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光电互联技术及其发展.pdf

格式:pdf   大小:1,082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光电互联技术及其发展.pdf

上传人:1781111**** 2024/5/11 文件大小:1.06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光电互联技术及其发展.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光电互联技术及其发展 】是由【178111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光电互联技术及其发展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周德俭;吴兆华【摘要】Theconceptofphotoelectricinterconnection,,betweenPCBsandbetweenelectronicequipments,,suchaswaveguideinterconnection,free-c,,theexistingproblemsofphotoelectricinterconnectiondevelopmentareanalyzed.%概述了光电互联的概念、特点、基本原理和基本方式,以及器件与模块光电互联、印制板之间光电互联、整机级光电互联等光电互联基本工艺技术,介绍了波导互联方式、自由空间互联方式等光电互联的主要技术及其研究与发展状况,并分析了光电互联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期刊名称】《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年(卷),期】2011(031)004【总页数】7页(P259-265)【关键词】光电互联技术;器件;印制板【作者】周德俭;吴兆华【作者单位】广西工学院,广西柳州545006;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文【中图分类】,传统基于铜导体的电信号互联的寄生效应如寄生电容、延迟时间、信号串扰等问题变得十分显著,在许多场合无法高效地传输信号,无法有效解决电磁干扰,这种传统的电互联方法已经开始成为限制电子产品快速发展的瓶颈。采用新技术、改进互联方式是扩展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功能、改善现有电互联缺陷的必然。与电互联相比,光互联可以较好地弥补电互联的不足,具有卓越的潜在优势。在电路中引入光路的光电互联技术能有效地解决“电子瓶颈”效应,因此成为新互联方式的首选。光电互联技术作为电子行业新的技术发展趋势,是21世纪电气互联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它是在综合了激光、非线性光学及电子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涵盖了众多学科与技术的一门前沿科学。它的兴起和发展使得原有的电子学技术(包括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测量技术、微电子技术)的许多领域得到革新。光电互联技术是实现光电子技术的核心技术,属于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的新的发展方向。光电互联技术是以机械工程科学、电子科学、光子科学与信息科学等为基础,以材料、元器件、互联设计与工艺等基本技术为支撑,通过光信号传输,把光源、互联通道、收发器等组成部分连成一体,彼此间高速交换信息的一种高效的光和电混合互联技术,是电气互联技术中一项典型的多学科、综合性工程技术。其主要技术包含光电互联设计与工艺、光电印制电路板和光电元器件及其封装的设计与工艺技术:..1为光电互联技术包含的主要相关技术示意图。:①高效高速地传输信号;②光互联的速度与互联通道无关;③光学信号在空间可以独立地传播,彼此间不相互干扰;④光学信号可以在三维自由空间中传播;⑤光互联可以通过空间光调制器(SLM)适当改变;⑥光学信号非常容易转变成电信号。同时,光互联与传统电互联又具有相似之处,信号的传输都是通过电磁波的形式,而且所有的逻辑相互作用都是通过电子来实现,光互联在电互联的基础上不需要物理上的新突破,设计较为简化。光传输具有很高的并行传输能力、很高的带宽、没有RC问题、没有时钟畸变问题、抗干扰性能好的特点。将光互联引入电互联无疑是互联的重大改革。