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文档名称:

2021年上海市虹口区高考历史二模试卷.pdf

格式:pdf   大小:2,555KB   页数:2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1年上海市虹口区高考历史二模试卷.pdf

上传人:1781111**** 2024/5/11 文件大小:2.50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1年上海市虹口区高考历史二模试卷.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2021年上海市虹口区高考历史二模试卷 】是由【178111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1年上海市虹口区高考历史二模试卷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试题数:,总分:1001.(单选题,2分)有学者认为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是传说中的夏朝都邑。以下考古发现中,最有力的证据是().(单选题,2分)武王伐纣后,“封纣子武庚禄父,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续殷祀。徧(遍)封功臣同姓戚者。”这则材料可用于研究().(单选题,2分)“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愓恻隐之心”这句话出自().(单选题,2分)西汉官员上书所用竹简有时需两人抬进宫,改变这种现象,最早得益于发明了().(单选题,2分)唐玄宗在位前期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将唐朝推向全盛时期,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单选题,2分)“____”代后周,三百余载春与秋。下列哪个代表史事适合填入下划线中?().(单选题,2分)“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描述的是哪一朝代的行政管理体制?().(单选题,2分)清朝晚期,从“一口通商”到“多口通商”的改变,源于()A.《南京条约》签订B.《天津条约》签订C.《北京条约》签订D.《马关条约》签订9.(单选题,2分)一个文弱书生最终成就了“无湘不成军”的传奇,被誉为“中兴第一名臣”和“洋务派之父”。此人是()?10.(单选题,2分)英国、法国发展为民族国家是在():..2分)美国最终解决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及权利分配等问题,是因为其确立了().(单选题,2分)百年前的上海、嘉兴南湖,让你想到的历史事件是().(单选题,2分)如图是英国伦敦工业革命时期的生产场景,从当今视角可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单选题,2分)卢沟桥事变后不久,日本侵略者故伎重演,在侵略华北的同时,把战火烧到华东地区,中国守军坚决予以反击,爆发了().(单选题,2分)20世纪初,一跃成为世界第二、欧洲头号工业强国是():..16.(单选题,2分)“一战”后,对欧洲大陆政治版图的重大变化产生极大影响的是()A.《巴黎和约》B.《四国条约》C.《五国海军条约》D.《九国公约》17.(单选题,2分)20世纪30年代出现的多种现代化模式,“在私有企业制度基础上加大国家干预调控”的是().(单选题,2分)1979年安徽凤阳粮食产量比上一年大幅增长,取得这样成就的主要原因是().(单选题,2分)欧洲一体化的最高目标是建立().(单选题,2分)如今电子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互联网覆盖全世界,这主要得益于().(问答题,16分)中外历史上的改革(一)将以下改革与其内容相匹配(填写字母)(1)商鞅变法A引进西方技术,创办新式学堂(2)明治维新B解放全国农奴,允许自:..(3)1861年改革C废除等级身份,倡导四民平等(4)洋务运动D废除世卿世禄,按照军功授爵(5)戊戌变法E废八股兴新学,设立京师学堂(6),创办科学院等(7),鼓励私人企业(8),复兴全国工业(二)将你认为合适的改革填入下列表格中(填写数字序号)对原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___实现社会制度和社会性质的变革___殖民地、半殖民地自强御侮的尝试___22.(问答题,19分)利玛窦与世界地图明代是中西文明交流的一次高峰期,诸多传教士进入中国传递西方文化,其中利玛窦绘制的世界地图为明代时期的中国人提供了全新的世界观。(1)利玛窦等传教士的东来,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发生的?(2)如果要开展对利玛窦的研究,以下史料有何价值?A.《利玛窦中国札记》(1615年金尼阁根据《利玛窦日记》编纂而成)B.《利玛窦世界地图研究》(黄时鉴、龚缨晏合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3)根据下列材料,对《坤舆万国全图》的历史价值做出评价。材料一:《坤舆万国全图》彩色摹绘本(1608年;南京博物院藏)说明:图首右上角题“坤舆万国全图”6个大字(“坤舆”二字出自《周易》,古人把地图称之为“舆图”),主图为世界地图,四周各附有圆形小图:右上为九重天图,右下为天地仪图;左上:..材料二:《坤舆万国全图》没有采用中国传统的“计里画方”绘图方法,而是采用了当时西方流行的椭圆形投影。在这幅世界地图上第一次呈现出长城、万里长沙(南海诸岛)等地名、地物。图上还有各种便利贴式的注释,如“罗马”下方写道:“此方教化王不娶,专行天主之教,在罗马帝国,欧罗巴诸国皆宗之”。图中还有利玛窦自序和李之藻、祁光宗等写的题跋。利玛窦在序中写道:“窦也跄伏海邦,窃慕中华大统……壬午(1582年)解缆东粤,粤人士请图(绘)所过诸国以垂不朽。”祁光宗题:“西泰子(西泰为利玛窦字号)流览诸国……往往言前人所未言……余友李振之(即李之藻)甫爱而传之,乃复画为图说”,李之藻则讨论了该图与中国传统著作中的相同之处和“未闻之说”等。图中摹有2个椭圆形印记和1个正方形印记,皆是耶稣会(天主教修会之一)会徽。--摘编自《地球科学“西学东渐”肇始:国家宝藏之《坤舆万国全图》》等材料三:“意大里亚,居大西洋中,自古不通中国。万历时,其国人利玛窦至京师,为万国全图,言天下有五大洲。……其说荒渺莫考。然其国人充斥中土,则其地固有之,不可诬也。”--(清)张廷玉等编《明史?外国七?意大里亚》23.(问答题,25分)思潮的演进与近代中国近代中国以其特殊的时代背景成为孕育新思潮的温床,每一次思潮的演进又为该时期社会的转型注入崭新的力量。材料一:今欲强中国,存中学,则不得不讲西学。然不先以中学固其根柢,……孔子集千圣,等百王,参天地,赞化育,……今日学者,必先通经以明我中国先圣先师立教之旨,……然后择西学可以补吾阙者用之。