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pdf

格式:pdf   大小:2,352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pdf

上传人:1781111**** 2024/5/11 文件大小:2.30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2022-2023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 】是由【178111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2-2023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3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15小题,)周公总结前朝治乱的经验教训,指出“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强调“天畏棐忱,民情大可见”,把民情和上天意志相连。这反映出当时统治者()(北魏“勋臣八姓”之一)墓志中关于祖源追溯的记载。据此推知,当时()时期相关墓志祖源追溯永熙三年(534)《尉陵墓志》先踪盖夏后之世天保十年(559)《尉娘娘墓志》发颛顼之遐源,资有夏之苗裔大象二年(580)《尉茂墓志》。如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引《耆婆(印度名医)医方论》,“黄青白硝石,是百药之王,能杀诸虫,可以长生,出自乌场国,采无时”。这反映出唐代(),中央官员主要受谏院、御史台及其下属三院监督,地方官员则主要受监司与通判监管;监管机构也具有较强的独立性,直接对皇帝负责而不受上级约束。这些举措旨在(),中国历史直到元朝才由“小中国”变为“大中国”(如表)。这体现了()1页,共17页:..中国地域意义人民意义文化意义主权行使者小中国中原(九州)汉人农耕文化汉族政权汉、蒙、色目等众农耕与草原文不论民族(可以是汉族和少数民族大中国十一行省多民族化兼有的联合政权),重视西洋火器的研究、制造和使用。他在通州、昌平等地督练新军期间,曾采用西法制造火器军械,以提高明军的御敌能力。这()《教会新报》在介绍轻气球时,采用“乘云而升,以窥天表”“凭虚御风,不啻羽化而登仙”等文学语言,附会中国古老的飞车想象。这体现出()《新法地理教科书》这样描述中国版图,“全部地形好像横铺着的一个大桑叶,再巧不过,中国本是蚕丝发源的地方”;1952年,《人民日报》把中国版图比喻为“雄鸡”,将台湾视为雄鸡迈出去的一只脚。对中国版图的想象()《开明国语课本》中的插图。书中插图以生动活泼的方式展现了国语的魅力,到1949年前共印了四十余版次。据此可知,当时(),共17页:..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政府对私立学校采取政策保护和经济扶助。从年下半年到1956年,全国1467所私立中学和8925所私立小学全部由政府接管,改为公立。这一调整()。据此可知,该小组研究的主题是()。普鲁士历史学家、政治家德罗伊森(1808~1884年)则把亚历山大作为自己的代言人,最先强调亚历山大东征的积极影响。德罗伊森重视对希腊化时代的研究,主要是由于()“内心苦行”原则,把严格自律的生活与勤勉的工作,视为对神圣职责和信仰的检验;把征服新大陆“一片荒凉”的胜利,看成是上帝偏爱他们的明证。据此可知,美国早期清教教义()3页,共17页:..《手指向某处的男子》。该作品表面嶙峋,像是被烧焦的尸体,体现出人凄惶的灵魂,感觉与人隔着不可逾越的距离。作者意在(),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对《濒危世界遗产名录》进行审议,耶稣诞生地、亨伯斯通和圣劳拉硝石采石场遗址因保护状况改善从濒危遗产名录中移除。据此可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回答问题。4页,共17页:..画像简介图中夏桀侧身向右,肩扛带长弯钩的战戟,骑于两女子身体之上,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他的昏庸与残暴。“夏桀图”被配置在西壁的最左端,也是帝王像的最后一幅,而且在武梁祠的帝王图像除了夏桀是暴君,其他都是圣贤之君。夏桀人辇图此图取材于《列女传》,描绘的是梁高行割鼻拒聘的故事:春秋时期,高行丧偶,寡居在家,梁王爱慕其出众的容貌,于是派侍从捧黄金前去求婚,但高行誓死不从。为保全贞节,不惜用割鼻自残的方式拒绝梁王。梁高行图图中描绘了孔子弟子曾参恭顺地跪坐在母亲身后,双手呈作揖状举至胸口,母亲坐在织布机前,转过身,手中之梭掉落的情景。图上下皆刻有“曾子质孝,以通神明,贯感神祇,著号来方,后世凯世,以正抚纲”。曾母投杼图图中蔺相如举起玉璧站在右边,秦王在左边紧张的看着蔺相如,伸臂扬手阻止;身后的大臣也显露出惊慌的神情。画像中蔺相如不畏***,大义凛然之气跃然石上。蔺相如完璧归赵图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以“汉代武梁祠画像石的思想内涵”为主题,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唐宋凤首壶的变迁唐初胡风盛行,一种被称为胡瓶的银质带把壶沿丝路传入中原,这便是唐三彩凤首壶的原型。5页,共17页:..到目前为止,中国境内出土的胡瓶实物主要分布在宁夏和内蒙古等地区。金银在唐代属贵金属,金银器难以走入寻常人家,陶瓷烧造无疑提供了一个解决途径。唐三彩凤首壶在继承“粟特式胡瓶”形制特征的基础上,所饰纹样明显汲取了本土化的艺术元素。莲花纹是南北朝时期随佛教东传的纹饰,而后逐渐演变为世俗化的装饰纹样,整体装饰更为典雅华美。宋代凤首壶则以青白釉色为主调,饰以简洁的花草纹,恬静淡雅的格调是宋人审美趣味的直接体现。考古发现的宋代凤首壶主要分布于广东和福建,安徽、江西等地也有零星发现。