从性能上看,最好的互联网络拓扑结构是全光互联网络,但由于光子不如电子容易控制,目前光器件制造技术水平较低,光器件的体积大、价格高,光电PCB技术还不是很成熟等原因,在今后一段时间里,互联网络仍将以电互联为主、光互联为辅的技术道路发展,即光和电混合互联网络——光电互联网络[1]。,将其转换为相应的光信号,通过一定方式的耦合,传输给光探测器,再转换为电信号,因此,在光电互联中存在着电—光—电的转换。OzaktasHM于1994年最早提出光电互联原理:运用光学和电子互联的混合系统,以达到最佳互联的功能。光电转换模块包含把光子流转换成数字逻辑电平的接收器及把数字逻辑电平转换成信号的转换器,用以驱动调制器和发射器。图2为典型光电转换模块示意图,图3为光电互联基本原理示意图。:..2光电转换模块示意图图3光电互联基本原理示意图从图3可知,光电互联模块由3种基本器件组成:①光发射器件,它接收电信号并将其转换为光信号;②光接收器件,它检测光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③光传输器件,它将光发射器件发射的光信号传输到光接收器件。光电转换器件主要是利用物质的光电效应,即物质在一定频率的光的照射下,释放出光电子的现象。当光照射金属、金属氧化物或半导体材料的表面时,会被这些材料内的电子所吸收,如果光子的能量足够大,吸收光子后的电子可挣脱原子的束缚而逸出材料表面,这种电子称为光电子,这种现象称为光电子发射,又称为外光电效应。有些物质受到光照射时,其内部原子释放电子,但电子仍留在物体内部,使物体的导电性增加,这种现象称为内光电效应。在光电半导体中,能参与导电的自由电子和自由空穴统称为载流子。单位体积内的载流子数称为载流子浓度。在本征半导体中,自由电子浓度ni等于自由空穴浓度pi,载流子浓度即为ni或pi。本征半导体的导电性能与载流子浓度ni密切相关。ni越大,导电性就高。ni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随禁带宽度的增加而减小。根据需要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少量杂质形成P型或N型半导体,载流子增多,导电性增强。半导体在热平衡态下载流子浓度是恒定的,但如果外界条件发生变化,例如受光照、外电场作用等,载流子浓度就会随之发生变化。半导体材料吸收光子能量而转换成电能是光电器件工作的基础。半导体对光吸收的条件是入射光子的能量至少要等于材料的禁带宽度,即式中:h为普朗克常数;v为光波频率;c为光速;λ为光的波长。最小光子能量为:..为长波长极限值。光电效应是物质在光的作用下释放出电子的物理现象。由于物质的结构和性能以及光和物质的作用条件不同,光电效应分为光电效应、光伏效应、光电发射效应。[2]:①以光纤作为光路进行连接(见图4(a));②常用于微机电系统(MEMS)中,它通过光镜反射光信号,经过光电转换器进行光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见图4(b));③通过基板(光波导)与光纤的组合使光电互联方式更加立体化,增加了光电互联的密度(见图4(c))。图4光电互联的3种方式光电子封装是光电子器件、电子元器件及功能应用材料的系统集成,可以分为芯片IC级封装、器件封装、板级或组件封装/模块封装、子系统或系统级组装等封装级别。光电子器件封装、组件和模块封装是其中最常见的封装形式。,一般可将光电子器件分为有源器件和无源器件。有源器件包括光源、光电检测器、光放大器以及由这些器件组成的各种模块,产品有发光二极管、激光器、光电二极管、光纤放大器、半导体激光放大器等。无源器件包括连接器、光耦合器、光衰减器、光隔离器、光开关和波分复用器、光纤光缆等。同时还有光电集成OEIC器件和光子集成PIC器件。由于光电子器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与之对应的封装与组装技术也是多种多样。光电子组件和模块封装是将这些光电元器件以及构成光通路的互联与电子封装集成为一个新的模块。这个模块可以看成是一个特殊的多芯片模块,其I/O数很低、芯片尺寸很小,但其中包含的内容很丰富,如图5所示,包含光电路基板、光电子器件、光波导、光纤、光连接器等[3]。:..EOCB)或光电多芯片组件(OEMCM),是以光电印制板或光纤为载体的互联方式,它在印制板内层设计和制作光波导或光栅耦合装置,将传送电信号的铜导体和传送光信号的光路制作在同一基板,并在基板上采用SMT进行电子器件和光电子器件表面微组装,是一种可使光电表面组装元件之间完全兼容的混合载体,产品实例如图6所示。图7是光电印制板外形和结构示意图。图8是以光波导为传输信道形成器件间的光电互联的结构示意图。光电器件与电路模块设计、组装涉及多个学科,是具有较高技术难度的微组装技术。