--张之洞《劝学篇》材料二:天演之学,将为言治者不祧之宗,达尔文真伟人哉!……经数百万年火烈水深之物竞,……彼以理气互推。此乃善恶参半,其来也既深且远如此,乃今者欲以数百年区区之人治,将有以大易乎其初。--严复《天演论》材料三:嗟夫!天清地白,霹雳一声,惊数千年之睡狮而起舞,是在革命,是在独立。皇汉人种革命独立万岁!中华共和国万岁!中华共和国四万万同胞的自由万岁!--邹容《革命军》:..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1)写出上述四则材料所反应的思潮。(2)比较材料一与材料四中对待儒家思想态度有何区别并简要说明理由。(3)根据上述材料,你如何看待近代中国思想潮流的演进。:..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试题数:,总分:1001.(单选题,2分)有学者认为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是传说中的夏朝都邑。以下考古发现中,最有力的证据是()【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二里头遗址。二里头文化是指以河南省洛阳市偃师二里头遗址一至四期所代表的一类考古学文化遗存,是介于中原龙山文化和二里冈文化的一种考古学文化。【解答】:二里头遗址位于洛阳盆地东部的偃师市境内,其年代约为公元前1750年~公元前1500年。而夏朝(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东至河南省、山东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处,南达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这个区域的地理中心是今偃师、登封、新密、禹州一带。二里头遗址具备了属于夏文化的年代和地理位置的基本条件,C项符合题意。A、B、D项不能说明二里头文化遗址是传说中的夏朝都邑。故选:C。【点评】:知识积累:二里头遗址南临古洛河、北依邙山、背靠黄河,范围包括二里头、圪垱头和四角楼等三个自然村,面积不少于3平方公里。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里头遗址对研究华夏文明的渊源、国家的兴起、城市的起源、王都建设、王宫定制等重大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学术界公认为中国最引人瞩目的古文化遗址之一。2.(单选题,2分)武王伐纣后,“封纣子武庚禄父,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续殷祀。徧(遍)封功臣同姓戚者。”这则材料可用于研究():..【正确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分封制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解答】:根据材料“封纣子武庚禄父,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续殷祀。偏(遍)封功臣同姓戚者“可知,周武王分封自己的亲族,这是分封制,D正确;世袭制涉及的是最高权力的继承,与题无关,排除A;禅让制在启继位之后就被世袭制取代,排除B;井田制是土地制度,与题无关,排除C。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分封制属于考试重点内容,考生平时应加强相关****题的练****不断总结相关知识点,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3.(单选题,2分)“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愓恻隐之心”这句话出自()【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的主张,解题的关键是扎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准确解读材料。【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侧隐之心”与孟子主张的人性善等一致,C项符合题意;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与“恻隐之心”无关,排除A项;“恻隐之心”与荀子主张的人性恶不符合,排除B项;“恻隐之心”与韩非子主张的人性恶不符合,排除D项。:..。【点评】:本题以伦理观为切入点,考查百家争鸣,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调动和运用所学的能力。4.(单选题,2分)西汉官员上书所用竹简有时需两人抬进宫,改变这种现象,最早得益于发明了()【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所用竹简有时需两人抬进宫”。【解答】:结合教材相关知识可知,造纸术发明以前,书写材料主要是竹木简,笨重且不易携带。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造出便于书写和携带的“蔡侯纸“,这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故答案为A项;B、C两项解决的是印刷问题,D项解决的是书写问题,均不是解决便携问题,故排除。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通过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来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5.(单选题,2分)唐玄宗在位前期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将唐朝推向全盛时期,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魏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考生可结合唐玄宗时期的政治制度进行分析。【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统治时期的盛世是开元盛世,C正确;A是东汉光武帝时期出现的盛世,排除;:..D是清朝时期的盛世,排除。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魏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侧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历史素养。