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构建苏州智慧轨道交通体系的实践与思考.pdf

格式:pdf   大小:1,169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构建苏州智慧轨道交通体系的实践与思考.pdf

上传人:1781111**** 2024/5/11 文件大小:1.1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构建苏州智慧轨道交通体系的实践与思考.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构建苏州智慧轨道交通体系的实践与思考 】是由【178111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构建苏州智慧轨道交通体系的实践与思考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第33卷第S1期苏州科技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EngineeringandTechnology),史培新2,顾永明3,涂小华4,杜江涛4,田清彪4,,江苏苏州215004;,江苏苏州215006;,江苏苏州215007;,广东广州510010)要信息化与自动化融合的工业互联网已成为城市轨道交通新基建模式的发展趋势。多层域感知、人工智能、移动互联、主动协同等技术的应用,推动智能轨道交通系统的全面创新,贯穿于用户需求、设计制造、运营维护全寿命周期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建设中。基于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的发展,将先进的智能传感、数字通信、信息融合、计算机视觉、自主协同控制等技术有效集成,实现全方位、实时精准的高效运行控制与管理,有效地推进综合交通系统向网联化、协同化、智慧化方向发展,引领轨道交通的科技进步。关键词:智能轨道;交通体系;高效运行中图分类号:U1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3270(2020)S1-0017-09****总书记指出:“城市轨道交通是现代大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发展轨道交通是解决大城市病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绿色城市、智能城市的有效途径”“要继续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构建综合、绿色、安全、智能的立体化现代化城市交通系统”。这一重要讲话指明了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方向,建设智慧城市轨道交通是落实总书记指示的具体行动实践。2018年11月5日****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将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推进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加快建设集高速铁路、普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于一体的现代轨道交通运输体系,构建高品质快速轨道交通网”。2019年9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指出:“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推动交通发展由追求速度规模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构建便捷顺畅的城市(群)交通网。