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期末试题选编 2021-2022学年下学期江苏省各地七年级历史.pdf

格式:pdf   大小:1,451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期末试题选编 2021-2022学年下学期江苏省各地七年级历史.pdf

上传人:1781111**** 2024/5/11 文件大小:1.4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期末试题选编 2021-2022学年下学期江苏省各地七年级历史.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期末试题选编 2021-2022学年下学期江苏省各地七年级历史 】是由【178111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期末试题选编 2021-2022学年下学期江苏省各地七年级历史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选择题.(2022春·江苏镇江·七年级统考期末)历史学****要善于抓住特征和主题。如果你要完成一篇关于“辽、宋、西夏、金时期”的历史小论文,你可以确定的最合适的论文主题是().(2022春·江苏镇江·七年级统考期末)文物是解读历史的密码,观察下列图片中的货币样式,结合这一时期的历史,.(2022春·江苏苏州·七年级统考期末)下面是《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其中,①、①、①、①分别代表某个政权的名称。与辽政权订立澶渊之盟的是A.①B.①C.①D.①1:..(2022春·江苏·七年级统考期末)澶渊之盟是().(2022春·江苏扬州·七年级统考期末)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牛羊遍地,头发花白的人都没见过战争”。这表明().(2022春·江苏扬州·七年级统考期末)《天龙八部》是已故武侠小说宗师金庸的经典作品。小说中的三位主人公乔峰(丐帮帮主,后为辽国南院大王)、段誉(大理世子)及虚竹和尚(后被选为西夏附马)合力上演了一部武侠大戏,凸显了“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主题。、.(2022春·江苏无锡·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图是有关民族政权并立存在的示意图,其正确的演变顺序是()A.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8.(2022春·江苏南通·七年级统考期末)辽、宋、西夏、.(2022春·江苏南京·七年级校考期末)“他勇善射骑,明达世务。并契丹余七部。任用汉人韩延徽等,制定法律,改革****俗,创造契丹文字,发展农业、商业。”.(2022春·江苏·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图是11世纪中期我国境内三个政权并立的形势图。这三个政权是2:..、、、西夏和南宋11.(2022春·江苏宿迁·七年级统考期末)“尽管澶渊之盟常给人以“城下之盟”的印象,但基本内容还是平等的,北宋并没有丢太大的面子……北宋还能从双方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辽朝亦可借此获得其必需品,因而对双方都是划算的。”材料表明澶渊之盟().(2022春·江苏镇江·七年级统考期末)宋辽议和后,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见干戈(战争)”,材料阐述的是().(2022春·江苏苏州·七年级期末)苏辙《栾城集》中记载“(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反映的是().(2022春·江苏南通·七年级期末)辽太宗时,导致辽与中原王朝冲突加剧的事件是(),.(2022春·江苏泰州·七年级统考期末)北宋与辽,西夏既长期对峙,又一直进行商业往来。双方在边境开设贸易场所,被称为“榷场”。这种态势():...(2022春·江苏宿迁·七年级统考期末)“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居住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过着游牧游猎的生活。辽宋时期,□?族受辽的控制和压迫。11世纪,完颜部的首领进一步完成了各部的统一。”材料中“□?”.(2022春·江苏南通·七年级期末)契丹族耶律阿保机、、,促进了边疆的开发二、综合题18.(2022春·江苏镇江·七年级校考期末)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夏四月丁酉,御顺天门,军吏执颉利以献捷。自是西北诸蕃咸请上尊号为“天可汗”,于是降玺书册命其君长,则兼称之。——[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卷三《太宗纪下》(1)材料一中“咸请上尊号为‘天可汗’”是因为他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请列举他在位时期与吐蕃友好交往的一事例并说明其影响。材料二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宋太祖晚期,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宋太宗即位后,向辽发动数次战争……之后,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2)材料二中的“辽与宋议和”的盟约称为什么?依据材料二写出该盟约的影响。材料三《女真人像》(3)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女真族有什么特点?(4)综上所述,请描述中华民族内部各民族间的交往有什么特点。4:..