6.(单选题,2分)“____”代后周,三百余载春与秋。下列哪个代表史事适合填入下划线中?()【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考生可结合北宋建立的背景进行分析。【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后周是被宋太祖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后取代的,因此A正确,BCD排除。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既考查了考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也考查了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属于一道典型试题。7.(单选题,2分)“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描述的是哪一朝代的行政管理体制?()【正确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元朝的行省制度。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干材料关键词“都省”“十省”。:..都省”“十省”可知这是元朝的行省制度。故选:D。【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元朝行省制度的了解,基础题,难度不大。元朝的行省制度是秦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它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对明清以及后来政治制度有深远影响,行省从此成为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一直保留至今天。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里,各民族的接触和联系进一步加强,出现了我国历史上又一次民族融合的局面。8.(单选题,2分)清朝晚期,从“一口通商”到“多口通商”的改变,源于()A.《南京条约》签订B.《天津条约》签订C.《北京条约》签订D.《马关条约》签订【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考生可结合“一口通商”到“多口通商”的改变进行分析。【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建、宁波和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打破了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局面,使东南沿海地区门户洞开,因此A正确,BCD排除。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鸦片战争,侧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历史素养。9.(单选题,2分)一个文弱书生最终成就了“无湘不成军”的传奇,被誉为“中兴第一名臣”和“洋务派之父”。此人是()?【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要求学生结合太平天国运动的特征以及洋务运动的特点来分析。:..中兴第一名臣”和“洋务派之父”,B符合题干要求;ACD选项中的人物都不符合材料特点,排除。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洋务运动的特点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10.(单选题,2分)英国、法国发展为民族国家是在()【正确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中世纪的欧洲。考查学生对英国、法国等国发展为民族国家的时间的掌握。【解答】:随着王权威势的一步步强化,欧洲各国在15世纪末前后纷纷进入或开始发展为民族国家,因此D正确;ABC排除。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中世纪的欧洲。旨在考查学生对英国、法国等国发展为民族国家的时间的掌握。11.(单选题,2分)美国最终解决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及权利分配等问题,是因为其确立了()【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美国的邦联制和联邦制,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解答】:1787年宪法为了解决邦联制施行后出现的弊端,采取了联邦制。联邦制下,中央政府的权力大大增强,但是并没有达到中央集权,而是各州也有一定的自治权,实现了中央与:..项;A、B、D三均属于政体,不属于国家结构形式,不是解决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制度,均排除。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通过美国的邦联制和联邦制来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12.(单选题,2分)百年前的上海、嘉兴南湖,让你想到的历史事件是()【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共产党成立,要求学生结合中共成立的表现来分析。【解答】: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中共一大刚开始是在上海召开,最后一天转到浙江嘉兴的南湖游船上,中共一大是中共成立的标志,B是正确的;ACD选项都不符合材料特点,排除。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要搞清楚中共成立的特征和影响,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13.(单选题,2分)如图是英国伦敦工业革命时期的生产场景,从当今视角可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正确答案】:D:..【解答】:材料体现的是英国工业革命过程中,伴随着工业生产带来的空气污染问题,因此D正确;ABC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侧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历史素养。