建设城市群一体化交通网,推进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融合发展”“推进城市公共交通设施建设,强化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衔接”“全面提升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同时《交通强国建设纲要》要求:“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超级计算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近二十年来,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经过了飞跃式发展,长三角多个城市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截至2020年10月,长三角三省一市开通或在建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城市有: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徐州、南通、杭州、温州、宁波、绍兴、台州、金华、合肥、芜湖等,线路多达150余条。如何建设高质量轨道交通体系是长三角地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深刻影响经济社会全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日益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近期广州地铁、***、北京地铁都发布了智慧地铁的白皮书,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也发布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等引领性文件。总体而言,智慧地铁就是要结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5G等新技术,打造智慧乘客服务、智能运输组织、智能能源系统、智能列车运行、智能技术装备、智能基础设施、智能运维安全、智慧网络管理八大体系,建立一个城轨云与大数据平台,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跨越。1国内城市智慧轨道交通现状为了大幅度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安全防控能力,同时为:..18苏州科技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出行者提供全方位的交通信息服务和便利高效的以人为本的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通过对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地铁三元交叉领域的研究,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础、人工智能为核心而建立的“髙效、环保、安全、舒适、先进”的智慧交通与客运体系,成为各地地铁公司新的研究方向。目前国内地铁公司智慧地铁的建设情况如下。、北京机场快轨、北京新机场线。北京地铁正积极与卡斯柯就地铁智能化开展创新合作,北京地铁将新建线网级智能运维平台,,以服务乘客出行为核心,面向智慧地铁的多重需求,进一步提升了在技术集成和自主化方面的实力,在既有的全自动运行系统的基础上,覆盖智能调度、智能车场、智能车站、智能运维、无人驾驶列车五个部分,可大幅提升中心、车站、车场、调度和运维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实现城轨交通全程、全范围的智能化控制。,会更多地关注客流的顺畅和出行服务的便捷,如平均候车时间、平均响应时间、站台滞留率、车厢拥挤程度等,在为乘客提供更加安全、便捷、高效、舒适出行服务的同时,提高政府管理和行业运营的效率,从而真正做到“为乘客服务”。北京地铁完成了线网移动支付平台和“北京地铁APP”的开发,全线网实现北京地铁APP扫码乘车,实现微信、支付宝等移动支付购票,支持多种智能支付方式。,申通地铁积极探索智慧地铁的建设,已在智慧建设、智慧运营、智慧维保等领域创新实践多个项目,旨在进一步提高安全、效能、效率和服务水平。申通地铁搭建的智慧地铁建设路线包括自动化和信息化执行、数字地铁、智能地铁、智慧地铁四个层次。申通地铁建设智慧地铁的实施架构是“1+3”的架构体系,“1”是底层的基础设施架构层,包括云、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3”代表了在基础设施之上构建的智慧建设、智慧运营、智慧维保3个主体业务群。通过智慧地铁数字化建设,申通地铁在安全质量、成本效益、能力效率、乘客服务水平方面均实现了显著的提升。