北宋时期为满足陶瓷外销的市场需求,广州西村窑应运而生,生产的凤首壶数量较多,远销海外。——摘编自罗佳《唐宋陶瓷凤首壶所见丝绸之路艺术交流》(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唐宋时期凤首壶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2)结合唐宋凤首壶的变迁,谈谈你对文化交流与传播的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民族觉醒下的近代中国文物保护6页,共17页:..时间事件19世纪王韬参观大英博物馆时提出,“纵令士庶往观,所以佐读书之不逮而广其识也”。60年代康有为提出,“博物院等项,当令其属之于公,勿据为一己之私,于是任其制度之新19世纪奇,以开民智而悦民心”,并倡导国人应重视文物搜集,“以考进化之据”,“以证80年代吾国之文明”。张謇奏请建设帝宣博览馆,并仿效日本“尽出其历代内府所藏,以公于国人”。同年1905年创办南通博物苑,是国人创办的具有近代意义的首个公共博物馆,由通州师范学校管理,发挥其辅助教育的功能。英国探险家斯坦因以40块马蹄银换取了完整的敦煌文书3000卷,文书及零碎残篇1907年6000多件和五箱佛画,并偷运出境。民国政府认为文物“非但供考古之研究,实关乎国粹之保存”,颁布《保存古物暂行1916年办法》,扩大文物保护范围,责任愈加具体。1925年故宫博物院开放,文物由皇室独享到全民共享,实现了文物公有。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中国考察时“拟用飞机将所得之材料运往外国”,遭到学术1927年界的强烈反对。1930年政府出台《古物保存法》,将文物国有原则以法律形式正式确立。1933年故宫博物院文物南迁,共13427箱又64包。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对近代中国文物保护的演变进行历史阐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欧洲服装发展历程欧洲中世纪最具代表性的服饰风格是以教堂建筑命名的哥特式,颜色尚黑、灰、白三色,式样以拖地长袍为主。拜占庭样式服装则继承和发扬了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文明和艺术风格,同时又糅合了东方精美华丽的刺绣图案。14至17世纪,男性服装主要是紧身的上衣和长裤,强调肩部和臀部的线条,使得身材看起来更加挺拔和精悍;女性服装则强调腰部线条的优美和身体曲线的展现。18、19世纪,大规模的服装厂开始出现,服饰的价格进一步降低。男性代表性的服装是西装和领带,女性服装则逐渐摆脱束缚,短裙和紧身上衣逐渐成为主流,也出现了比较实用的外套和裤装。20世纪上半期,流行了数十年的S型服装逐渐消退,紧身胸7页,共17页:..衣得到改良,女性服饰向自由的现代形态转变。年代的服装以深色调和简单的款式为主,40年代为了节约材料和资源,服装设计受到严格限制,女性开始穿战时服装,男性开始穿制服。二战后,女性服饰更加随意、自由,年轻一代喜欢奇装异服,超短裙和牛仔装广泛流行。80、90年代服装设计更加多元化,“中国风”流行,中性服饰成为风潮。中世纪以来,欧洲服装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任选其中的两个阶段,概括欧洲服装的特点并加以说明。8页,共17页:..答案和解析【答案】A【解析】“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天畏棐忱,民情大可见”“把民情和上天意志相连”等信息分析可知,西周统治者总结前朝经验,对治国理念进行理性思考,提出了敬天保民思想,A正确;B.“已经摒弃传统的天命观”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与材料时间不相符,排除;,排除。故选:A。本题侧重于考查西周的敬天保民思想,解题关键信息是“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天畏棐忱,民情大可见”“把民情和上天意志相连”。本题侧重于考查西周的敬天保民思想,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2.【答案】C【解析】,与宗法观念无关,排除;,不能看出北魏正统地位的确立,排除;“北魏”“先踪盖夏后之世”“发颛顼之遐源,资有夏之苗裔”“盖帝轩辕之苗裔也”等信息分析可知,材料体现了北魏贵族对华夏文明的认同,体现了民族交融的趋势,有利于统一国家的建立,C正确;,与从材料不相符,排除。故选:C。本题侧重于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解题关键信息是“北魏”“先踪盖夏后之世”“发颛顼之遐源,资有夏之苗裔”“盖帝轩辕之苗裔也”。本题侧重于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3.【答案】B【解析】,并非强调丝绸之路的繁盛,排除;“唐代医学文献中常见对域外矿物药应用的记述”等信息分析可知,唐朝开明包容的态度9页,共17页:..促进了中外方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医学的发展,正确;,排除;,排除。故选:B。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国古代的医学成就,解题关键信息是“唐代医学文献中常见对域外矿物药应用的记述”。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国古代的医学成就,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4.【答案】D【解析】题干从机构的设立、监管机构的特点等方面体现宋朝监察制度不断完善,最终目的是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故D正确;题干没有涉及行政效率,故排除A;B说法片面,排除;C是表面现象,排除。