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本科毕业论文-杨琦.doc

格式:doc   大小:3,515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本科毕业论文-杨琦.doc

上传人:艾米 2024/5/9 文件大小:3.4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本科毕业论文-杨琦.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本科毕业论文-杨琦 】是由【艾米】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本科毕业论文-杨琦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本科毕业论文-杨琦..学科代码:学号:040401010024贵州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打破农民收入增长的瓶颈——提高农民人均相对耕地占有量浅论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经济学年级:2004级姓名:杨琦指导教师:常乐(教授)完成时间:2007年11月27日打破农民收入增长的瓶颈---提高农民人均相对耕地占有量浅论姓名:杨琦单位: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经济学班级:2004邮编:550001摘要:根据国土资源部在2005年度公布的全国土地利用变更的调查显示,,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而且就这一数量还在已每年三、四百万亩的速度锐减。土地特别是耕地是自古以来农民赖以生存的生活资料,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它涉及到整个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解决农民收入的问题,不能仅只着眼于农业、农民和农村这样一个三农范围内来以事论事,而必须将其放在整个国民经济大系统中来考虑。用经济学的观点来看,任何经济实体收入的不断扩大,都依赖于其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而对于农业来说,要使农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就必须不断减少农业人口。结合我国目前的三农现状,任何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技术进步和减轻农民负担的办法,都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增收以至达到富裕的问题。所以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使其提高农民的人均相对耕地占有量,让农业在此基础上实现产业化、规模化等就成了一种必然的选择。关键词:农民? 收入人均耕地?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 规模化还有农村的信息一点也不发达或者与市场对称,要不今年的猪肉就不可能会这么贵,出现全国性的短缺。还有就是由于农民种植出来了,但是销售不出去或者价格很低,造成农民的增产不增收等等。这些都是导致农业产业调整不能通过这种手段来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原因。(二)技术进步的局限。技术进步对农业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这一点我也知道。在改革开放之初,我国人均粮食亩产只有183公斤(1980年),而到了1990年亩产达到了262公斤,到2004年我国的粮食亩产已经达到了420公斤。但是不论怎么说技术进步对于提高农民收入的作用是有限的。它亩产不可能无限的增长,像我国在哪个疯狂的年代那样,说亩产达几十万斤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它总归是有个极限的。首先技术进步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过程,而且还要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再说它的作用只能是改善而非爆炸式的增长。其次,技术进步主要是着眼于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但是由于农产品受供求关系、市场制度不健全和局部市场消费能力的限制。造成区域性的过剩,造成农民增产不增收。所以借技术进步实现农民增收、致富是遥远而漫长的。(三)以免征农业税和各种粮农补贴为代表的减轻农民负担的局限。减轻农民负担当让是一项非常积极的政策,我个人认为凡是涉及到农税费的都应该全部取消。虽然我支持减轻民负担,对农民进行一些补助,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农民的负担,充分的把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给调动起来。但是对于目前具体农户来说,减负总共也就100元左右,这100元是个什么概念呢?也就相当于我国现在一些著名景区或者旅游景点在旺季的一张门票收入而已。政府一年对今天农户的补助就相当于一张旅游景点的门票,这仅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数字,对不断涨价的种子、农药、化肥来说。这100元就补助其中的一项都很难。农民的负担到底重不重,恐怕只有农民自己最清楚。我们现在的绝大多数人只看到了国家的支农和惠农政策,却没有看到农民的隐形负担,如赡养老人,农民在跟土地打了一辈子的交道后,老了不象城市的老人一样,有退休金或者养老安置费,其次是子女教育花费(后面我会论述到),再次是随着我国农村基本生活的逐步改善,我国的农村人均寿命也在提高,致使现在我国一个农业劳动力要赡养多个老人。