***在5座试点车站开展了智慧车站的设计和建设。“智慧车站”主要体现在自主服务、主动进化、智能诊断、自动运行、全息感知五个方面。旨在实现地铁车站更安全的运营、更高效的管理、更优质的服务和更卓越的绩效。***官方移动互联网应用“Metro大都会”,面向乘坐***出行的所有用户,全线网实现扫码乘车,并提供信息发布、乘车指南、地铁文化、智能客服等全面智慧地铁出行服务。自动售票机支持多种电子支付购票,在5座试点车站部署语音购票、人脸识别,初步实现多元化智慧票务服务。“网络化多元化支付子系统”建设和“广州地铁APP”的开发,全线网实现广州地铁APP乘车码、银联卡、地铁云卡、全国交通一卡通乘车,自动售票机全面支持多种电子支付购票;在广州塔、智慧城试点车站部署语音购票、人脸识别过闸等功能,在“十三五”新线中全面部署人脸识别过闸,最早线路计划于2021年12月开通运营。广州地铁结合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国家发展战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的发展理念,聚焦乘客服务、行车组织、调度指挥、车站管理、运营维护、安全保障及应急处置等六大方面,逐步推进落实智慧化建设,打造“安全、可靠、便捷、精准、融合、协同、绿色、持续”的新型城市轨道交通体系。广州地铁的目标是构建智能化的综合服务平台;搭建运能精准投放的决策平台;建设数字化的调度指挥平台;打造无人值守的车站管理模式;构建智能联动的安全应急处置平台;配置深度维修的综合管控平台。广州地铁规划了智慧地铁等级体系,制定智慧地铁功能等级划分表,智慧轨道交通功能等级(GradeofSmartMetro)划分为4级(GoS1、GoS2、GoS3、GoS4)。GoS1为基础水平级,代表现代轨道交通的工业自动化水平,上位等级智慧功能兼容下位等级功能,体现轨道交通智能化演进迭代的进程。智慧功能项目选取以业务需求为主导,划分为乘客服务、行车组织、调度指挥、车站管理、运营维护、安全保障及应急处置等6大类业务。功能项目细分为80项,归为22类。涵盖了地铁领域智能化需求实现的功能,等级划分具备可扩展功能,适应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迭代、演进和升级的进程。新时代广州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落地将以专项研究为引导,以成果效益为本质,以工程建设为依托,以运:..第期周明保等:构建苏州智慧轨道交通体系的实践与思考19营实践为核心,循序渐进部署和推进,采用分阶段分类别的方式地行组织和落实。第一阶段,于2019年打造智慧地铁示范站,示范工程以“一个平台(穗腾平台OS-)+四个应用(综合信息发布、客流智能引导、智慧安防、智慧站务)”的构建方式,实现新兴技术与运营场景的跨界融合;以“全景式安全、灵活、高效运营管理”、“全时空便捷精准乘客服务”为导向,实现了24项功能,其中有17项达到GoS2级,7项达到GoS3级。第二阶段,到2025年底,新建线路与车站达到智慧地铁GoS3级,同期升级改造的已开通线路按智慧地铁GoS3级技术标准实施。第三阶段,计划“十四五”规划线路将逐步提升为“多层域感知、移动互联、智能联动、主动协同”智慧地铁的GoS4最高功能等级标准。智慧平台OS-、组件化服务应用开发,算法组件复用能力。可提供高效、易用的软件压发工具链及专业库,催生更多各生态开发者参与行业的应用开发和迭代,标准化应用研发流程,汇聚行业智慧,实现软件构建、测试、部署等过程的自动化,全链路提升软件研发交付质量,推动软件研发及应用生态持续优化。、全自动运行、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能运维以及绿色节能等方面,同时积极关注前沿新技术,进行试点及示范应用。整体建设情况如下:(1)深圳地铁6、10号线搭建了线路级的生产业务云平台,承载包括ATS、TV、门禁、OA、PIS、AFC、PA及各网管系统业务。深圳地铁同步建设线网生产云,、ACC、CLC等。(2)四期建设规划12、13、14、16、20号线工程采用全自动运行系统,线路按照GoA4级自动化等级进行建设。(3)AFC系统基于“云计算”技术简化系统架构,构建扁平化架构体系,在既有支付方式下,增加基于生物识别、非生物识别的多元化支付方式,打造全新“互联网+”自动售检票系统。(4)深圳地铁10号线列车采用地铁列车健康管理系统、线路障碍物检测系统、走行部车载故障诊断系统、蓄电池紧急牵引系统等尖端技术。(5)利用公网5G承载轨道交通业务,丰富商业模式,采用C波段5G流量租用和公网频谱私有化、C波段5G公网切片等合作方式。