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刑诉法从宽处罚与刑法量刑情节价值冲突及解决办法.pdf

格式:pdf   大小:208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刑诉法从宽处罚与刑法量刑情节价值冲突及解决办法.pdf

上传人:1781111**** 2024/5/7 文件大小:20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刑诉法从宽处罚与刑法量刑情节价值冲突及解决办法.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刑诉法从宽处罚与刑法量刑情节价值冲突及解决办法 】是由【178111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刑诉法从宽处罚与刑法量刑情节价值冲突及解决办法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刑诉法从宽处罚与刑法量刑情节价值冲突及解决办法认罪认罚从宽处罚制度是2018年修改后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全面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重要举措。但认罪认罚从宽处罚只是刑事诉讼法中程序性的保障,而作为一个从宽的量刑情节在刑法中没有规定。在如何从宽方面,两者之间存在价值冲突,因为量刑的根据是刑法,现在的量刑情节是从轻、减轻,还是免于刑事处罚,一律是以刑法规定的情节为根据的。目前,对于认罪认罚的,法院一般在一个法定量刑幅度内将认罪认罚作为酌定从轻情节对待,没有作为法定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情节对待,从宽处罚的幅度与力度比较小,导致目前检察机关适用认罪认罚案件中上诉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笔者就此问题及如何适用、把握认罪认罚中“从宽处罚”浅谈自己看法。,如何理解认罪认罚从宽处罚与自首、立功、坦白等法定量刑情节的关系,特别是根据刑诉法第15条规定,从宽处罚能否作为一个单独量刑情节予以评价,目前在司法实践中和理论界存在着不同认识。笔者认为,认罪认罚从宽处罚它的外延大于自首、立功、坦白等法定从轻、减轻或者免于刑事处罚的情节,应当在此基础上应当把认罪认罚作为单独评价的从宽处罚情节。因为只有对认罪认罚单独评价,给予一定幅度的从宽量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才更有获得感,才能鼓励其认罪认罚,才能凸显制度功能和价值,才能进一步减少认罪认罚上诉问题。笔者认为,在实际办案中对认罪认罚的从宽幅度一般应当大于坦白,对于既有自首、坦白、立功等情节的,同时又认罪认罚的,应当在法定幅度内给予相对更大的从宽幅度。关于“从宽”是否可以跨档减轻或者免于刑事处罚问题,即除包括从轻处罚外,是否包括减轻处罚或免于刑事处罚也是司法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存在较大认:..识分歧。有的认为,部分案件基准刑在跨档临界点,不减轻处罚则无法兑现从宽承诺,因此“从宽”应当包括减轻处罚或免于刑事处罚在内。笔者认为,从宽处罚应当在刑法量刑情节条款范围内依法从宽。因为刑法是定罪量刑的总纲,从宽处罚不得违背罪刑法定的基本原则。足以影响定罪量刑的各种法定情节及其从宽、从严都应该在实体法上有所反映,以刑法既有的量刑条款为限度。认罪认罚从宽处罚仍然要依赖于刑法规定的认罪情节,不能根据刑诉法规定直接对被告人减轻处罚,对于减轻、免除处罚,必须有刑法上的减轻或者免于刑事处罚的情节作为依据,否则只能在法定刑幅度内提出从轻处罚的量刑建议,不应当直接依据第15条减轻或者免于刑事处罚。检察机关在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时,对于减轻、免于刑事处罚的,应当于法有据,不具备减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幅度内提出从轻处罚的量刑建议,对其中犯罪情节显著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检察机关应当依法充分行使起诉裁量权,可以依法作出不起诉处理。“从宽处罚”的适用条件和幅度认罪认罚后“从宽”如何把握,一直是检察机关适用该项制度中的工作难点,把握不精准,该宽未宽,不利于鼓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认罪认罚。而不该宽而宽,则会导致轻纵犯罪。无论哪种情形,均容易遭到质疑。在办案实践中有的案件未能结合具体案情和社会效果,综合考虑是否能适用以及从宽比例是否恰当。有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漫天要价,检察官过于迁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存在从宽不当的现象,使得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变味、走样。