的理论中去,它们才能具有充分的解释能力。但是来自理智的信念的行动是科学的跳板。在后几章中,利奇将探讨理性意义的模式,从而把读者带进语义学的心脏区域,即被称为当前研究和争论的焦点的那些研究课题。如词的意义、句子的意义、词汇的性质、语义的普遍现象、语义学和句法学的关系以及语义学和语用学。总体来说,利奇将采用发展一个模:..而不采用对不同模式进行比较的方法。同样,他将集中研究英语,而不对不同的语言进行比较。第六章意义的成分和意义的比较作为成分分析的基础的语义对比现象很丰富多样,利奇在分析这些不同类型时指出它们的逻辑结果实因类型而不同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要先判断类型并下定义。要先明确应用于不同类型的构成蕴含、不一致等特殊条件。利奇列出了一些图解,那些图解是对特殊条件做的形象比喻。也可表示不同类型之间的相互关系。利奇认为,虽然类型很丰富多样,但最终一切类型都可以归纳成两类:可能归纳为分类对立和关系对立。利奇认为,不能把语义学看成语言描写的一部分。成分分析法具有它的优点,可以直接明了的说明词和意义之间的结构关系。利奇希望关于词汇结构的最简单的描述将是把这些语义对立作为同一层次上起作用的一种描述。第七章成分分析的扩展和问题在这一章中,利奇讨论了成分分析和成分分析引起的问题。冗余规则:这些规则要加上从其他特征的存在中可以预测到的那些特征,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这些规则对简介的语义表达来说是多余的。冗余规则对扩大成分分析的作用,用来解释基本陈述是很重要的。图标通过冗余规则表明词的定义可以大大精简,但是还是可以看出这些词与其他一些词的关系。有标记词和无标记词:词语的地位是不等的,与有标记词相比,无标记词时中性的或正面的。区分有无标记有其优势:当我们希望简化时,我们可以通过省略无标记词或支配词的区别性符号来简化标记。成分分析还是存在一些争议的。模糊意义:词的参照物没有确定的标准,词义从根本上说是模糊的,哲学和语言学界大力支持这种看法。这种模糊性是参照上的模糊性,不影响成分分析。第八章句子的语义结构本章着重论述如何描写整句的意义。一个句子的意义并不是其组成部分意义的总和。通过词与句子来讨论语义学是行不通的,重音和语调这样的语音范畴不能描写句法,我们却用句法范畴去描写意义。原因:我们不用音节从句法上解析句子,但是我们却要寻找适用于语义这一层次的单位和结构。并不是说语义范畴和句法范畴没有关系,事实实能否简明地反应语义和句法之间的关系是评价语义描述的一个重要的准则。述谓结构:像描述词义那样描写句子意义,必须分清语义单位的层次,主要的语义单位称为述谓结构。变元:我的叔叔有这辆汽车。可分解为两个变元——我的叔叔和这辆汽车。两个变元由表关系的词“拥有”连接。变元和为此是句子所表达的述谓结构的组成部分。变元有时与主语、动词和宾语等句法成分相对应,但有时并不对应。本章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说明:要解释整个句子的意义,必须在第六章和第七章中讨论过的成分分析的基础上加上述谓结构的分析。第九章日常语言的逻辑逻辑学慢慢渗入到语言学领域,那么句子内部和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可以做出解释?语义描写也是逻辑描写,那么语言学为什么要用到逻辑学的理论呢?本章主要探讨这个问题。语言学和逻辑学研究目的不同。但是,在某些方面逻辑学和语义学有着共同的研究点。:..描写——语义层或逻辑层的描写,去解释句子的意义以及语义与形式之间的关系。语言学界试图描述的“自然逻辑”和哲学中所研究的形式逻辑不是一样的。特指性:特指性和泛指性之间的对比是非常普遍的语义现象。英语中定冠词的用法必须从语用方面来解释,而不是纯粹地从语义方面来解释。互参:有同样的所指事物。特指特征不仅和变元之间有互参关系,特指特征和述谓结构之间也有互参关系。变元和从属述谓结构都有特指和泛指的区别。零表达:特指特征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它与虚变元中的零表达相似,仅含有特征the的变元,当表示特定意义的最高泛指性是,也能用同样的方式来表示。互参和意义:互参是意义的一部分,所指却不是。互参规则:如果两个变元所指相同,则意义相同。时态的意义是特定所指的一种特殊情况。需要借助互参来解释时态。逻辑作用词:不明指任何属于我们在真实世界经验中的东西,而具有一种语言系统内在的语义功能。含混模糊的方式和确切的方式都是人们交际中常常用到的,这和人类思维和人类交际需要相关。本章主要介绍了“自然逻辑”特征。我们依靠这些特征能确切了解真实条件的性质和一个真实条件与另一个真实条件的关系。