故选:D。本题考查古代监察制度,依据材料“监管机构也具有较强的独立性,直接对皇帝负责而不受上级约束”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本题考查古代监察制度,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难度适中。5.【答案】C【解析】依据表格信息可知,元朝实现了全中国的统一,“中国”一词的地域概念从九州演变为十一行省,人民意义从汉人而演变为汉、蒙、色目等众多民族等。结合所学可知,这些都得益于元朝国家管理制度的创新,故C项正确;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于战国时期,故A项错误;因俗而治强调对不同地区的管理实行不同的政策,材料不能体现,故B项错误;元朝实行的是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而非民族平等,故D项错误。故选:C。本题考查元朝的政治制度,解题的关键是解读表格信息,结合元朝制度创新及其影响分析。本题考查元朝制度创新及其影响,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0页,共17页:..【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重视西洋火器的研究、制造和使用”、“督练新军期间,曾采用西法制造火器军械,以提高明军的御敌能力”可知,徐光启强调西方军事技术的先进性,曾采用西法督练新军以提高明军的御敌能力,这体现了徐光启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即西学东渐的影响,故B项正确;明朝中后期出现了边防危机,但“异常严峻”的说法过于夸大,而且仅从徐光启的思想和行为也不能说明边防形势异常严峻,故A项错误;材料仅仅涉及徐光启一个人的思想,不能得出经世致用理念盛行的结论,故C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实践了中体西用的思想,故D项错误。故选:B。本题考查西学东渐,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重视西洋火器的研究、制造和使用”、“督练新军期间,曾采用西法制造火器军械,以提高明军的御敌能力”,结合明清时期西学东渐的表现和影响分析。本题考查明朝西学东渐的影响,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7.【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可知,英美传教士创办的《教会新报》采用中国神话传说的文学语言,附会中国古老的飞车想象。结合所学可知,其目的是借助中国文化传播西方文化,体现了文化传播的策略考量,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西方传教士借助中国文化来传播西方文化,没有体现新旧观念的激烈冲突,故C项错误;材料不是强调大众传媒形式的创新,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错误。故选:B。本题考查西方文化传入中国,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信息,紧扣西方立场,从其文化传播的目的和方式分析。本题考查近代西方文化在中国传播的相关知识,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8.【答案】A11页,共17页:..【解析】根据材料“全部地形好像横铺着的一个大桑叶,再巧不过,中国本是蚕丝发源的地方”可知将中国版图比成桑叶,与中国蚕丝发源相对应,有利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1952年,《人民日报》把中国版图比喻为“雄鸡”,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自尊自信,故对中国版图的想象利于增强国家认同观念,故A项正确;,故B项错误;,无法得出是为了服务于新生政权的巩固,故C项错误;,《人民日报》把中国版图比喻为“雄鸡”,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自尊自信,以及中华儿女实现祖国统一的美好愿望和坚定决心,与民族意识的觉醒无关,故D项错误。故选:A。本题考查了中国版图想象的意义,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本题以中国版图想象的意义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9.【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书中插图以生动活泼的方式展现了国语的魅力,到1949年前共印了四十余版次”可知,《开明国语课本》插图体现了对国语教育的重视,是对传统文化的有力弘扬,A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提高国民素养成为共识,排除B项;材料未反映民主平等观念的,排除C项;材料未反映书籍形式的创新,排除D项。故选:A。本题考查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结合题干“书中插图以生动活泼的方式展现了国语的魅力,到1949年前共印了四十余版次”及中国教育发展历程进行分析。本题考查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考查学生根据材料进行分析理解的能力。10.【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从1952年下半年到1956年,全国1467所私立中学和8925所私立小学全部由政府接管,改为公立。”