利用工作于公共授权网络的新一代无线技术,搭建专用通信网络平台,采用WIFI6、5GNR-U等新一代无线通信技术。(6)地铁大脑在深圳地铁集团数字平台上采用云架构进行构建。地铁大脑与既有的ERP系统、NCC系统、安全管理平台、智慧工地及物业管理系统等进行了对接,并结合大数据平台及AI平台的支撑为地铁管理提供全方位、多维度的决策辅助、应急指挥等服务。(7)深圳地铁先后完成全线网“移动支付购票”和“码上乘车”功能系统升级,支持深圳地铁APP、“深圳地铁e出行”和“腾讯乘车码”微信小程序三种方式扫码乘车,在重点车站部署智慧边门,支持人脸识别无感进站,构建“生物识别+信用支付”地铁售检票系统,在新建线路中将全面部署人脸识别无感过闸、语音购票等功能。。车地无线传输采用LTE综合承载技术,采用5+15组网方案,B网承载包括信号、TV、集群、车辆信息,A网为信号专用网络。设置主备双中心,可实现服务器故障无缝切换。车辆设计保留司机室与客室间隔断(仅限运营初期),取消司机乘登车门,司机登车将从第一扇客室门进入。南京地铁7号线引入上海申通对全自动运行的设计、建设、运营进行全面的咨询工作,以保障全自动运行的顺利实施、调试。前期编制全自动运行系统场景说明书、全自动运行系统定位与运营目标、运营规则,以实现高水平的顶层设计,保证工程管理及设计的安全、高效、可靠、全面、不遗漏。同时引入一致性协调方机构、独立第三方整体安全认证机构协助建设、管理全自动驾驶核心系统。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分公司与南京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5G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强5G等信息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加快地铁集团“智慧地铁”建设,争取南京在全国率先实现全部地铁5G全覆盖。:..20苏州科技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南京地铁完成了线网移动支付系统搭建和“南京地铁APP”的开发,实现南京地铁APP、云闪付APP、银联卡、银联手机闪付、支付宝、微信及自动售票机非现金购票等多种智能支付方式。、烽火科技集团和泰雷兹公司三方联合,成立武汉智慧地铁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围绕智慧地铁产业,充分发挥三方各自优势,更迅速、有效地推动轨道行业新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降低地铁建设成本、提升管理及运营水平,更好地实现产业链各方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围绕构建智慧生活服务、智慧运维服务两大平台,大力开发基于车地无线及互联网的解决方案。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的指导意见,武汉地铁确立了轨道交通信息化建设“线网、业务、网络安全”全覆盖的总体目标,设计了“13531”总体系统架构:搭建1个云平台;依托安全生产、内部管理、外部服务3张网络,实现乘客服务、运输指挥、安全保障、企业管理、建设管理5大业务领域的应用;构建生产指挥、乘客服务、企业管理3个中心;打造1个智慧地铁门户网站,切实保障网络安全、充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创建“武汉轨道交通网络信息化建设示范工程”。武汉地铁、***与华为联合成立5G智慧城轨联合创新实验室,推进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型技术在武汉轨道交通上的应用和实践,助力武汉“智慧城市”建设,力争将实验室建设成为全国领先的5G智慧城轨创新孵化中心。武汉地铁完成了线网移动支付平台和“Metro新时代APP”的开发,全线网实现Metro新时代APP扫码乘车,自动售票机支持银联(含工行e支付)、微信、支付宝,提供多种智能支付方式。《智慧轨道信息化规划》,为重庆轨道交通的智慧化发展指明了方向。通过深入研究重庆轨道交通智慧轨道战略与业务目标,明确智慧轨道IT发展方向,在传统信息化基础上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IT新技术,提出具有重庆轨道交通特色的智慧管控、智慧建设、智慧运营、智慧经营等方面的管理规划,推动智慧轨道建设。