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中美,中日教育比较.pdf

格式:pdf   大小:614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美,中日教育比较.pdf

上传人:1781111**** 2024/5/7 文件大小:61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美,中日教育比较.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中美,中日教育比较 】是由【178111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中美,中日教育比较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中美,中日教育比较公正地说,中国的教育制度决不是一无是处,不然我们这些在中国培养出来的人如何能够在海外成为精英?近期我接触到来自中国大陆的交流高中生,从学业到人品个性也都很优秀。我也接触了来自国内的教师和学校领导管理人员,感觉他们的思路还是很活跃开放的,教学和管理方式也很有一套,我们美国校区的校监校长们还去中国的学校取经呢。中国人民完全不必把自己的教育体系看得一无是处,而要有信心取长补短。不过美国教育体系中确实有值得中国借鉴之处。在此我仅简单说一下作为新潮代表的美国是怎么个“新”法,详细的另外作文。不要误认为美国的“新潮”就是开放、超前、时髦......其实,教育是一个非常求实的行业,担负教导下一代的重任,必须要从传统教起。美国学校也一直抗拒现代媒体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试图从正面、传统、保守的方面引导孩子们。然而,美国的教育确实有先进的新东西。所谓先进,不仅是及时引进最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如电化数码教学)和不断更新教材,更注意对师资进行先进教育理念的培训,及时采用最新行为和心理教学法,根据新时代少儿发展的特点来教导学生。心理学是在西方诞生并发展的,中国近年才开始引进。而美国早已经将心理学引入教学体系,教师们都必须接受教育心理学培训,要了解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情感情绪特点,以便采用正确的方式教课。懂得心理学的老师绝对不会对学生恶言谩骂或讽刺打击。每个学校都有若干名心理咨询师或辅导员,负责对学生进行行为情绪指导。美国学校还都有特殊教育老师,职责是对有一定学****障碍的学生进行特别辅导。具体点说,以前咱们总以为一些调皮捣蛋上课坐不住的孩子是有品行问题的“坏孩子”,一些学****跟不上的学生是脑子笨。而现代医学已经发现,相当比例的孩子天生有些特殊性,有的是发育比同龄人慢些,也有的是由某种记忆或解读障碍,或者患有自闭症多动症等疾病。如果看不起他们如同雪上加霜。其实这样的孩子不是就无法学****好,恰恰相反,其中有些孩子的智商还特别高,只是发展不均衡。比如有的对数字特别灵,因此数学很棒,但识字背书就是不行。还有的上课无法专心,如果给与单独特殊辅导却会成为优秀学生。因此美国学校把这类学生列为“特殊教育生”,他们跟同年级班上课,却有老师开小灶帮他们复****或做功课。在这种特别辅导下,有些障碍的学生照样能学得很好甚至成为特殊人才。心理培训和特殊教育尚未在中国的学校得到全面推广,就会影响学生们受到合理的教育。所谓“素质教育”不是学点体育才艺等表面技能,而是要做到从内心提高。如果老师缺乏教育心理学素养,怎能教导出高素质的学生?在美国,教育不是独立的,而是全社会关注的行业,现代高科技、医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人文学、统计学等学科的成果都贡献给教育界,因此学校才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享用各种研究成果,教师也受到社会的尊重。“学多悟少”与“学少悟多”我认为中国的基础教育最根本的特点是以考试论英雄。这就决定了我们的课程起点高、难度大、知识面窄。我们的孩子在学校里要做太多的作业,要考太多的试,要背太多的文章。孩子们几乎没有任何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来满足自己的爱好。而我们的老师们也基本上不会鼓励和挖掘孩子们学****以外的各种潜能。反观生活在美国的孩子就幸福得多了。他们基本上没有家庭作业,14时放学后大多去参加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即便是考试,老师也不会给学生排名次,学生们也从不在意谁考得好或不好。相反,如果某个孩子有某种特长,则会受到其它同学的羡慕和尊敬。我想,这主要是因为美国的老师普遍认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特别是创造力远远比那些书本上枯燥乏味并与实际生活毫无关系的抽象理论重要得多。:..说我们的基础教育好的立论之一,就是中国的学生常在各种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拿金牌。但只要我们仔细想一想就会明白,我们的学生是花费了多少时间和精力才“打造”出结果来的,所谓的成绩,也只是集中在学科的解题技巧上,而不是在实际运用和发明上。也就是说,我们的知识只是局限在做题,解题上,而非运用理性的思维和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上。