这些都是国家公共政策应该解决的问题,由于我国农村社保制度不完善而转移到农民身上去的。最后是农村的医疗问题。虽然我国目前启动了农村新型医疗合作,但是种制度也有其弊端,我国目前农民最怕的是生大病,而大病一般要在县级医疗单位才能治疗,而我国目前的合作医疗制度确是随着离农民家的行政级别的提高能报销的比例也在递减,这就根本没有把农民大病医疗统筹进去,使得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这些难道不是农民的负担吗?我们这里列举的任何一项不是农民的负担,所以说现在政府取消农业税只是政府在减轻农民负担的长征路上的一小步,政府在这方面需要做的还很多,所以说现在农民的负担还是很重,取消农业税对没有的增收的作用还不明显,因此它也不是解决农民增收的最佳方式。二农民收入增长形势严峻(一)农民收入增长较之城市或者国民GDP的增长速度相差很大。从1997年到2003年,农民增收面临新的形势,农民收入增长再度缓慢,增幅回落。%,。199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162元,扣除物价因素,比1997年实际增长4%,。1998年农民收入增长主要是来自工资性劳动报酬收入的增加,而农民从农业中获得的收入却出现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负增长。1999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2217元,扣除物价因素,%,直至2002年,增幅仍在回落。但2003年,中央加大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力度,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22元,比上年增加146元,%。自1997年到2003年,农民收入每年平均只增长4%左右,仅相当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的一半;1997年到2002年,农民人均年收入只增长了380多元,而城镇居民收入却增长了2500多元,增加额尚不足城镇居民的1/6。2005年农村人均收入为3255元,%,而同期我国的国民经济增长率却在10%以上,而要实现农民增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就必须高于城市或者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否则农民永远都是处于相对贫困和绝对贫困的边缘。(二)人均资源占有较少是阻碍农民增收的瓶颈资源约束从根本上说就是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这制约了农业规模经济效益的提高。对于农民增收的探讨以资源约束为前提,基本状况如下。目前,全国13亿人口,,由于人口分布不平衡,有1/3的省市人均耕地不足1亩,,。这样的资源条件,导致土地规模不经济。而从劳动力资源角度看,我国农业劳动力资源充裕,,,到1999年底,。这样人均占有耕地逐年减少,农村农业劳动力不能充分就业,造成家庭经营规模小,经营组织化程度低,使土地产出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产品商品率远低于其他产业,农业经济效益不高,农民收入低。由于生产经营规模小,且按人头平均承包,零星分散,难以采用规模化的现代耕作手段,甚至有的播种、管理、收获环节仍处于原始状态,因此粮食和其他大宗农产品如棉花、油料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如我国每吨谷物所消耗的劳动量等于美国的50倍,每公顷耕地化肥施用量是美国的3倍,这又导致了我国许多农产品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缺乏市场竞争力。如我国的大米、小麦、玉米三种粮食的平均价格就比国际市场价格高21%,而豆油和菜子油价格分别比国际市场高142%和125%。由于生产成本高,这种价格并不能给农民带来较大的利润,而我国农产品价格已没有多少上涨的空间了,特别是我国已加入WTO后,在国际农产品价格冲击下,、技术进步和减轻农民负担而得以解决。这也就说明了我国的三农问题虽然产生于农村,却不可能通过农村自身的调整而得到解决,这里面必然有着它更深层次的原因。我想作为农民嘛,耕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生活资料,这一点从农业产生至今都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既然是这样,那就只有一个解释:农民的人均耕地占有量太少,农民不能对自己的那一小部分耕地做出合理的安排,造成农民的人力资源与耕地的不对称,没有把农业的效应发挥好。(三)基本农民家庭的收支现状不妨我们来看一下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的生产生活状况。。我们假设一个家庭有四口人,两个小孩或者一个小孩和一个丧失劳动力的老人。其实这两者都差不多。我们以前一种情况为例。这两个小孩我们以全国的平均教育水平来计算即一个上高中,一个上初中或者小学(小学和初中差不多,都是全面学杂费),现在一个高中生每学期的学费大致在1000元左右,那么一年就要2000元学费,而我国高中一般都设在县城,所以这名高中生除了要在家里拿一些如米、菜等一些生活资料外,他还得从家里拿一些生活费,现在一个高中生的生活费为30元/星期,那么一年就是40个星期。我们还不算假期的补课。这30元他还要那一些出来买一些学****资料,课外辅导书之类的,所以30元/星期一点也不高。因此一年的生活费就是1200元。所以这名高中生一年的花费就为3200元。我们再看另一名初中生,他要带的一年也就是生活费而已,我们打算他也是30元/星期。那么他一年也要花去1200元,那么这个家庭一年这两个孩子上学就要花去4400元左右。我们再来看这个家庭一年的收入。