14.(单选题,2分)卢沟桥事变后不久,日本侵略者故伎重演,在侵略华北的同时,把战火烧到华东地区,中国守军坚决予以反击,爆发了()【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抗日战争,意在考查学生所学知识。【解答】: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威胁南京。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展开淞沪会战。双方在上海地区激战三个月。A项战场在华东上海,B项战场在山西(华北),C项战场在江苏北部,D项战场在华中武汉。故选:A。【点评】: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抗日战争,解题的关键在于掌握所学知识。15.(单选题,2分)20世纪初,一跃成为世界第二、欧洲头号工业强国是()【正确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解答本题需要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德国的影响。:..世纪初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和完成,德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欧洲头号工业强国,故选D,排除ABC。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运用能力。16.(单选题,2分)“一战”后,对欧洲大陆政治版图的重大变化产生极大影响的是()A.《巴黎和约》B.《四国条约》C.《五国海军条约》D.《九国公约》【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巴黎和会,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巴黎和约》的内容及影响等。【解答】:,《巴黎和约》中规定德国承认奥地利的独立,不得同它合并;承认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的独立,把原属波兰的领土基本上归还波兰,对欧洲大陆政治版图的重大变化产生极大影响,因此A正确;B.《四国条约》的签署是为了拆散英日同盟,B排除;C.《五国海军协约》是为了限制日本海军力量的发展,C排除;D.《九国公约》使中国又回到了帝国主义支配的局面,D排除。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巴黎和会,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运用能力。17.(单选题,2分)20世纪30年代出现的多种现代化模式,“在私有企业制度基础上加大国家干预调控”的是()【正确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在私有企业制度基础上加大国家干预调控”。:..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符合材料在私有企业制度基础上加大国家干预调控”的说法,故D正确;自由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反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故A排除;斯大林模式属于计划经济体制,故B排除;法西斯模式与材料无关,故C排除。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通过罗斯福新政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18.(单选题,2分)1979年安徽凤阳粮食产量比上一年大幅增长,取得这样成就的主要原因是()【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解答的关键信息是“1979年安徽凤阳粮食产量比上一年大幅增长”。【解答】:创立经济特区是20世纪80年代,排除A;联系所学可知,1979年安徽凤阳粮食产量比上一年大幅增长,取得这样成就的主要原因是当时农村生产关系局部调整有关,即包产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B正确;对外开放和凤阳粮食产量增加无必然关系,排除C;D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考查了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单选题,2分)欧洲一体化的最高目标是建立():..【解析】:本题为基础题,考查的是欧洲一体化,结合欧洲一体化的目标进行分析即可。【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一体化的最高目标是建立政治共同体,D选项符合题意,ABC选项排除;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欧洲一体化,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欧洲一体化的目标是为了实现政治一体化。20.(单选题,2分)如今电子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互联网覆盖全世界,这主要得益于()【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考生需要熟知三次科技(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故C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是蒸汽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是电力的广泛应用,故A、B两项不符合;第二次世界大战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但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D。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通过第三次科技革命来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21.(问答题,16分)中外历史上的改革(一)将以下改革与其内容相匹配(填写字母)(1)商鞅变法A引进西方技术,创办新式学堂(2)明治维新B解放全国农奴,允许自由择业(3)1861年改革C废除等级身份,倡导四民平等:..)