试想,如果我们把孩子有限的时光都花在抽象的如同智力游戏的题海上,那么,他们勇于参与实践的时间和能力必将大受影响。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美国明显高于我国。美国的中学生已经能够独立去图书馆查文献、找数据来完成一个正规的项目。他们的命题完全从兴趣出发,极为广泛,从反恐到世界和平,从环保到动物保护,应有尽有,而有些在我们看来是只有到大学毕业才能完成的论文。美国的老师总是激励孩子们的自我表达能力、怀疑能力和辩论能力。孩子们从不认为世界上的标准答案只能有一个。这种从小培养起来的怀疑能力就是未来的创造力。这也正是美国之所以强大的基础。我国的基础教育所打的基础是重知识“学多悟少”,纵观美国的基础教育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教育,“学少悟多”。中国的基础教育重视扎实性,而美国教育重视多元性;中国的基础教育注重纵向的深度,而美国的基础教育则注重广度;美国的基础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和自立精神,中国的基础教育注意培养学生严格和严谨的治学态度。相应的,美国有宽松、自由的氛围,能够充分照顾每个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而中国基础教育则沉闷得多了。中国的学生是多学、多练、多记、多考,培养孩子吸收知识、学****行为和接受能力。美国的学生是多看、多问、多想、多干,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能力、创造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从深层次思考,我认为,培养考生还是培养学生?是中美教育的根本区别,也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培养考生是把有问题的教得没问题;培养学生是把没有问题的教得有问题。培养创新与打好基础美国没有全国性的课程标准,但各州、郡甚至学区都可以自行编订课程标准。从总体上看,美国的课程设置相当灵活,主要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必修课所占的学分较多,内容广但不深,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及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选修课种类繁多,多达上百种,主要是依据学生升学、就业和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而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的去选择,取得规定的学分即可。比较我们现行的课程设置和教材体系,我们的情况与美国恰恰相反。大一统的要求,千篇一律准则,灵活与个性不够。目前我们施行的课程方案中,必修课的地位相当突出,教学时数多,知识要求高,统一的课标,甚至是统一的教材。我们的课堂教学相对美国来讲,班级人数过多,课堂容量大、要求高,课堂氛围比较严肃呆板。这样虽然给学生打下了系统扎实的基础,但同时也带来了课堂不活跃,老师讲得多,学生思考得少的弊端,典型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这是中国基础教育课堂尤其是高中课堂的共性。而美国课堂班额小、氛围自由、宽松,上课期间学生可以随意走动,自由辩论,表达自己的观点,是典型的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由此可见,中美在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和方法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中国的教育更多的是一种模式教育;而美国则侧重于强调创新精神,强调个人主义,是一种精英式的教育。从本质上讲,侧重于创新还是侧重于打基础是美国基础教育和中国基础教育的根本区别。中国与美国的基础教育,不能简单地说哪一个好,哪一个不好,要因人而异。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中国学生,应该让他们多创新,对于美国学生,应该让他们打好基础,这样互相弥补,是最恰当的,优势的相互融合才是最优的。如今,美国的基础教育的改革重点是在创新的基础上弥补基础。而我们的基础教育传统上过于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和求同思维,而没有充分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所以我国的教育应该是在基础的基础上加大创新。从教育看中国和日本的差距打开日本教科书,小学一年级读本:上面尽述日本是一个领土狭小,物产匮乏,人口众多而地质灾难频繁的国家。翻开下一页,中国是我们的邻国,土地资源辽阔、物产丰富,气候适意。什么意思?明眼人一看就明白了吧。中国的国土面积是960万平方公里,人口13亿。,。中国国土面积是日本的25倍,人口是日本的10倍。从版图和人口数量而言,中国的确是大中国,日本的确是小日本。日本就是因为自己是蕞尔小国,正是因为他们的国家并不适合人口居住,日本觊觎中国这块肥肉已是历史悠久了。在日本的冬天,虽然屋里温暖如春,但户外的冰天雪地里孩子们却是穿着薄薄的毛衫和单裤在外面跑步、玩耍。