,实现光电产品的分模块技术指标和要求。电路板之间光电互联的互联距离较短,集成度要求较高,要求内部和外部高速信号有多通道传输途径,传输和处理速度要快。在这个层次上传输信道主要采用光纤互联代替电缆或插座连接,完成线缆电路难以达到的特殊功能要求。图9为该类互联方式的示意图。,实现光电产品的整体技术指标和要求。整机/系统级互联的互联距离一般较长,且要求内部和外部高速信号有多通道传输途径,在这个层次上传输信道主要采用光纤互联代替电缆连接,完成传统电缆连接难以达到的光电互联特殊功能要求。在许多高性能:..ATM选择系统)中已经采用了光纤连接的网络,满足其低传输损耗、高传输速度、空间利用率高的要求,图10为该类互联方式示意图。。,这与电互联方式下电信号通过信号线传送有些类似。不同的是,在光纤或波导管内可以采用波分复用等方式并行地传送多路光信号,完成不同的通讯;同时,还可以用光过滤器等一些光学器件进行路由选择。已有不少学者对使用波导互联方式的光电互联技术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多种形式的光互联结构模型,如波分复用的光总线模型、HORN模型等。但是,波导方式有比较明显的缺陷,主要体现在波导方式需要为光信号提供物理通路,这些物理通路虽然可以通过使用集成到基板上的光纤或波导管实现,但这种方式带来的缺点是相对较低的互联密度,缺乏灵活性,以及相邻波导之间的串音会产生严重的耦合丢失现象等。目前在波导光互联技术方面的研究有:用在硅基上通过刻蚀沟槽形成的漏波导实现芯片间的光电互联;日本NTT公司的YamadaY等提出由光波导实现芯片之间的信息传递和时钟分布的方案;Koh等提出的利用光波导实现MCMS的同步时钟分布方案;TsangD等提出了一种混合集成方式,并利用波导光互联在多芯片模块内维持快速的数据传输;德克萨斯大学的ChenRT研究小组对明胶波导的导波性质及其在光电互联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等[1,4]。:..2个典型光学器件。自由空间互联方式非常适用于芯片级、板级的光互联。这是因为:①它能充分利用光的空间带宽和并行性;②它不产生相互干扰(因为光可在空间中彼此穿越而不相互干扰);③它不受限于物理通道,因而可以灵活地构成各种拓扑结构的互联网络,有很强的可重构性;④由于它可使用简单的光成像方式,功耗小,信号失真度小,结构简单,易于集成。自由空间光电互联方式可根据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通信模式是否随源节点空间位置的不同而有差异(这称为“空间可变性”)进行分类,从而分为空间可变光互联和空间不可变光互联方式(见图11)。图11自由空间光互联方式目前在自由空间光互联技术方面的研究有:KOSTUK等提出的全息光互联技术(HOE)方案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进行大量独立光信息的传输,设计的全息光互联方案使全息光学元件与探测器和光源间定位比较方便;Dhoedt等针对光电路板之间连接的光通道选择问题,提出由透镜阵列或单一透镜连接2种方案,并从传输功率、串扰和均匀性等方面的性能进行了分析等[1,5]。[6-8]美、日、欧等工业发达国家在过去几十年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光电互联技术的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目前,基于带状光纤、集成光波导的光互联技术已经成熟,并已进入市场;自由空间光互联技术已在实验室中大量采用;光存储技术已商品化;灵巧像素阵列等多种光互联器件已投入使用,如美国TeraConnect公司推出的传输速度为120Gbit/s的光互联模块“T48TerminatorSeries”;而光互联器件与VLSI电子器件的单块集成工艺也有了合适的解决方案;IBM研发了光电收发器,数据传输速率已可达160Gbit/s,比现有的光学器件要快8倍。:..纤通道和千兆位以太网就是用单光纤以1Gbit/s的数据率进行低损耗数据联接的实例。在实验中用波长分隔复用已演示了Tbit/s的单纤维光数据联接。用低速运行的与主电子相容的更多通道,实现Tbit/s范围的多通道光电互联技术也已在研究阶段。已有多种光互联试验原型机问世,如日本NTT的COSINE系列试验光互联计算机等。光电互联技术将在并行计算机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NTT研究人员甚至认为在不久的将来,光电互联技术将在个人计算机系统中得到大量使用。相对而言,国内虽然有不少高等院校和研究院所对光电互联技术展开了基础或应用基础研究,但总体研究水平明显滞后于工业发达国家。