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名词解释:核安全文化
一、“核安全文化”的定义
在《核安全文化》(INSAG-4)中,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国际核安全咨询专家组(INSAG)对“核安全文化”给出的定义为:核安全文化是存在于组织和个人中的种种特性和态度的总和,它建立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即核电厂的安全问题由于它的重要性必须保证得到应有的重视。
“核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管理理论在核能界的运用,具有“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是对国际上一些重大核安全事故深刻反思的结果,作为一种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是核能界在核安全管理方面的必然结果和要求。核安全文化的精髓就是对核安全的重视和关注,是以核安全为核心的,具有一种超出一切的观念,它与核安全管理原则一道,构成促使核安全水平达到最高水平的保障。
二、核安全管理思想的实质
“通过保证设备、程序、人和管理体系的质量来保证核安全”是核安全管理思想的实质。在核电站设计、安装、调试和运行中,设备、程序的可靠性是核安全的保证,而设备、程序的可靠性正是来源于其质量;在上述活动中,人为因素的失误是对核安全的威胁之一,由技能、经验和意识所构成“人”的质量,是减少直至杜绝人为因素的失误的必需保障;作为指挥和控制核电站相关活动的核质保管理体系,综合了设备、程序和人等众多因素,其质量(包括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更是核安全必不可少的保证。
三、当今先进的核安全管理思想
当今核安全管理思想是吸取一些重大核事故教训后总结归纳的智慧结晶,其实质体现了先进的核安全管理理念:在核安全文化建设中,同时强调组织系统的建设、个人对核安全的贡献以及组织和个人的持续改进。
四、核安全文化的内涵
1、核安全文化的组成
核安全文化由两个主要方面组成:一是由组织政策和管理活动所确定的安全体系,二是个人在体系中的工作表现。
所谓“组织政策和管理活动所确定的安全体系”,是明确和落实组织中必要的体系以及各级管理层的责任,并通过管理活动实现组织确定的方针、目标,以保证核安全;所谓“个人在体系中的工作表现”,是组织的各级人员树立“响应核安全体系并能从中受益”的观念,并将这一观念认真贯彻到工作中。核安全文化既是态度问题,又是体制问题,既和组织有关,又和个人有关,也关系到以恰当的理解和行动处理所有核安全事项的要求。核安全文化与个人的态度和思维习惯以及组织的风格是相关联的。INSAG指出,个人的态度、思维习惯和组织的氛围往往是无形的,这些无形的特性又往往通过有形的方式表现出来,核心要求是建立各种办法,通过有形的方式检验无形的内涵。
2、核安全文化的要求
核安全文化要求:仅仅机械地执行完善的程序和照搬良好实践是不够的,对核安全重要的职责都必须得到正确履行。
根据这一要求,无论组织或员工个人都必须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素质:(1)警觉性;(2)充分的思考;(3)全面的知识;(4)准确的判断;(5)高度的责任心。
五、核安全文化的本质
核安全文化的实质是一种手段,能使所有的单位和个人都能对核安全密切关注。核安全问题归根到底是人的问题。
具体到核电的核安全文化,表现为:一整套科学而严密的规章制度,加上全体员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和良好的工作习惯,从而在整个核电站内所有单位都形成人人自觉关注核安全的气氛。
可见,核安全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组织行为,它的策划与组织实施,要靠组织的管理主体做出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