农民的收入当然就是他一年种出来的农作物了。根据我国农业信息网目前公布的我国一些主要农作物的单位产量如下:稻谷420Kg/亩、小麦283Kg/亩、玉米341Kg/亩,马铃薯210Kg/亩。而我国目前农民种植的大多数要用于自己消费,而真正那到市场上去卖的只有极少的一部分。那么对于这个四口之家来说他可能75%的要用于自己消费,也就是说这个家庭只有四分之一的农产业那去卖。马铃薯除外,农民每年要养一头猪,等把这头猪喂养大了后宰了用于自己的包括肉食、油类等基本生活需要。那么这个家庭真正能够拿到市场上去卖,可以转换为货币的就只有稻谷、玉米、小麦,其量分别为588Kg、396Kg、477Kg。而按照今年前几季度公布的这三种农作物的价格大致分别为160元/100Kg、150元/100Kg、140元/100Kg。计算下来这个家庭的三种农作物的价值分别为:940元、594元、667元。我们在打算这个家庭有三个月的农闲时节出去打工,每月工资为900元,三个月下来为2700元。我们在打算这个家庭种的其他农作物总价值为500元。那么这个家庭意念的总收入就为5400左右。我们对照上面这个家庭的之出,出去两小孩的学费就只剩下了1000元左右来维持这个家庭的基本生活开销,一个月几十元而已。这个家庭是根本买不起一些重要的现代生活的工具和用品的。何况于这个家庭成员谁能保不生病呢,出个什么急事呢?所以现在的农民充其量只能说是解决了温饱,要想增收致富根本没有可能。(四)耕地资源的束缚阻碍农民增收。我国的农业是一种典型的资源约束型农业,耕地面积按20亿亩计算,,这就决定了农业生产终将受到“耕地资源”瓶颈的制约,进而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家庭经营性收入注定无法成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源泉。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使粮食产量在80年代初期出现快速增长,但体制因素的能量迅速释放之后,粮食产量随之出现徘徊局面。至80年代中后期,在我国某些重要的产粮区,如四川绵竹县等,谷物生产效率已经接近当地耕地光热水土条件下的生产潜力;在我国苏南一些地区,复种指数曾达200%,精耕细作也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理论上说,在粮食单产无法提高的情况下,增加农业收入还可以通过扩大规模来实现,但由于人口规模庞大,我国农户的耕地规模却呈现不增反降的趋势。我国每个农业劳动力(包括农业中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在80年代初期平均每人占有耕地近7亩,而到1997年,(按总耕地面积20亿亩计算)。因此,在单产增长潜力有限,农户耕地规模又无法扩大的情况下,靠经营土地不再能够维持收入的增加。经营农业很难使收入继续增加,这一点恐怕没有谁比农民自己认识得更清楚。从上面我们的数据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农民一年忙到尾,能解决家庭的基本开销就已经很不错了,不要去想买什么现代活的产品如各种家用电器、摩托车之类等。究其根本原因是农民耕地占有量太少了,农村的人口太多了。劳动力作为一种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因为就在现在农民已经解决温饱的基础上,没增加农民一点土地就是农民的收入增收的部分。所以既然农民人均占有耕地较少是导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根本原因。那么我们提高农民人均耕地占有量就成了解决农民增收的唯一途径,而提高农民人均耕地占有量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迅速减少农业人口,而减少农业人口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三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借以提高农民人均耕地占有和发展城市劳动力密集产业是解决转移农民问题的出路(一)转移剩余劳动力的可操做性和现实性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指农民从土地上解脱出来,去从事农业生产以外的职业。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如果将这些人从农村转移出来去从事其他的工作。这不光对我国的农民增收有很大的拉动作用,而且对我国的整个国民经济也有很大的拉动作用。这些人一般进城大多数是从事建筑业和纺织业。这些行业不光对劳动力的吸收大,而且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也大。据黄涛等(2002)对中国的投入产出表分析表明,,。而且我股票目前政府正在大力调整房价,根据有关专家估计我国的房价还有40%~45%的下降空间,而且目前我国政府也在致力于解决贫困人口的住房问题,出现了各种经济适用房、政府廉价出租房等。这些都充分表明转移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是行得通的,转移出来的人口完全有能力在城市生活下去。同时这些人转移出来后,~。按照先行的物价水平算的话,每个留在农村的人每年就可以增加336元左右。可见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多少将农民收入增长最直接的体现,因为每转出一个劳动力所转让出来的耕地,将是留在农村的农民的弹性收入。即,剩余劳动力转移得越快农民的人均耕地也就增长越快。人均耕地的增长则意味着农民收入的增长。可见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可操做性和现实性,这不仅能改变我国目前农民的生存状况,而且还是农民借此实现增收的重要举措,而且也是改善我国目前国民经济内需不足的重要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