(2022春·江苏南京·七年级校考期末)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长期的交流碰撞中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材料二一般来说,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中原政权覆灭,各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进入中原。……第二种是边疆民族的强大导致与中原王朝势均力敌,于是各民族政权之间呈现相互并立之势,形成割据分裂局面。……第三种是统一的中原王朝非常强大,各边疆民族以中原民族和地区为中心相互交往,直至融入中原民族。——刘宗绪《历史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请回答(1)请为材料一的图设计一个准确的标题。(2)据材料二,指出材料一中图片属于哪一种模式?材料一中的北宋政权在处理民族关系时主要采取何种方式?(3)唐朝时,中原王朝与吐蕃的关系属于哪一种模式?典型事件是什么?该事件对民族关系产生怎样的影响?(4)你是否赞同“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观点?5:...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916年契丹阿保机统一各部,建立契丹国(辽),1005年北宋与辽达成澶渊之盟,1044年,北宋与西夏达成和议,北宋与辽、西夏并立。1127年金灭北宋,同年赵构建立南宋,南宋抗战派将领岳飞坚持抗金,1141年南宋与金达成和议,南宋与金对峙局面形成。因此关于辽宋夏金时期的历史小论文,可以确定的最合适的论文主题是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C项正确;辽宋夏金时期没有地方军阀割据,排除A项;诸侯交替掌握政权的时代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排除B项;辽宋夏金时期国家没有统一,排除D项。故选C项。【详解】根据图片“北宋钱币、契丹钱币、西夏钱币”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契丹货币、西夏货币都是圆形方孔钱,说明契丹货币、西夏货币都模仿了中原(北宋)钱币的样式,北宋与辽、西夏民族政权并立。北宋与辽、西夏政权之间有战有和,民族之间交流始终没有中断过。可见,契丹货币、西夏货币、北宋货币体现了各个民族政权之间交流互鉴,D项正确;根据材料无法得出“宋朝推行重文轻武政策、北宋的手工业技术稳定发展、北宋从事海外贸易”的结论,排除ABC项。故选D项。【点睛】【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①、①、①分别代表西夏、金、北宋和南宋。与辽政权订立澶渊之盟的是北宋,①是北宋,故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与北方的辽经过澶渊之战,签订了议和盟约——澶渊之盟,规定:辽撤兵,辽向宋称臣,北宋给辽岁币。故B项正确;庆历和议即公元1044年的“宋夏和议”,元昊称帝后,连年与北宋交战,双方损失很大,后来,双方议和,元昊向北宋称臣,北宋给西夏岁币。故排除A项;南宋与金议和称为绍兴和议,故排除C项;南宋与西夏没有建立盟约,故排除D项。故选B。【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头发花白的人都没见过战争”说明当时宋辽之间已经长时间没有爆发战争,C项正确;牛羊遍地是宋辽之间和平局面带来的影响之一,并不能说明澶渊之盟促进了北方畜牧业的发展,排除A项;宋辽之间不是南北对峙的局面,排除B项;材料内容不能说明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的削弱,排除D项。故选C项。【详解】依据题干“乔峰(丐帮帮主,后为辽国南院大王)、段誉(大理世子)及虚竹和尚(后被选为西夏附马)”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北宋时期,辽和西夏相继建立了和北宋并立的政权,所以这部小说依托6:..西夏的并立,符合题意;ABD三项的内容都不能体现西夏和辽,排除;故选C。【详解】根据所学可知,907年唐朝灭亡,五代十国建立,同年,辽建立,在北方;960年,北宋建立,在南方;1038年,西夏建立,在西方;1115年,金建立,1125年它灭亡辽,与夏、北宋并立;1127年,金灭亡北宋,南宋建立,夏金南宋并在,A项正确,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辽、宋、西夏、金时期,民族政权并立、交替,有战有和、以和为主,C项正确;唐朝后期地方军阀割据,唐朝前期社会风气开放,宋朝科技文化发展,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任用汉人韩延徽等,制定法律,改革****俗,创造契丹文字,发展农业、商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辽,都城上京临潢府;B项正确;吐蕃首领松赞干布统一各部,建立了以逻些(今拉萨)为都城的强大政权,排除A项;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都城兴庆,排除C项;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大金,史称后金,排除D项。故选B项。【详解】根据题干的关键信息是“11世纪中期我国境内三个政权并立的形势图”,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夺取了后周政权,建立宋朝,定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史称北宋;916年,阿保机建立了契丹政权,改国号为辽;1038年,党项族的首领元昊自称皇帝,建立大夏国,历史上称西夏,因此11世纪中期我国境内三个并立政权是辽、西夏和北宋,选项A符合题意;而金是12世纪初期由阿骨打建立;南宋是在12世纪初被金灭亡后,赵构建立南宋,所以金和南宋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元朝建立是在13世纪了;所以选项BCD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详解】根据材料“……北宋还能从双方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辽朝亦可借此获得其必需品,因而对双方都是划算的”可知,材料表明澶渊之盟具有一定的积极性,有利于双方保持和平局面,C项正确;“宋朝财产损失重大”与材料“北宋还能从双方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不符,排除A项;材料中说明辽朝获得的是必需品,“获得巨大利益”表述不准确,排除B项;完全消除了民族隔阂,说法太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材料表明宋辽议和,即澶渊之盟后人民安居乐业,维持了和平局面,因此材料阐述的是澶渊之盟的积极影响,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详解】根据题干“……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澶渊之盟之后,7:..