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重庆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的大力推动下,将重庆二轮建设的四条线(重庆4、5、10、环线)设立为互联互通国家示范工程。研制了一套满足互联互通标准接口的列车控制系统设备,攻克了不同厂商的CBTC系统设备之间的互联问题,实现列车在不同线路不同地面设备控制下的平稳切换和跨线运行。形成了横向标准化的CBTC互联互通系列规范,适用于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的新建、更新改造及扩建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建设,指导信号系统的系统设计、产品设计、设备招标、工程建设。有效提升了轨道交通的整体运能和设备使用效率,发挥网络化运营效率。重庆交通开投轨道集团携手多家机构,成立了“5G+智慧轨交联合创新实验室”。该实验室将以人脸识别、统一出行信息服务、AI智能客服、站内精准导航、智慧客流管理等为主要研究方向,推进智慧城轨在重庆开花结果。重庆轨道交通全线网实现移动支付扫码过闸,支持重庆地铁官方APP“渝畅行”、支付宝、微信、银联云闪付四种支付方式,其中支付宝、微信、银联云闪付的“乘车码”兼具轨道与常规公交支付功能,实现“一码通乘”。,最大载客量可达3496人。9号线车辆采用GoA4等级的全自动运行系统,最高运行速度100km/h,具有自动唤醒、自动运营以及远程控制等功能,搭配通过以太网实时传输的网络控制系统和故障检测装置,列车集智能性和安全性于一体。车辆设计首次采用障碍物及脱轨检测装置,当列车检测到轨道有障碍物或车辆遇到脱轨危险时,列车会自动触发紧急制动,最大程度保证车辆运行安全;首次采用智能对位隔离技术,当车门出现故障隔离后,后续各站的对应屏蔽门在集控开门时均不会打开,同时当屏蔽门出现故障隔离后,到达该站的每列列车车门均不会自动打开;首次采用门梯一体式结构的列车前端逃生门,可起到提升疏散效率的作用;首次采用车辆功能远程控制技术,在列车上没有乘务人员的情况下,列车空调设置、乘客与控制中心通话、车载PIS广播设置等:..第期周明保等:构建苏州智慧轨道交通体系的实践与思考21均可在控制中心远程操作,方便及时与乘客沟通或及时调整车辆参数,有效提高运营服务质量;首次配备蓄电池、走行部、车门等部位的在线检测系统,近6000个监测点将车辆子系统数据实时传输至地面控制中心,实时掌握车辆状态,提高正线运营效率。成都地铁完成了线网移动支付平台和“成都地铁APP”的开发,全线网实现成都地铁APP扫码乘车,实现微信、支付宝等移动支付购票,支持多种智能支付方式。、6号线中(2019年在建)进行智慧车站试点:(1)AFC专业增加带语音购票功能的自动售票机(TVM)、增设乘客自助终端(SSM)、智能咨询终端(ICM)、移动客服终端。(2)通信系统增加视频智能分析功能,视频分析设备应能支持行为检测、扶梯检测、入侵检测、徘徊检测、可疑物品遗留检测等应用。通信系统搭建车站内无线网络接入系统,用于各类运营设备的无线通信。(3)给排水系统在关键点(市政给水引入总管、卫生间给水总管、冷却塔补水管、冷水机房补水管等)处增设远传智能水表,并上传ISCS系统统一管理。(4)电扶梯增设远程自动调速控制功能,配合ISCS实现一键开关站功能。(5)建筑专业在电动卷帘门增设就地远程控制箱、出入口红外对射探测器、传感器、行程开关等。配合ISCS实现一键开关站功能。(6)ISCS专业在原平台的基础上增加智慧车站综合运管平台功能,实现综合看板(数据可视化)、场景联动、设备管家、智能水务、安防集成平台、智能环境监测、人员管理等功能。(7)装修专业新增电子导向功能,将目前悬挂导向、贴附类为主的导向系统更新LED电子导向系统。(8)全线网实现西安地铁APP或支付宝扫码乘车,实现微信、支付宝等移动支付购票,支持多种智能支付方式。通过线网系统改造,人脸识别系统正式上线,支持线网内所有线路(2进/2出)实现无感智能化支付。,双方正式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华为作为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将与南昌地铁全面联合创新,打造科技地铁、智慧地铁,为促进地铁实现“敏捷和智能化”运营、乘客体验提升做出贡献。签约仪式现场,华为携手南昌地铁、***、一境信息,共同打造了“5G+AI”智慧地铁体验区。体验区集中展示了华为和南昌地铁联合推出的基于5G+AI的一系列城轨创新方案,包括5G刷脸过闸方案、5G车地转储方案、5G智慧工地方案等。基于5G+AI的刷脸过闸方案,在业界处于领先地位。利用5G低时延、大带宽的特点,迅速将人脸数据传递到后端进行分析并通知闸机开闸,从而实现进出站全流程“无感通行”。