日本的家居饮食十分简单,即使你是财阀家的公子千金,也不会让你从小有与众不同的奢华心理。这些以致于我们中国人到日本以后总是饿肚子,但是日本的孩子是很健康的,他们在寒风与清贫中学到了坚韧、顽强、他们身体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锻炼,他们的心智得到了坚毅和刚强的锤炼。孩子在游戏中、共同相处中有摩擦的时候,日本的家长总是先让自己的孩子反省自己的问题,他们的民族精神中有很大的一部分是团结。再来看一看我们中国的父母,在寒冬未到的时候给孩子就穿上厚厚的冬装,家里好吃的东西尽量给孩子,孩子想要什么给孩子什么,以致于每年换季的时候儿童医院人满为患,孩子争执摩擦的时候,我们的家长总是寻找幼儿园老师或者对方的家长去替孩子出面解决。骄娇之气在我们中国孩子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在日本小孩子的玩具很少用买的,基本上都是妈妈爸爸做给孩子的,而日本不少单亲家庭的孩子,为了和大家一样,在没有父母为他们制作玩具的时候,就自己动手制作,在游戏中,没有人去笑话你玩具材料的好坏,但谁的玩具因为制作的质量原因坏掉的话,是当做一种耻辱的。而这种耻辱对一个孩子的心里承受能力的磨练和动手能力的操练,对今后的生活是一笔多大的财富呀。我这样说并不是在全盘否定我们的教育方式,只是日本的教育似乎更为孩子的将来和国家的将来负责。素质教育在我们国家已经高喊了很多年了,真正去面对的素质教育的有多少家长,试问在我们今天的西安,今天的中国有哪一个家长会把自己孩子的棉衣脱掉放在雪地中锻炼?有哪一个家长会让孩子把吃清淡的饭菜只吃个七成饱,有哪以为家长会在繁忙的工作中为孩子亲手制作一件玩具?我们都热爱和平,但是万一将来有了战争,有着顽强毅力和团结精神的民族和我们的独生子女方阵们谁的优势会大一些?中日两国教育之比较从整体上看,对比中日两国教育,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两条不同的轨迹::..日本轨迹——日本的近代及现代化教育是在政府强有力推动下进行的;教育的推进有着平稳的社会大环境,是连续的,是有计划、有步骤的一步一个台阶的前进,不受外界干扰破坏,始终稳定向前推进;政府决心大、力度大,以“倾国之力”投入教育事业;教育是日本国民的灵魂,《教育敕语》是日本的第二部宪法;领导人有着高度的“教育为立国之本”的价值观念。中国轨迹——中国的近代及现代化教育的基本方向及模式与日本相同,但是,由于政局动荡,国家一直处于战火之中,近代教育的发展是断断续续地进行,没有稳定的大环境,政府虽有决心推动现代化教育,但是,却没有象日本那样以“倾国之力”进行投入,教育没有上升到国民灵魂的地位,也没有一部能够达到“第二部宪法”那样崇高地位的指导性教育法律文件,南京国民政府领导人“教育为立国之本”的价值观念远远比不上日本政府。2002年,中国***%,文盲和半文盲为人口比例的15%。而2002年日本***识字率为100%,如今,在日本全国找不到一个文盲。2005年,中国接受过高等教育(包括在校大学生)者占全国人口比例仅为5%,而同年日本为48%。2005年,中国的初级教育相当于日本1900年的水平,中等教育相当于日本1910年的水平,高等教育相当于日本1920年的水平。2005年,中国的教育经费财政投入比例相当于日本1924年的水平。日本在甲午战争获胜之后,从中国索取的二亿两白银的战争赔款100%用于国民义务教育,一分钱也不用于军费开支。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抗战胜利之后日本也赔中国两亿白银战争赔款,那么,这笔钱会100%用于国民义务教育吗?1949年后,在新中国建立之后的最初十年,国家在普及国民教育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1950年到1960年的十年时间里,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呈良性发展状态。但是,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开始,特别是“文革”开始后,中国教育不仅没有发展,反而出现了巨大的倒退,文革中,全国高等院校停止招生十年,造成了整整十年的文化断层。在十年浩劫中,一股由民粹主义和东方专制主义合成的黑恶势力把中国与日本的教育差距又拉大了20年。直到1976年粉碎四人帮恢复高考后,中国的教育才出现了一个春天。日本推行现代化教育比中国早40年时间,且在推行教育过程中一路平坦顺利;中国推行现代化教育晚起步40年,且又一路艰难坎坷。这就是中日两国国力相差巨大的最大原因。这两方面原因造就了两个民族不同的教育结果,由于这个结果,中国2004的GDP总值为日本的三分之一。有人曾经问比尔·盖茨,“如果现在让你离开微软,你是否能够再重新创建一个微软?”盖茨说,“可以,但我必须带走一百个人。”一个国家最关键、最能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是教育、是人才,而中国恰恰是在这一点:..上远远落在了日本的后面。日本是一个崇尚实力、藐视真理的民族,当对手软弱时,国际公理和道义在这个民族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只有当对手的国力超过它时,它才会真正重视国际公理和道义。对待这样的民族,一切公理和道义毫无作用,唯一起作用的是实力!只有我们的实力超过它时,我们讲的话它才能够听得进去。否则,我们讲的全部都是废话,它连半句也听不进去。从1895年甲午战争开始,中日两国关系就一直处在一种相互竞争的状态之中,这种竞争是全方位的,包括军事、经济、贸易、科技、政治、国际关系,这种竞争状态持续了整整112年,而且,在今后的岁月中还会持续下去。