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2022-2023学年福建省福州市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pdf

格式:pdf   大小:1,986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2-2023学年福建省福州市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pdf

上传人:1781111**** 2024/5/11 文件大小:1.9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2-2023学年福建省福州市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2022-2023学年福建省福州市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是由【178111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2-2023学年福建省福州市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2-2023学年福建省福州市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1965年5月研究人员在云南省元谋县发掘出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门齿化石,这可以作为研究元谋人的(),纹样雕刻写实,憨态可掬,这反映河姆渡居民的()-3200年的四川广汉三星堆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的以人头像、人面具以及神树造型的青铜制品,具有鲜明的古蜀地域特色。但据研究,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诸多纹饰,又与中原地区出土的青铜器纹饰类似。这一发现可以佐证().《史记?五帝本纪》写道:轩辕采取了“蓺五种(种植五谷),抚万民,度四方”等一系列措施,增强了自身的力量,然后“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获得了胜利。上述传说反映了黄帝部落(),内壁铸有铭文,内容包括周康王向盂讲述文王、武王建国的经验,告诫盂要忠心辅佐王室等信息。大盂鼎及其铭文可用于研究()?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是这样描述它认为的中国“第一个王朝”:兴起于黄河流域北部。那时,中国人已经学会织造丝帛,发明了他们独特的文字系统,掌握了制造美观的陶器和青铜器的技术……依材料推断,作者认为的中国“第一个王朝”应是(),共17页:..()***《古代中国》展览中的器物--“利簋”图片,器内底铸铭文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此记载与《尚书?牧誓》及《逸周书?世俘》的记录相符。由此可知().《甲骨文编》收录“家”的甲骨文字形约二十种,其上半部分由房屋之形构成,表明为居住之地;下半部分的抽象写法也多为一身一耳两足(如图),在古代能够处于“房屋”之下的动物主要为六畜之中的猪、马、牛、羊、狗五种。据此可推知()“六畜”的国家B.“家”“以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该思想家所代表的学派是().《史记?商君列传》记载:“行之十年,……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人富强,天子致胙(祭祀)于孝公,诸侯毕贺。”材料描述的是商鞅变法的()。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下列属于历史事实的是(),,周平王将国都从镐京东迁洛邑,,、图2所示货币旨在()第2页,共17页:..、每年祭祀高祖庙时,诸侯需奉献黄金资助。汉武帝曾借口诸侯所献黄金的分量和成色不足,一年就夺去了106个诸侯的爵位。汉武帝的做法(),汉武帝起用齐地的东郭咸阳和南阳的孔仅为大农垂,领盐铁事,让他们与桑弘羊共同策划,将盐铁业从富商大贾手中收回国家经营。该举措的主要目的是(),于今日名闻世界,被史地学者称为东方哥伦布。这位郎官是(),其母窦太后临朝称制,窦氏兄弟并居机要,掌握实权,窦氏一门富贵。这一现象被称为()***.“烘培几工成晓雪,轻明百幅叠春冰。何消才子题诗外,分与能书贝叶僧。”这首诗中被称赞的书写材料最早出现于(),是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其中有一部著作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在该著作中不能查阅到的是()A.《陈涉世家》B.《殷本纪》C.《蔡伦传》D.《五帝本纪》第3页,共17页:..,根据墓葬形制和器物断代法可知,这是一座西汉墓。在木椁中部还发现了面积约5cm×5cm的纸片(如图),经鉴定,这些纸片的制造年代上限为汉文帝时期,下限为武帝初年。这一发现表明().“以六觚之一面乘一弧半径,三之,得十二觚之幂。……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以此为基础,取得领先世界近千年成果的是().《齐民要术》中记我:“天为之农,而我不农,谷亦不可得而取之”。在这句话中,贾思勰强调农业生产要(),“雨洒清明节,麦子豌豆满地结”反映了()“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该书法作品的字体属于(),在一些地方的山崖上开凿了许多石窟,其中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和甘肃敦煌的莫高窟。这些石窟全都深受哪一宗教艺术风格的影响()、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第4页,共17页:..,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东晋政府对待侨流的政策:建立侨郡县,承认流人为侨人,给予侨民以持白籍、免除税役的权利。到梁代,(姑苏)附近已是“良畴美柘,畦畎相望,连宇高甍,阡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了。--万绳楠《江东侨郡县的建立与经济的开发》(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古代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2)小史认为“田美土肥之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东晋政府对移民采取了正确的政策,他的说法正确吗?简要说明理由。