,很多研究工作仍然停留在原理和模拟阶段,有许多技术难点尚待解决,主要表现在:光源与探测器的集成问题,现在还不能有效地把光源与探测器集成在同一芯片上。在硅基底上生长***化镓,采用混合集成的方法将是近期解决该问题的最有前途的技术。波导互联的光损耗及互联密度问题,全息光互联光信号与光探测器的对准问题,利用全息光栅实现光信号的分束和耦合,利用波导实现光信息的传输,即在光波导上制作全息光学元件将是解决该问题的出路。全息光学互联在互联密度、速度和功耗方面具有优势,但产品价格也是一个制约发展的大问题。基板层次的光电互联也存在包括如何实现光学数据寻址和控制方案选择问题,采用何种传输协议问题,还有定位精度、误码率、机械振动、表面灰尘、总线长度、传输功率、运行时间和可靠性等问题。为此,还需要在高效的光电子接口器件阵列、器件和光学通道之间的对准和封装技术、低损耗的光学通道、通道互联体系与标准等技术方面加强研究。:../组件层次的光电互联,光电器件/组件的设计制造非常重要,它必须尽量与Si和GaAs器件制造工艺兼容,与VLSI电路封装工艺以及现有的其他电子器件/组件的封装、组装工艺技术兼容。而且,由于光互联的敏感性强于电互联,对其必须具有更高的工艺可靠性要求。例如,光电BGA器件(见图12)理想的互联工艺要求如图13(a)所示,在组装工艺中,如果光电BGA器件与光电PCB不平行而产生翘曲(见图13(b)),会导致光信号不能聚焦到波导层,引起传输信息丢失,甚至完全中断。如果产生如图13(c)所示的垂直偏移误差,即使偏移距离微小到完全不影响电信号的传输,同样会导致光信号不能聚焦到波导层,引起传输信息丢失,甚至完全中断。为此,对光电器件/组件组装过程中的丝网印刷、贴片精度和回流焊接的控制等工艺问题都必须有更严格的把控。对一些在传统电子组装中可以忽略的、但可能会对光电互联中光电信号的传输造成影响的可靠性问题也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图12光电BGA器件结构示意图13光电器件组装精度对光信号聚焦的影响4结束语光电互联技术是电气互联技术的新的发展方向,是解决高频率、高速度、高集成度电子设备互联问题的关键技术,是当代电子先进制造技术的高水平标志性技术。其应用领域包含侦察监视、警戒告警、跟踪火控(包括制导系统)、光电对抗系统、光电导航、光电通信等军事领域的各类星载/机载/舰载/车载/单兵光电系统、空基/海基/岸基光电系统,以及民用通讯、计算机领域的各类光电系统与设备。其技术水平反映出国家高新技术水平的高低,也是国力和科技综合实力的体现。目前,国内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总体上尚处于初级阶段、滞后状态,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参考文献:[1][J].电讯技术,2007,47(6)::..-18.[2]CHOSY,SEOSW,JOKERSTNM,-levelopticalinterconnectionandsignaldistributionusingembeddedthinfilmoptoelectronicdevices[J].JLightwTechnol,2004,24(3):2111-2118.[3]HuangZhaoran,-toendopticalinterconnectsonprintedcircuitboards[J].IEEETransactionsonComponentsandPackagingTechnologies,2007,12(4):1-4.[4]MATSUBARATAKAHIRO,ODAKEIKO,WATANABEKEIICHIRO,[J].ponentsandTechnologyConference,2006,12(2):789-793.[5]HOLMSTROMS,YALCINKAYAAD,-[J].2007IEEE/LEOS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2007,12(3):25-26.[6][J].IEEEJournalofSelectedTopicsinQuantumElectronics,2003,9(2):443-451.[7]-levelwaveguide-mirror-pillaropticalinterconnectstructure[J].IEEEPhotonicsTechnologyLetters,2006,18(15):1672-1674.[8]JINTaeKim,JUNGJinJu,PARKS,[J].IEEEJournalof:..,2007,13(2):177-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