为了达到语义研究的目标,对逻辑作用词提出了蕴涵规则、同义反复规则、语义矛盾规则等规则的范例。命题实现是一个程度问题,这一点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是大不相同的。第十章语义学和句法学在之前的几章中一直围绕着语言的语义进行讨论,尤其是句子的理性语义。语义理论只是从属于整个语言学理论的一个理论体系,研究语义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能够解释一句话的语义描述与这句话在其他层次上的表达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与句法层次上的表达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看出语义从属于哪种句子,从而最终说明语言是如何作为概念交际体系起作用的。语言层次:语言很复杂,必须在一个以上的层次上进行分析。语义和句法都有各自符合贵的的条件,语义和句法也有关联起来的几种表达规则。和语义一样,句法也是根据各种对比对立组成的,但有两点不同:1、句法对比范围比语义的对比范围小;2、语义选择往往是非强制性的,而句法选择确实强制性的。虽然句法范畴的数量比语义范畴少得多,但是由于它们所具有的强制性而受到了重视。表达规则涉及的过程:词化、结构压缩、线形化、主题化。利奇指出,必须使把语义映现到句法上去的规则简明扼要。语义和句法是不同的嗯表达层次,它们呼呼语法性也有不同的条件。语义——句法映现中涉及到互相有关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概括为两项:1、把信息线形化;2、取得表达的简洁性。第十一章语义学与词典词典的功能就是列出词的词项,词条最终要的部分就是定义。在本章中,利奇把词典看做是储存某一种语言的所有特定试试的仓库来探讨词典定义的性质。词典的性质在这里被定义为:储存某一语言的特定事实的仓库。词典分实用词典和理论词典。词库是本族人的语言能力的一部分。句法限定和语义限定。分级可接受性:词汇隔着是说明词汇的创造能力方面,即构词能力方面的规则。词汇规则不仅说明新的词条是怎样在旧的词条的基础上产生的,而且说明在语言中已确立的词:..构词法和意义的转移。实际可接受性、潜在可接受性、不可接受性语义转移具有词汇规则的有限的构词能力,就像形态派生和句法转化一样。比喻义不单不能被排斥在语义学的理论之外,还应该被纳入对词汇规则和词汇定义怎样起作用的比较一般的理解之中。可接受性和变异是分等级的,不是绝对的是否的问题。第十二章颜色与亲属关系:“普遍语义学”的两个研究实例实体普遍现象需要进一步分为强普遍现象和弱普遍现象。强普遍现象指一切语言的共同特性,弱普遍现象时指语言中性特性,属于每种语言都有其分组的普遍集合。本章主要是通过实例来论述了含义规则把亲属关系语义学的普遍现象方面和文化上相关的方面联系起来了。利奇认为这类规则在语义理论中有重要的地位。第十三章语义等同性和深层语义学在自然语言中,语义的等同性或同义性不总是通过找到两句子相同的底层语义描述来直接证明。同义性必须通过哪些含义规则的规则来间接证实。提出某些含义规则的主要动机是由于它们能够解释表明上无关的语言现象之间的同义性。如果没有这些规则就必须用不同的陈述来对它们作出解释。利奇认为可以把含义规则重新解释为把深层语义描述映射到表层语义描述之上的语义转换。这里假设的深层语义描述可以看做表示相互关系的网状系统,而不是像乔姆斯基那种树形图。第十四章前提前提提出了语义学中的一些根本性问题,特别是如何解释语义学和语用学之间,即意义与使用之间的关系问题。三种关系:蕴涵、前提和含义。这三种关系涉及语用学的程度不同,蕴涵关系的中心是语义关系。利奇提出的解决方法是把前提看作是一种部分为语用性质、部分为逻辑性质的关系。这个结论再次强调了本书的主旨,即不能把意义单纯看作与使用语言的交际目的分割开来的真实条件的东西来研究。第十五章叙实性,主要讨论了解释自然语言中有关蕴涵和前提之间关系的语言素材的一种方法,即叙实性。第十六章语义学和语用学研究语用学的三种方法:语义原则、语用原则和互补原则。语义学和语用学之间的区别大体上市意义和用法之间的区别。言外之意、言内之意、言后效果行事成分分析话语情景:把每一个言语行为都看作是发生在一个话语情境中。在这一章节中,证明互补原则来研究间接言外行为是可行的。我们不能建立一个不是这个就是那个的语用学分析模式,因为很多时候都只是一个程度问题,如礼貌。在情景和语境方面,利奇否定了通过语境研究意义的方法,认为根据可观察到的语境特征解释意义很容易给人错误的印象。:..语义学的其他学派主要介绍了生成语义学和解释语义学两个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