,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春秋末年,贵族阶层分化。有些低级贵族不得不以传授知识为生,随着工商业的发展,人们对知识的需求日益强烈,士人创办的私学由此兴起,在鲁国,孔子广收徒众,传授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私学”走向兴盛,为战国社会的变革奠定了人才基础。--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等材料二董仲舒非常强调“大一统”。从这个观点出发,他主张政治上必须统一于天子,思想上也必须统一,要尊崇儒术,罢黜百家。这种思想是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论依据。--摘自《文物秦汉史》(1)根据材料一,简述春秋末年私学兴起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指出董仲舒主张的核心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采纳其观点的原因。(3)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发挥的作用。,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地图出版社等《中国历史地图册》材料二:5世纪末,中原地区农亚经济已较发达,成为北魏主要产粮基地。而平城地区屡受灾荒,粮食供应常发生危机。随着北魏在中原的开拓,平城已不适合于控制整个北方地区。加上平城的保守势力强大,北魏社会的发展受到了制约。第5页,共17页:..迁都后,孝文帝下诏改用汉姓,改穿汉服,改说汉语,推行汉族的官制和律令。于是,胡食、胡床、畜牧选种等草原文化因子也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中。--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1)根据材料一,简述北魏都城地点发生的变化。(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魏迁都的原因及意义。(3)根据材料二,概括迁都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特点。,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始皇利用法家思想治国,靠严刑峻法以高压统治老百姓,以至于社会矛盾和危机加剧,强大的秦帝国二世而亡。材料二:汉高祖刘邦兴起的时候,面临着秦王朝的种种弊政和诸侯纷争的紊乱局面,百姓无业可居,大闹饥荒,西汉社会经济一片凋敝。为此,汉高祖简化法令和禁令,减轻田租,实行十五税一。文帝即位,他身体力行提倡节俭,下令把十二年租税的一半赏赐给百姓,下一年,又免除了租税。过了十三年,及景帝二年,规定百姓私田制征收一半的租税,税率三十征一。随着生产日渐得到恢复并且迅速发展,西汉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景象,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中华文明迈入帝国时代后的第一个盛世局面“文景之治”,至武帝,西汉进入鼎盛时期。——摘编自《汉书?食货志》等(1)指出汉初统治者为解决“西汉社会经济一片凋敝”而采取的政策。(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条理清楚)。第6页,共17页:..答案和解析1.【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谋人门齿化石是研究人员通过考古发掘获得的,属于实物史料,D项正确;元谋人门齿化石属于实物史料,不属于文字史料、影像史料、口述史料,排除ABC。故选:D。本题考查元谋人,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本题考查元谋人,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元谋人门齿化石是研究人员通过考古发掘获得的,属于实物史料。2.【答案】C【解析】,排除。,排除。“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纹样雕刻写实,憨态可掬”结合所学可知,河姆渡地区已经出现了家畜饲养,如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本题考查河姆渡人的生产与生活状况,属理解层面的要求,难度不大,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对题干材料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应相应结论即可得出答案。拓展半坡居民与河姆渡居民生产生活状况,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3.【答案】C【解析】,不是题干的主旨,排除。“类似”不符,排除。,三星堆青铜制品既有自己的特征,又与中原的青铜器具有相似性,这说明中华文明发展呈多元一体格局,与题意相符。,无法从题干内容得出,排除。故选:C。本题考查三星堆青铜器,属理解层面的要求,难度不大,解答本题关键在于对题干材料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得出相应结论。拓展商周代表青铜器,体会其铸造工业和各自特征,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第7页,共17页:..4.【答案】B【解析】,排除。“蓺五种(种植五谷),抚万民,度四方”可知,轩辕黄帝部落重视农业,以从事农耕生产为主,符合题意。,增强了自身的力量,排除。,排除。故选:B。本题考查黄帝的贡献,属理解层面的要求,难度不大,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对题干材料的准确解读并对应相应结论即可得出答案。拓展黄帝和炎帝的贡献,理解他们为何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灵活应答。5.【答案】B【解析】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推选首领的制度,相传尧是中国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开创禅让制,大盂鼎及其铭文与禅让制无关,排除A项;根据题干信息“大盂鼎是西周早期的青铜器,内壁铸有铭文,内容包括周康王向盂讲述文王、武王建国的经验,告诫盂要忠心辅佐王室等信息”可知,题干材料与西周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初年,周王为了稳定政治形势,巩固疆土,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确立分封制。