项正确;北宋时期的版图远不如汉唐时期,题干未涉及,排除B项;民族政权友好相处推动边境贸易兴旺,排除C项;战乱给社会生产力带来严重破坏,题干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详解】燕云十六州被割让给契丹(辽朝)以后,中原失去了与北方游牧民族之间的天然和人工防线,辽国也开始从单纯的游牧民族,向游牧与农耕相交杂的民族过渡,此举导致辽与中原王朝冲突加剧D项正确;契丹建国后,势力不断向北发展,不是导致辽与中原王朝冲突加剧的事件,排除A项;契丹人有了农耕生活,有利于民族融合,不是导致与中原王朝冲突加剧的事件,排除B项;契丹逐步强大,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详解】根据“一直进行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在榷场,官府和商人交换各种商品,且数量很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交往,这种态势有利于加深彼此了解促进民族交融,A项正确;商业间的往来没有使辽宋夏处于长期战争状态,排除B项;材料反映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商业往来,与“辽夏夺取宋朝土地人口”无关,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落后民族征服先进民族,排除D项。故选A项。【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女真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居住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过着游牧渔猎的生活。10世纪时,女真受到辽的控制和压迫,后来完颜部统一女真各部。完颜阿古打继任女真首领后,继续领导抗辽斗争,势力不断壮大,1115年,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政权,定都会宁,C项正确;契丹、党项、蒙古与材料描述民族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契丹族耶律阿保机、党项族元昊等少数民族首领领导本民族学****汉族文化,使少数民族封建化,促进了边疆的开发,这是对我国历史发展的最大贡献,故D符合题意;建立了与北宋并立的民族政权,这就促进了本民族的发展,故A不符合题意;创制了本民族的文字,这推动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故B不符合题意;发展了宋辽、宋夏边界贸易,这有利于民族交融,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18.(1)开明,文成公主入西藏。(2)澶渊之盟,保持了和平局面。(3)渔猎、弓马娴熟、勇猛。(4)有战有和、以和为主。8:..根据所学和材料一“自是西北诸蕃咸请上尊号为“天可汗”,于是降玺书册命其君长,则兼称之”可知,“咸请上尊号为‘天可汗’”是因为他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与吐蕃友好交往的事例是文成公主入西藏。(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可知,这就是澶渊之盟,它使宋辽保持了和平局面。(3)根据所学和材料三图片可知,女真族特点是渔猎、弓马娴熟、勇猛。(4)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中华民族内部各民族间的交往特点是有战有和、以和为主。19.(1)(辽宋夏)民族政权并立(或“北宋形势图”等)。(2)第二种;和平妥协。(3)第三种;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民族交融(或“唐番友好交往”等)。(4)赞成。【详解】(1)根据材料一中地图可知,北宋时期,与辽、西夏等政权并立,因此,将标题定为:民族政权并立(或“北宋形势图”等)。(2)根据材料二中“第一种是中原政权覆灭,各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进入中原。……第二种是边疆民族的强大导致与中原王朝势均力敌,于是各民族政权之间呈现相互并立之势,形成割据分裂局面。……第三种是统一的中原王朝非常强大,各边疆民族以中原民族和地区为中心相互交往,直至融入中原民族。”可知,材料一中的民族政权并立属于第二种模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与周边的政权之间战争不断,但更多的时间是和平,且北宋的和平是通过妥协谈判换来的。(3)根据材料二中“第一种是中原政权覆灭,各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进入中原。……第二种是边疆民族的强大导致与中原王朝势均力敌,于是各民族政权之间呈现相互并立之势,形成割据分裂局面。……第三种是统一的中原王朝非常强大,各边疆民族以中原民族和地区为中心相互交往,直至融入中原民族。”可知,中原王朝与吐蕃的关系属于第三种模式。典型的代表是文成公主入藏。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因此,赞同该观点。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