可知,新中国初期政府接管了全部私立学校,并且改制为公立学校。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我国正在进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学校所有制的改革适应了我国向社会主义转型的要求,C项正确;12页,共17页:..这一改革并不能起到促进教育体系完善的作用,排除项;计划经济体制是对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事先进行计划的经济体制,与学校所有制的改革无关,排除B项;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推动了公私合营的发展,与学校所有制改革无关,排除D项。故选:C。本题考查了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本题考查了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1.【答案】A【解析】从材料“印欧人的早期迁徙路线”“新航路开辟前欧亚主要商路”“蒙古西征后的西方交往”和所学知识可知,人类文明交流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A正确;BCD选项是对材料片面的理解,排除。故选:A。本题考查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本题考查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2.【答案】B【解析】从材料“政治家德罗伊森(1808~1884年)则把亚历山大作为自己的代言人,最先强调亚历山大东征的积极影响”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以看出这个普鲁士的历史学家正好是生活在19世纪。当时德国需要走向统一,所以对古希腊化时代亚历山大的贡献进行研究,是用历史知识来为当时的德国统一做理论方面的论证,B正确;ACD选项是对材料片面的理解,排除。故选:B。本题考查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本题考查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3.【答案】D13页,共17页:..【解析】据材料“把征服新大陆一片荒凉”的胜利,看成是上帝偏爱他们的明证”并结合所学可知,“征服新大陆一片荒凉”的胜利”指的是美国西进运动,由此可知,美国早期清教教义为西进运动提供了精神动力,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多种不同的文化,不能体现“多元文化的形成”,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清教教义促进西进运动,而不是为民主奠定基础,也不是推动宗教改革深入,排除B、C项。故选:D。本题考查宗教改革,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本题考查宗教改革,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4.【答案】A【解析】据材料“1953年创作的”“表面嶙峋,像是被烧焦的尸体,体现出人凄惶的灵魂,感觉与人隔着不可逾越的距离”并结合所学可知,贾克梅蒂经历了二战,亲身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他的这幅作品充分表达了对世界大战的反思,A项正确;1953年两极格局尚未正式形成,排除B项;作品是对整个人类社会爆发世界大战的反思,不仅仅是针对欧洲,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经济大危机大萧条是1929-1933年,距离该雕塑的创作时间较久远,两者无直接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A。本题考查了现代主义文学,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本题考查了现代主义文学,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5.【答案】D【解析】从材料“《濒危世界遗产名录》”和所学知识可知,这本身就是要对世界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一个名录,D符合题干的意思;ABC选项都是对题干片面的理解,排除。故选:D。本题考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本题考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4页,共17页:..【答案】本题较开放,言之有理即可。材料“高行丧偶,寡居在家,梁王爱慕其出众的容貌,于是派侍从捧黄金前去求婚,但高行誓死不从”“画像中蔺相如不畏***,大义凛然之气跃然石上”体现了武梁祠画像石反映了儒家思想对汉代社会的影响。论述可结合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和对古代社会的影响作答。故答案为:论题:武梁祠画像石反映了儒家思想对汉代社会的影响。论述:汉武帝“尊崇儒术”,儒学成为汉代的主流思想,武梁祠画像石作为汉代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打上了儒学烙印。图6通过暴君夏桀与其他圣贤之君的对比,希望统治者反思历史兴衰,实施“仁政”,鲜明地反映了儒家思想的政治愿望。图7通过刻画梁高行“节妇”形象,警示后人用儒家的妇德标准规范自己,遵守节义。图8刻画了曾子对母亲的尊敬,反映了儒家思想倡导的孝道。