洋务运动D废除世卿世禄,按照军功授爵(5)戊戌变法E废八股兴新学,设立京师学堂(6),创办科学院等(7),鼓励私人企业(8),复兴全国工业(二)将你认为合适的改革填入下列表格中(填写数字序号)对原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___实现社会制度和社会性质的变革___殖民地、半殖民地自强御侮的尝试___【正确答案】:(6)(7)(8);(1)(2)(3);(4)(5)【解析】:本题考查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第一问结合表格中各个改革内容解答;第二问结合表格中各个改革的实质分析。【解答】:(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废除世卿世禄制是商鞅变法的措施;废除等级身份,倡导四民平等是日本明治维新的措施;解放全国农奴,允许自由择业是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措施;引进西方技术,创办新式学堂是洋务运动的措施;废八股兴新学,设立京师学堂是戊戌变法的措施;缩减农业生产,复兴全国工业是罗斯福新政的措施;简化本国字母,创办科学院等是彼得一世改革的措施;采取租让租赁,鼓励私人企业是新经济政策的措施。(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彼得一世改革及新经济政策属于对原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商鞅变法、明治维新和1861年改革属于实现社会制度和社会性质的变革;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属于殖民地、半殖民地自强御侮的尝试。故答案为:(一)(1)商鞅变法D(2)明治维新C(3)1861年改革B(4)洋务运动A(5)戊戌变法E:..)罗斯福新政H(7)彼得一世改革F(8)新经济政策G(二)对原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6)(7)(8)实现社会制度和社会性质的变革(1)(2)(3)殖民地、半殖民地自强御侮的尝试(4)(5)【点评】:本题考查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内容及其实质,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22.(问答题,19分)利玛窦与世界地图明代是中西文明交流的一次高峰期,诸多传教士进入中国传递西方文化,其中利玛窦绘制的世界地图为明代时期的中国人提供了全新的世界观。(1)利玛窦等传教士的东来,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发生的?(2)如果要开展对利玛窦的研究,以下史料有何价值?A.《利玛窦中国札记》(1615年金尼阁根据《利玛窦日记》编纂而成)B.《利玛窦世界地图研究》(黄时鉴、龚缨晏合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3)根据下列材料,对《坤舆万国全图》的历史价值做出评价。材料一:《坤舆万国全图》彩色摹绘本(1608年;南京博物院藏)说明:图首右上角题“坤舆万国全图”6个大字(“坤舆”二字出自《周易》,古人把地图称之为“舆图”),主图为世界地图,四周各附有圆形小图:右上为九重天图,右下为天地仪图;左上有赤道北地半球之图及日蚀图、月蚀图,左下是赤道南地半球之图及中气图。材料二:《坤舆万国全图》没有采用中国传统的“计里画方”绘图方法,而是采用了当时西方流行的椭圆形投影。在这幅世界地图上第一次呈现出长城、万里长沙(南海诸岛)等地名、地物。图上还有各种便利贴式的注释,如“罗马”下方写道:“此方教化王不娶,专行天主之教,在罗马帝国,欧罗巴诸国皆宗之”。图中还有利玛窦自序和李之藻、祁光宗等写的题跋。利玛窦在:..窦也跄伏海邦,窃慕中华大统……壬午(1582年)解缆东粤,粤人士请图(绘)所过诸国以垂不朽。”祁光宗题:“西泰子(西泰为利玛窦字号)流览诸国……往往言前人所未言……余友李振之(即李之藻)甫爱而传之,乃复画为图说”,李之藻则讨论了该图与中国传统著作中的相同之处和“未闻之说”等。图中摹有2个椭圆形印记和1个正方形印记,皆是耶稣会(天主教修会之一)会徽。--摘编自《地球科学“西学东渐”肇始:国家宝藏之《坤舆万国全图》》等材料三:“意大里亚,居大西洋中,自古不通中国。万历时,其国人利玛窦至京师,为万国全图,言天下有五大洲。……其说荒渺莫考。然其国人充斥中土,则其地固有之,不可诬也。”--(清)张廷玉等编《明史?外国七?意大里亚》【正确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中西方文化交流,第一问结合利玛窦等传教士的东来的时代背景作答;第二问结合史料的价值分析;第三问结合《坤舆万国全图》的历史价值概括。【解答】:(1)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当时欧洲的经济、思想领域变化等角度进行分析,如欧洲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2)史料价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利玛窦中国札记》史料来源于利玛窦本人的日记,可作为研究利玛窦在华活动的原始史料,但也可能带有利玛窦的主观目的和意图,以及编撰者金尼阁的立场、视角。《利玛窦世界地图研究》是后世学者的研究专著,书中附有利玛窦绘制的历史地图的原始材料,也综合了学者的研究成果,有助于了解利玛窦在世界地图绘制刊行等方面的活动和贡献。(3)评价:结合材料内容和所学知识可知,这幅图为研究明朝西学东渐时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比较丰富的史料。可从反映明朝中后期利玛窦将西方地理新知识、体现了中西科学与文化的碰撞、印证了利玛窦的传教意图及《坤舆万国全图》在清前期走向沉寂的历史命运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故答案为:(1)欧洲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2),可作为研究利玛窦在华活动的原始史料,但也可能带有利玛窦的主观目的和意图,以及编撰者金尼阁的立场、视角。B后世学者的研究专著,书中附有利玛窦绘制的历史地图的原始材料,也综合了学者的研究成:..(3)这幅图为研究明朝西学东渐时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比较丰富的史料地图上布满关于地球知识的图表和文字,反映明朝中后期利玛窦将西方地理新知识,包括地圆学说、五大洲四大洋、异域风情等介绍到中国,冲击了中国固守千年的天下观地图的编制受中国地理、文化知识影响,如地图名取自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并增补中国地图资料,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