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致橡树》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2,439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致橡树》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文艺人生 2024/5/9 文件大小:2.38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致橡树》教学设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致橡树》教学设计 】是由【文艺人生】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致橡树》教学设计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致橡树》教学设计《致橡树》教案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了解朦胧诗的特点引导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二、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蒹葭》)在天愿做比翼鸟,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问世间情为何物,________________?。(元好问《摸鱼儿》)这些诗句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爱情。设问:爱情是什么?请同学说一下,自己对爱情的了解。(预计同学此时比较拘束)橡树》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是诗人用一种内心独白方式表达新型爱情观的诗歌。简单介绍“朦胧诗”朦胧诗产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内容含蓄隽永,形式虚实相生,它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从而诱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结合诗歌分析在具体来归纳)3、文题解读:致:向对方表示礼节或情意,有倾诉、表白之意。如《致爱丽丝》、《致青春》设疑:那这样一位不平凡的女性怎么会对橡树发表自己的爱情宣言呢?在阅读文本之前,先给大家一个故事。1977年3月,舒婷陪蔡其矫先生在鼓浪屿散步,他说:“爱情题材不仅是他诗歌作品中的瑰宝,也是他生活中的一笔重彩,对此他襟怀坦荡,从不讳言。”那天他感叹着:他邂逅过的美女多数头脑简单,而才女往往长得不尽如人意,纵然有那既美丽又聪明的女性,必定是泼辣精明的女强人,望而生畏。年轻气盛的舒婷于是与蔡其矫老先生争执不休,认为天下男人都要求着女人外貌、智慧和性格的完美,以为自己有取舍受用的权利,其实女人也有自己的选择标准和更深切的期望。当天夜里两点,舒婷一口气写完了《橡树》,次日将匆就的草稿让蔡其矫带到北京去给艾青看。北岛那时候经常去陪艾青,读到了这首诗,舒婷和北岛开始通信,北岛转达了艾青的意见,《橡树》于是改名为《致橡树》。这首诗流传开来。学生齐读课文,并且思考,舒婷是如何发表自己的爱情宣言的?引导学生说出文章的两层:这首诗是舒婷的爱情宣言,阐述了一种新型的爱情观,诗歌从什么地方开始阐述新型的?(不,这些都还不够。)“不”,是个否定词,它否定了什么?旧的、传统的爱情观。有否定就得提出肯定的东西——新型的爱情观,由此可先把文章分为两层。解读第一层内容:(1)、同学集体朗读此片段。(2)、诗人在这一层中运用了哪些意象来否定传统的爱情观?请同学回答。(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①攀援的凌霄花(生1读凌霄花片段)它是一种藤本植物,没有直立的茎,它为追求高贵的地位,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顾一切向上爬,完全置身的人格尊严不顾,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情?是一种“极力攀附”的爱。作者对这种爱情态度鲜明,立场坚定,坚决给以否定,文中有三个字,一起读出来,“绝不像”,其中哪个字可以体会到作者决心之大?“绝”。这是一种攀附的爱情。②痴情的鸟儿(生2读)为绿荫重复单调歌曲的鸟儿,作者又抱有什么态度呢?课文中也有三个字,齐读:绝不学。为什么呢?因为这种鸟儿是单方痴恋,只知为对方歌唱,却忘记了为自己歌唱,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一厢情愿,反复唱着单调的歌曲。它固然痴情,但双方没有共同的根茎,没有共同的基础,这种爱是不稳固的,是一种不对等不般配的爱。这是一种单恋的爱情③泉源、险峰、日光、春雨(生3)这些事物在其它文学作品中大多属于被赞美的对象,在传统的爱情观里,女性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那么,本诗中木棉对它们的态度呢?(也不止;不,这些都还不够!)作者虽然不像前两种全盘否定,但也表示了自己的遗憾。泉源:长年为大树送来清凉的慰藉,不求回报,一味付出。险峰:让橡树长在其上,从而使橡树显得更高大、伟岸,它只是作为一种衬托,默默支撑着大树。春雨、日光:从存在以来,无论过去、现在、将来,都永无止境地奉献,滋润着橡树、沐浴着橡树,润物细无声。它们只是一味的奉献、牺牲自己。虽然富有牺牲精神,但如果这种给予是单方面的话,就会沦为爱情的奴婢,失去自我。当然,这样一味的奉献,就爱情主体的道德情感而言,可以说是高尚的,但从人格价值的维护和爱情关系的保持上来看未必是明智的。这种给予与奉献时常令人惋惜和遗憾。理解之后再齐读第一层。小结、过渡:以上种种都是世俗的爱情,作者是持否定、批判态度的,在作者看来,爱情不是一方的攀附,也不是单方的痴恋,即使由衷的奉献也是不够的。那么,作者向往的真正爱情是什么呢?6、解读第二层的内容以同桌为单位,阅读并讨论:这一部分,诗人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1)、借橡树和木棉寄托了自己的爱情理想:A、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这两句话指出了什么?爱的基础应是独立平等B、“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指的是外表虽有距离,实质是紧密结合,相互依存的。C、“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指的是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两人能互通心意,心灵契合。(2)、作为爱的双方应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呢?①男生齐读:“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铜、铁、刀、剑、戟说明橡树坚毅、刚强、有力,作者在这里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把理想中男子汉比做刀、剑、戟,枝干像铜、铁,得出理想中的男子汉应具有坚毅、刚强、矫健的阳刚之美。②女性应以怎样的姿态出现呢?女生齐读:“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作者认为女性应有“红硕的花朵”,形容女性外表的健康美,完美的女性形象应该是青春秀美的,充满生机的。除了有美丽的外表,还必须拥有丰富的内涵。后面两句:“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怎么理解?要联系自古以来中国女性及其遭遇加深体会。中国漫漫的历史长河,展现女性的大多是悲剧。她们深受压迫,社会地位往往比较低下,是作为男子的依附品存在。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意识到了社会强加给自己的不公正待遇,她们也试图反抗,然而常常是以悲惨的结局告终。例如《红楼梦》中的诸多女性,都是在社会的压迫下以悲剧收场。她们中的另一部分,自己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无疑加浓了她们自身的悲剧色彩。舒婷作为新时代女性,为此感到难过、沉重,因而发出了沉重的叹息。由此可知,作者认为女性,尤其是觉醒了的女性,除了外在美之外,应该具有如此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这也正是女性的内在美成熟之美的体现。而“英勇的火炬”则突出女性更需具备像男子汉一样的勇敢、顽强的品质和热情友爱的态度,能给别人带来力量、光明和温暖。所有这些加起来,构成了理想中完美的女性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