5G智慧工地方案基于5G技术,将地铁工地现场高清视频实时回传,通过AI智能识别,代替部分人工巡检,提高远程巡检效率;基于5G+AI的车地转储解决方案,解决了当前地铁车地通信速率不够、无法回传到地面进行存储的问题,实现车地自动高速转储,全程无需人工干预,同时,结合智能分析处理,可以让车载监测数据产生价值,实现设备健康管理,为智慧运维奠定基础。南昌地铁完成了线网移动支付平台和南昌地铁“鹭鹭行”APP的开发,全线网实现鹭鹭行APP扫码乘车,实现微信、支付宝等移动支付购票,支持多种智能支付方式。“云计算+城轨”的发展理念,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为城市轨道交通提供地铁运营生产、企业管理、建设管理、运营管理以及资源管理等服务。从设计、建设、运营全环节搭建智慧云平台,实现信息化业务全覆盖及统一运维管理、安全管控。业务系统按照一个控制中心、一个车辆段、20个典型车站部署,在线路中心和线网中心基于统一华为云平台设施,创新性的实现综合监控系统ISCS、乘客信息系统PIS、、门禁系统ACS、TV、列车自动监视系统ATS等业务的统一承载。从顶层设计入手,构建生产中心云平台、灾备中心云平台、站段云平台,为多系统提供IaaS服务,满足呼和浩特轨道交通1、2号线的建设要求,预留3、4、5号线的接入能力。:..22苏州科技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呼和浩特地铁完成了线网移动支付平台和“青城地铁”APP的开发,全线网实现青城地铁APP扫码乘车,实现微信、支付宝等移动支付购票,支持多种智能支付方式。,正在建设的地铁8号线是天津首条以GoA4自动化等级设计的无人驾驶全自动线路。在建的线网指挥中心二期工程围绕“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规划目标,开展智慧城轨建设,加速构建天津特色的云平台、大数据平台、智能调度、智能运维等智慧项目,打造天津轨道交通指挥的“最强大脑”。天津地铁完成了线网“智能支付平台系统搭建”和“天津地铁APP”的开发,全线网实现天津地铁APP、银行卡、支付宝、微信及自动售票机非现金购票等多种智能支付方式,在重点车站部署支持语音购票的互联网售取票机,初步实现了智能化支付。在8号线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实现无感知进站。,6号线列车的“列车自主运行系统”(简称TACS)改变了传统“车-地-车”的通信和控制架构,采用“车-车”架构,列车之间可通过无线通信完成信息交互,从而直接获知前行列车的位置和速度,并控制列车的自动跟踪。TACS是以6号线一期工程建设项目为依托,由青岛地铁集团公司、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富欣智能交通控制有限公司与北京中兴高达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研发实施的列车自主运行轨道交通技术创新项目。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真正实现站在国际轨道交通技术前沿引领国际轨道交通行业技术发展方向。6号线在既有车站系统基础上通过增加全息感知、自动开关站、智慧安检、多元化售检票、智能问询及电子导引、客流场景分析等功能,实现智慧车站的功能。在出入口及站厅设置电子信息导向牌,实时提供换乘、商铺、公交等全方位信息,实现与乘客的人机交互;增设语音购票功能、人脸识别功能、自主票务处理终端,为乘客提供多元化售检票方式;车站站台层显示车厢拥挤情况,为乘客提供更便捷的乘车体验,最终实现乘客出行智慧化服务。青岛地铁完成了线网移动支付平台和青岛地铁APP的开发,全线网实现地铁APP扫码乘车,实现微信、支付宝等移动支付购票,支持多种智能支付方式。2苏州智慧轨道交通应用现状近年来,苏州地铁从城市发展战略着眼,结合苏州地铁运营管理需求,在智慧车站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探索,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建设线网指挥中心系统。融合云平台、大数据等技术,将苏州地铁生产系统与大数据进行深度耦合,系统承载线网指挥平台、线网编播、线网门禁、线网大数据仓库、线网视频系统等,实现对各线路的运营管理;结合前端摄像机实时动态监测技术,实现部分车站动态客流实时监察预测;搭建线网级的PIS总编播中心,实现全线网乘客信息系统的统一运营及协调管理、信息发布、设备状态管理;搭建统一的线网门禁系授权管理平台,实现对各线路门禁统一授权、集中管理。(2)采用全自动运行技术。