比如目前新闻媒体、网络上对***、***、抢劫等暴力犯罪案件适用认罪认罚关注度比较高,有的案件中,群众质疑检察机关量刑偏低、打击不力,影响制度权威性和检察机关形象。笔者认为,办理认罪认罚案件,应当依据刑法、刑诉法的基本原则,根据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结合法定、酌定量刑情节,综合考虑认罪认罚的具体情况,依据罪责刑相适应的基本原则,确定“从宽”范围和幅度。就认罪认罚来说,应当根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认罪认罚的主动性、及时性、全面性、稳定性,是否确有悔罪表现,对及时侦破案件、指控犯罪的价值作用以及罪行严重程度等综合考量,确定“从宽”的限度和幅度。比如早认罪优于晚认罪;始终稳定供述的优于时供时翻;彻底供述优于不彻底供述;认罪认罚真诚悔罪取得谅:..解优于认罪认罚但无悔罪表现;主动认罪优于被动认罪等,“从宽”应当有所区别。要认真落实两高三部的指导意见,着力在落实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上下功夫,准确把握该宽则宽,该严则严。具体要把握以下几点:第一、要把握总体原则。根据刑诉法的规定,对于认罪认罚可以依法从宽处理。对此,应当全面理解。一是“从宽”是指依法从宽。办理认罪认罚案件,应当遵循刑法、刑诉法的基本原则,从宽情节的把握可以参照刑法、刑诉法和有关司法解释关于自首、坦白、自愿认罪、真诚悔罪、取得谅解、达成和解等法定、酌定从宽情节的规定,依法决定是否从宽、怎么从宽、从宽的幅度。二是“从宽”是指一般应当从宽。认罪认罚从宽,同刑法第67条规定自首一样,都是可以从宽。这里的“可以”暗含了从宽的导向性,不是可有可无,而是没有特殊理由,都应当体现法律规定和政策精神,从宽处罚。三是“从宽”不是一味从宽,一律从宽。办理认罪认罚案件,应当根据犯罪的具体情况,区分案件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并结合认罪认罚的具体情况,实行区别对待,准确把握是否从宽以及从宽幅度,做到该宽则宽,当严则严,宽严相济,罚当其罪。第二、轻罪案件从宽的把握。对认罪认罚的轻罪案件,把握从宽需要注意:一是一般应当依法从简从宽办理。依法能不捕的不捕,能不诉的不诉,能适用缓刑的,依法提出适用缓刑量刑建议,能适用速裁或简易程序的,及时提出程序适用建议。对因民间纠纷引发犯罪,要积极主动耐心做好矛盾化解、刑事和解工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认罪、真诚悔罪并取得谅解、达成和解、尚未严重影响人们群众安全感的,要积极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特别是对其中社会危害不大的初犯、偶犯、过失犯、未成年犯,一般应当依法给予较大幅度从宽。二是对极少数情节恶劣的轻罪案件,即使认罪认罚,也可以不从宽或者从严把握从宽处罚的幅度。对轻罪案件,认罪认罚后,一般应当体现从宽。但司法实践中也有些轻罪案件,情节恶劣,比如针对未成年人实施的犯罪,又比如一些惯犯、累犯,利用认罪认罚换取短刑期出狱后,短时间又再犯,对此类情况,检察机关应当细致审查,准确判断其认罪认罚的真实意愿、是否真心悔改,对此类情形应当从严把握从宽处罚的幅度。:..第三、重罪案件从宽的把握。从刑诉法的条文规定看,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没有案件适用范围的限制,轻罪、重罪、普通刑事犯罪、职务犯罪、经济犯罪等案件均能适用。两高三部《关于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指导意见》对此也予以明确。但是可以适用不是必然适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认罪认罚后是否从宽处罚,由司法机关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决定。对于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犯罪、严重暴力犯罪等重罪案件,应当依法从严惩治,即使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也要慎重办完从宽幅度,避免案件处理明显违背人民群众的公平正义观念。对于犯罪性质和危害后果特别严重、犯罪手段特别残忍、社会影响特别恶劣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予以严惩,从严把握从宽幅度。三、立法建议认罪认罚后具体如何从宽,刑法上没有明确规定,实践中只能在法定幅度内从轻处罚。如何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则缺乏刑法上的依据。为此,笔者建议修改刑法,在刑法中专门规定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进一步明确“从宽”的具体标准和不同阶段认罪认罚从宽的差异,统一司法尺度,减少量刑分歧,对于推动认罪认罚从宽处罚深入发展具有十分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