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中国卡夫卡研究概况.docx

格式:docx   大小:19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中国卡夫卡研究概况.docx

上传人:朱老师 2024/5/8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卡夫卡研究概况.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中国卡夫卡研究概况 】是由【朱老师】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卡夫卡研究概况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弗兰茨·卡夫卡已经成为20世纪文学史中具有极其重要地位的作家,也是对当代文学影响极其深远的作家。正如卡夫卡研究专家曾艳兵先生所言:“今天,如果我们不阅读卡夫卡,便简直无法了解和认识20世纪的西方文学。〞从研究的时间跨度、成果的数量以及对我国当代作家影响的深度和广度来看,作为一位外国作家,几乎无人能与卡夫卡比肩。为了把关于卡夫卡的研究不断引向深入,我们极有必要及时地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归纳,以便使我们有针对性地、卓有实效地进行创新性研究。截止到目前,在我国关于卡夫卡研究综述性质的文章不少于8篇,即郭祥赓的?我国研究卡夫卡述评?、叶廷芳的?国际卡夫卡研究略谈?、谢莹莹的?卡夫卡作品在世界各地的接受?、高照成的?‘卡夫卡热’缘何经久不衰?———兼谈国内卡夫卡研究?、周定宇的?近十年来中国卡夫卡研究述评?、姜智芹的?我国大陆新时期卡夫卡研究综述?、曾艳兵的?卡夫卡研究在中国?和?卡夫卡在中国:1930-1980?。处在新的历史时期,鉴于卡夫卡研究的现状,非常有必要再一次对卡夫卡的研究进行整体的述评。为了便于述评,根据年度论文的数量、标志性成果的取得等方面可将我国卡夫卡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即起步期〔1966年—1995年〕、开展期〔1996年—2024年〕和繁荣期〔2024年—今〕。下面将分期对我国卡夫卡的研究概况做一说明。一起步期〔1966年—1995年〕众所周知,二战前后卡夫卡的作品逐渐为西方学界关注,而中国一直到1966年才出现由李文俊、曹庸翻译的?〈审判〉及其他小说?〔作家出版社出版〕,且“只有极少数专业人员才有时机看到〞。“文革〞开始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关于卡夫卡的研究进入停顿状态。时隔13年,即1979年李文俊翻译的?变形记?在?世界文学?杂志第1期发表,同期还刊登了署名丁方〔即叶廷芳〕、施文的文章?卡夫卡和他的作品?,这也是我国第一篇比较全面而系统的评介卡夫卡的文章。自此,中国关于卡夫卡作品的译介和研究持续展开。1980年,?十月?杂志第5期刊载了叶廷芳翻译的?饥饿艺术家?,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汤永宽翻译的?城堡?;1981年?外国文学?期刊陆续出版了?判决?、?乡村医生?、?法律门前?、?流氓集团?等译作;1982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钱满素翻译的?审判?;199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孙坤荣等翻译的?卡夫卡小说选?和韩端祥等编著的?卡夫卡小说全集?。此外,关于卡夫卡的传记作品也陆续出版,这包括1988年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周建明译?卡夫卡传?,1994年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杨恒达著?城堡里迷茫的求索—卡夫卡传?。1991年冬妮译?卡夫卡随笔?,叶廷芳、黎奇译?卡夫卡书信日记选?,成为了卡夫卡作品研究的重要补充材料。同时,作为中国卡夫卡研究界的泰斗级人物,叶廷芳编著的?论卡夫卡?、和?现代审美意识的觉醒?为卡夫卡的研究提供了全面而又系统的理论支撑。在这长达十六七年的时间里,可以说,中国学者完成了具有历史性奉献的根底工程。这个阶段,陆续发表在各期刊、杂志上的论文将近100篇,这些文章涉及到了卡夫卡的大局部作品,尤以?变形记?为多〔有20余篇〕。研究涉及到卡夫卡创作的归属问题〔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存在主义等〕,作品与作者的关系问题,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格里高尔、K等〕,作品的荒唐、悖论、梦幻等创作特征,“异化〞和“父子冲突〞主题,小说美学〔叙事结构、视角〕等方面。除了传统的社会历史学批评方法以外,比较研究的方法也被广泛地运用,与卡夫卡相比较的作家有中岛敦、井上靖、黑塞、埃梅、末莱娜、米兰昆德拉、傅尔斯、蒲松龄、鲁迅、郁达夫、钱钟书、张洁、宗璞等;作品方面,与?变形记?相比较的作品有?山月记?、?狼灾记?、?犀牛?、?变貌记?、?促织?、?阿Q正传?、?我是谁?等;也有一些学者将?城堡?和?沉沦?、?围城?进行比照研究。总体来讲,这一阶段时间持续比较长,而且这个阶段的研究更多属于根底性的工作,但又具有非常强的开创性和深远的认识价值。