图9刻画了蔺相如为国家利益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忠臣形象,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忠义观”。武梁祠画像石集中反映出儒家“仁政”和“忠孝节义”的思想,有利于教化百姓、维护封建秩序,为研究汉代儒学提供了有价值的实物资料。【解析】本题考查了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本题考查了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7.【答案】【小题1】变化:形制结构和装饰风格从“异域化”走向“本土化”;流播区域由西北到东南;材质从金银到陶瓷;审美趣味从典雅华美到恬静淡雅;逐渐走向世俗化。原因:陆上丝绸之路逐渐衰落,海上丝绸之路日渐繁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佛教传入;理学兴起。【小题2】认识:唐宋凤首壶的变迁反映了丝路文化从输入、融合、创新到再输出的过程。在文化的交流传播过程中,我们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吸收借鉴外来文化并融入本土文化加以创新,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解析】本题考查了三国至隋唐的文化,第一问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唐宋时期凤首壶的变化作出回答;第二问结合文化交流与传播的认识分析。本题考查了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5页,共17页:..【答案】根据材料“民族觉醒下的近代中国文物保护”并结合材料表格内容可概括出近代以来,伴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意识不断觉醒,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潮流。阐释可结合近代对西方文物保护的措施和历程总结。故答案为:论题:近代以来,伴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意识不断觉醒,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潮流。阐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有识之士受西方文物保护观念影响,认识到文物保护的重要性。文物保护主体由民间自发逐渐上升为国家行为;文物保护意识由淡漠到重视;文物保护手段由单一到多样;文物属性由皇室独享的私藏形式到全民共享的公有形式;文物保护范围逐渐扩大;文物保护与国家主权相结合。近代中国文物保护是民族危机背景下有识之士抗争探索的反映,推动了文物事业近代化,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促进了公众教育的发展,提高了民众素养;促进了民族觉醒,利于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利益。【解析】本题考查了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本题考查了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9.【答案】本题较开放,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材料“欧洲服装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任选其中的两个阶段”,考生可任选取两个阶段,然后结合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思想对服饰发展的影响概括即可,注意史论结合,论从史出,逻辑思维一定要严密。故答案为:示例:阶段一:中世纪时期。特点:简单朴素,带有宗教色彩;体现东西方的融合。说明:基督教占统治地位,提倡禁欲主义,欧洲服装简单朴素,具有宗教色彩;丝绸之路畅通,东西文化交流,并受古希腊与古罗马服饰影响,欧洲服装带有东西方融合的特点。阶段二:14—17世纪。特点:强调对人体线条的优美展现和人体比例的协调性。说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文艺复兴运动兴起,提倡人文主义,反对教会的禁欲,服装强调对人体的展示。阶段三:18—19世纪。特点:标准化、廉价化、实用性强、宽松自由。16页,共17页:..说明: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使用机器进行服装的规模化生产;适应工厂生产的需要,欧洲服装强调实用性,简洁、宽松。阶段四:20世纪上半期。特点:由传统到现代;朴素、实用、轻便。说明: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和思想的解放,欧洲服装从传统向现代转变;受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大萧条影响,欧洲服装更加朴素、实用、轻便。阶段五:二战后特点:个性化、多元化、国际化。说明:随着战后欧洲经济的恢复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欧洲服装呈现出个性化、多元化、国际化的特点。【解析】本题考查了近现代物质生活与****俗的变迁,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本题考查了近现代物质生活与****俗的变迁,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7页,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