在112年时间里,中国大都处在竞争的下风,在每一次的实力较量中大都以败北而告终。事实上,无论是军事、经济、贸易还是科技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的竞争,而人的竞争实际上是人的素质竞争,无数次“抗日竞争”的失败经验表明,中国人每一次都输在人的素质上,输在最基础的层面——国民教育上。深入研究中日关系史的学者可以发现,无论过去还是现在,这跟日本的全方位竞争中,中国总是输在国民教育这个最深层次的问题上。除此之外,再没有其它的败因。文革结束以后,中国的教育状况虽有好转,但没有实现根本性的好转!中国的教育发展比起中国的GDP发展速度仍然处于落后的状态。如果一个国家的教育发展长期低于它的GDP增长,那么,它的GDP增长速度迟早会有一天出现负增长。截至2006年,日本获得诺贝尔奖者已经达到12人,而中国则一人也没有。海外华人虽有获得诺贝尔奖,但不是在中国国内的国家体系中作出贡献所致。中国人2006年消费水准相当于日本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水平;2005年中国人口中的大学毕业生比率为总人口5%,而日本为48%;2005年,中国的GDP相当于日本的三分之一。2000年,中国25-64岁人口中,高中以上学历者为总人口的18%,而美国、日本、加拿大、德国、英国、法国均为80%以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一个世界公认的标准——一个现代化国家的标准必须是大学毕业生占人口比例30%以上。而中国距这个标准还相差25%。2005年,中国初中生为适龄少年的95%,这就是说,全国还有5%的适龄少年无法上初中,永远只有小学文化程度。2005年,乌克兰人口5000万,高等院校为1047所,而中国人口13亿,高等院校为1100所。芬兰不仅实行9年制国民义务教育,而且,连高中、大学的学费也全部由国家承担,教育经费占全国GDP的18%。:..1968年,中国台湾省实行“九年国民义务教育制度”1979年和1982年,先后制定了《国民教育法》和《国民教育法实施细则》,规定6岁到15岁儿童必须强制入学,然后又相继制定了《强迫入学条例》,将国民教育法制化、具体化。中国台湾《国民教育法》规定,政府每年财政预算的15%必须用于教育投资。2004年,亚洲开发银行报告:全球190多个国家中已经有170个国家实现了全面免费义务教育,亚洲大部分国家,包括GDP低于中国三分之一的老挝、柬埔寨、孟加拉国和尼泊尔都完全实现了免费国民义务教育。国民义务教育国际标准定义:学生毋须向学校交付一分钱,连杂费也不用交纳,100%的学****费用全部由国家无条件承担。有人也许会说,我们是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不能跟西方和日本这些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发展基础水平低,所以才出现学生向学校交纳“杂费”的状况,是情有可原的。好,我们暂且不跟西方及日本相比,就只跟亚洲那些与我们处于同样发展基础、甚至比我们基础更差的国家相比。老挝、柬埔寨、孟加拉国和尼泊尔的发展基础比中国更低,它们就能够做到连“杂费”都不收取的九年制义务教育!朝鲜半岛受日本统治五十年,日本在朝鲜半岛完全采取的是一种掠夺式、压榨式的统治手段,从来没有致力于朝鲜半岛的经济和教育发展,日据时期朝鲜半岛经济和教育发展一直处于一种原始的低级状态。中国在1949年底国内就基本上结束了战争,而韩国一直到1953年国内才结束战争。朝鲜战争结束的1953年时,韩国的经济及教育水平与北朝鲜一样,比起1953年百废俱兴的中国落后甚远。但是,韩国今天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为60%,中国只有5%。相差55%。完全是天文数字。2002年,%,%,%,连续呈下滑趋势。而实际支出则更少于预算开支。据统计,自1993年以来,中国各地政府实际上少支付教育经费为6000亿元人民币。2005年,国家首次《教育监督报告》表明,2005年全国有113个县的中小学校公费教育预算为零。2003年,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教育权报告员托马舍夫斯基考察了中国教育状况之后说,“中国政府教育预算仅占教育实际支出的53%,剩下的47%必须由学生家长来承担。在保证教育权利方面,贵国连非洲的乌干达都不如。”邓小平先生说,“中国建国之后最大的失误是教育的失误。”但是,直到今天,这个“最大的失误”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弥补,文革结束已经整整30年时间,在这30年时间里,教育局面虽然有极大的改善,但是,与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倾国投入”相比仍显得苍白无力,没有本质上的改变。当代中国有句常话,“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这句话每一个中国人都能讲,但是,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是——“不苦的时候也会苦孩子,不穷的时候的也会穷教育”。:..教育为立国之本,教育是一国发展的根本基础!我们必须建立起这样一种全新的观念——以“倾国之力”投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