摘要从广义来讲,对我们中国人而言,关于卡夫卡的研究属于比较文学的范畴。尽管与国外相比,我国关于卡夫卡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我国具有自身特点的研究在国际上逐步确立了相当的地位。为了把关于卡夫卡的研究不断引向深入,我们极有必要及时地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归纳,以便使我们有针对性地、卓有实效地进行创新性研究。根据年度论文发表的数量、标志性成果的取得等方面,本文将我国卡夫卡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即起步期〔1966年—1995年〕、开展期〔1996年—2024年〕和繁荣期〔2024年—今〕对卡夫卡的研究进行述评。关键词:卡夫卡中国研究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1996年—2024年〕1996年,叶廷芳主编的?卡夫卡全集?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成为“我国卡夫卡研究走向深入和成熟的标志〞,自此中国的‘卡学’研究在全世界开始拥有了自己的位置。值得一提的是,本阶段还先后出版了关于卡夫卡的传记近7部,其中多数是我国学者在收集各种资料后自行创作而成,女作家残雪于1999年出版的?灵魂的城堡———理解卡夫卡?更是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此外?卡夫卡散文?、?卡夫卡文集?、?卡夫卡日记?的出版,进一步丰富了卡夫卡研究的直接材料。此阶段的7年时间里,发表于各期刊杂志上的关于卡夫卡研究的文章近200篇,相当于起步期的两倍,同时形成了“资深学者、中年学者、‘新秀’〞等相结合的庞大的研究队伍〔220余人〕。同时,本阶段卡夫卡研究的领域得到进一步拓宽,如关于作家本身的研究〔宗教观、心路历程、家庭影响、人生境遇、生命意识等〕、卡夫卡式、卡夫卡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关系、卡夫卡之于中国新时期作家的影响等都渐渐进入到研究者的视野。研究方法也从单一的社会历史学、比较研究等扩展到心理学、宗教神学、伦理学、哲学、叙事学、美学等各个层面。与卡夫卡相比较的作家也在不断增容,有些学者把卡夫卡与劳伦斯、陀思妥耶夫、达里厄塞克、李商隐、残雪进行比较,使我们在更多的对照中提升了对卡夫卡的认识。此阶段,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一批当代作家接受卡夫卡影响,表达在其自身的创作实践中,并以自身的理解为我们认识卡夫卡提供参照。1999年新世纪出版社推出了一套丛书?影响我的10部短篇小说?,其中莫言、余华、皮皮各自挑选了一篇卡夫卡的小说,使我们对卡夫卡的研究取得了鲜明的现实意义。另外,本阶段出现了3篇关于中国卡夫卡研究的述评文章,为形成中国特色的卡夫卡研究奠定了根底。但是,这一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卡夫卡本人及其塑造的主人公身上,其作品中的非主人公形象尚未引起研究者的关注,而这一点也给后来者留下了继续研究的空间。三繁荣期〔2024年—今〕在起步期和开展期奠定的良好根底上,2024年开始,中国的卡夫卡研究全面进入了繁荣期。这一阶段,又有一大批人参加了研究队伍,每年发表于各类期刊杂志上的论文在60篇以上,2024年和2024年的论文数量均在110篇以上。“今天人们翻开每一期德国的、法国的、英国的、美国的或意大利的杂志,差不多都会碰到这个名字。〞同样,如今我国的社科类期刊杂志登载关于卡夫卡相关研究的多达200种左右,使得卡夫卡在中国的研究呈现出了空前的盛况。赵淳于2024年10月出版的?文本的卡夫卡?可以说是当代中国卡夫卡研究领域的一大收获意义所在,“为卡夫卡研究领域提供一种中国视角〞。研究者们进一步注意到了卡夫卡身上的“中国元素〞,对于卡夫卡对中国文化的接收进行了深层次的剖析〔参看曾艳兵、姜智芹、于金华、莫成凡、李爱玲、陈才斌等人的文章〕,由此来观照卡夫卡对中国新时期文学、作家的影响具有非常独特的价值。这一阶段,研究的领域进一步细化,成果进一步走向理性,呈现了“百家争鸣〞的态势。很多研究者对于以前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重新进行推敲,如张玉娟的?‘在’与‘在者’的迷误———评残雪〈灵魂的城堡〉对卡夫卡的误释?、张佳寒的?‘异化’的误区———与似‘异化’理论解读卡夫卡之〈变形记〉者商榷?等文,也从侧面证明了中国已经完全具备了吸收、消化、转化卡夫卡作品的能力。另外,很多研究者对于卡夫卡的研究贯穿了不同的阶段,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研究体系并延伸到卡夫卡研究的各个领域,如叶廷芳、曾艳兵、姜智芹、胡志明、梅进文等人,这成为我国卡夫卡研究的一个特色。本阶段,数学〔胡志明?翻开“椭圆〞的世界图像———解读本雅明的卡夫卡批评?〕、微观权力〔李晓林?以福柯的“微观权力〞观点解读卡夫卡的〈城堡〉?〕、性别视角〔曾艳兵?女性视角与男性眼光:阅读卡夫卡?〕等手段开始被用来解剖卡夫卡的作品,弗洛伊德、尼采、斯·茨威格、那博科夫、海明威、瓦尔泽、毛姆、弗洛姆、穆齐尔、余华、马原、苏童、扎西达娃、格莱姆、博尔赫斯、福楼拜、杰克·伦敦、卡佛、库切、阿伦特、陈染等作家进入到与卡夫卡比较研究的行列,而当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