按照最高等级GoA4级、UTO运行模式建设系统,使其具有高度自动化、可靠性和安全性,可避免因人为操作而产生的各类故障;可根据运输需求灵活调整运能,提升运营组织灵活性;可显著提高运营效率,增强运能,节约能耗,降低运营人员的配置数量,从而降低运营成本,提升苏州市轨道交通整体自动化水平。(3)乘客服务方面,实现“苏e行”二维码扫码过闸功能;在5号线工程实现支付宝、微信、银联云闪付等电子支付功能;试点实现语音购票功能,试点设置站台门乘车指引显示屏,实现线路概况、等候时间、车厢内列车客流拥挤度、车门或屏蔽门状态等信息显示功能,从而更好地服务乘客,打造更多元、更方便的出行体验,创造舒适智能的乘车环境。(4)车站设备设施管理方面,设置一体化车控室,对车站控制室进行整体规划布局设计;车站实现自动开:..第期周明保等:构建苏州智慧轨道交通体系的实践与思考23关站功能,实现对车站多个专业或设备的自动控制;采用车站移动视频监控技术,实现站内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辅助和运营人员处理突发事件过程的记录功能;采用直流智能照明控制技术,实现照明设备智能化集中管理和控制,从而提升车站设备自动化、智能化、节能化管理水平,减少站务人员工作强度。(5)车站安全管理方面,采用了人脸识别技术,对出入口区域进行人脸识别,对进出人员人脸图像信息形成图像结构化数据,与人脸数据库进行比对,实现特殊人员识别、对象人员追踪、人员轨迹分析等智能监控功能;设置安检集成平台,实现安检设备及本站乘客及安检人员的监控管理、设备管理、统计管理、人力管理;采用蓄电池在线监测系统,各车站各专业蓄电池状态集中监控管理,提高地铁安全防范能力。(6)设备维修方面,建设车辆、车辆段、信号、轨道、供电等专业智能运维系统。车辆运维系统,实现对列车运行过程实时监控及故障告警功能;车辆段智能运维管理系统,实现车辆运用及检修管理、仓储管理、机电设备管控以及安全监控功能;轨道智能运维系统,实现钢轨表面伤损、扣件异常、垫板移位病害的智能识别和打印缺陷报表等功能,并实现线路轨道主要参数状态的检查和评判功能;信号智能运维系统,对信号设备进行智慧化维修管理,实现信号设备维修的信息化、智能化;供电智能运维系统,实现设备设施的使用运行、维护与修理、备品备件管理功能。(7)全面推进BIM技术应用,初步建立了面向轨道交通全生命期的企业BIM应用技术标准体系和BIM协同管理平台,开展全专业、全过程BIM可视化协同设计、BIM数字化虚拟建造、满足装修方案可视化仿真、机电安装装配式施工等深层次的应用需求,通过BIM技术推动地铁建设精细化管理、数字化管理,着力打造企业级全线网的一体化数字管理平台和数字资产库,切实提升工程品质、降低工程成本、加快工程速度。3苏州智慧轨道交通近期建设目标在新一轮线网建设中,苏州地铁将结合国内智慧地铁发展的趋势,根据苏州地铁企业发展的需要,基于运营场景的分析,在原有智慧车站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智慧地铁的建设目标。,并通过省通卡及全国交通一卡通实现城市间畅通乘车,轨道交通专用APP“苏e行”,采用实名制注册,并已在研究部署生物识别、无感支付的试点应用,语音购票功能将在本轮新线6、7、8号线中全面应用;目前智慧车站、智能客服计划在本轮新线6、7、8号线中部署,全面支持自动开关站、语音问询、车站全场景动态信息服务、显示列车到发时刻、乘客诱导、车厢拥挤度、前方换乘站客流等动态信息,提供车站出入口、服务设施位置及地面建筑物等信息,保证紧急情况下智能管理、引导与应急疏散客流,乘客服务安全有序;系统已实现客流与运力的匹配功能,后期进一步完善提升,达到精准匹配、更安全、更快捷、更高效。,已考虑大线网智能运输组织的理论研究工作;目前正在筹备的NCC系统已实施网络化运输组织系统平台,实现重点车站动态客流实时预测,初步探讨运输计划的智能化编制、运力与客流的精准匹配功能;逐步开展智能调度与应急指挥中心融合工作,搭建智能化线网运输组织辅助决策系统;东方之门站推广试点智慧车站技术装备及运控体系,新线在智慧车站管理方面实现自动开关站功能、出入口人脸识别功能、智能视频监控功能、重点车站动态客流实时监测功能、重点区域人脸识别门禁功能等;城轨交通线路覆盖苏州北站、苏州站、苏州园区站、苏州新区站、昆山南站等重要枢纽,实现苏州市与昆山市、上海市的轨道交通网络衔接,实现市区城轨、市域快轨、城际铁路“三网融合”,实现长三角都市圈内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7号线、8号线、S1线供电系统设置了电能管理系统,电能管理系统负责对地铁机电系统设备的电能数据进行采集及数据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