因此大盂鼎及其铭文可用于研究分封制,B项正确;世袭制是古代君王去世后,将君王的位置转给自己子孙的传承制度,大盂鼎及其铭文与世袭制无关,排除C项;郡县制是秦朝在地方上实行的制度,大盂鼎及其铭文与郡县制无关,排除D项。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了西周的分封制,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大盂鼎是西周早期的青铜器,内壁铸有铭文”。6.【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发明了他们独特的文字系统”可知,描述了商朝。商朝出现了甲骨文,这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B是正确的选项;夏朝时期还没有文字记载,A排除;西周、秦朝建立在商朝之后,CD排除。故选:B。第8页,共17页:..本题考查了商朝的建立。注意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此题考查的商朝的建立,属于基础性的知识点,结合教材熟练记忆即可。7.【答案】A【解析】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工艺高超。当时的工匠已准确地掌握了铜、锡、铅的比例,用来制造不同用途的器具。在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经过制模、雕刻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液态金属、加工修整等工艺制成。题干图片所示工艺程序反映的是铸造青铜器,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铸造青铜器的工艺程序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图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铸造青铜器的工艺程序的相关史实。8.【答案】B【解析】据“器内底铸铭文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此记载与《尚书?牧誓》及《逸周书?世俘》的记录相符”可知,.【答案】B【解析】“六畜”的国家,排除。B.“其上半部分由房屋之形构成,表明为居住之地”说明家与定居生活有关,定居生活是因为原始农耕的出现;“家”下半部分的动物代表五种家畜猪、马、牛、羊、狗,家畜饲养的出现是原始农业兴起与发展的标志之一。由此可知,“家”观念的形成与农耕生活紧密相关,B项正确。,无法推知甲骨文是体系完整的文字,且甲骨文是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排除。“家”的构成,体现不出甲骨文是已知的能见到最早的成熟汉字,排除。故选:B。本题考查甲骨文相关知识,属理解层面的要求,解答本题关键在于对题干材料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应相应结论即可得出答案。拓展甲骨文记载内容、造字法、地位和影响,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10.【答案】C第9页,共17页:..【解析】“为政以德”,与题意不符,排除。“兼爱、非攻”,与题意不符,排除。“以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强调无为而治,顺其自然,这是道家思想的体现,与题意相符。,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C。本题考查道家治国思想,属理解层面的要求,难度不大,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题干材料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应相应结论即可得出答案。拓展战国时期主要学派、思想主张、影响,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11.【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人富强”可以得出,商鞅变法规定,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商鞅变法提高了秦国的实力,这属于商鞅变法的意义,D项正确;背景指的是事物发生之前,排除A项;措施指的是事物的一些具体做法,排除B项;弊端指的是事物产生的一些坏处,排除C项。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了商鞅变法的意义,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理解历史事件的基本元素。12.【答案】B【解析】“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国都从镐京东迁洛邑,中国历史进入东周时期”是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客观叙述,属于历史事实,B项正确;“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和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提高的重要标志”是对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的认识,属于历史解释,排除A项;“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是对历史的评判,属于历史解释,排除C项;“齐桓公任用管仲进行改革,使齐国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是对管仲改革的认识和评判,属于历史解释,排除D项。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什么是历史史实,什么是历史解释的相关史实。注意掌握区别历史史实和历史解释的方法。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什么是历史史实,什么是历史解释的相关史实。13.【答案】D【解析】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这就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页,共17页:..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还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又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秦汉时期推行图1、图2所示货币旨在为了巩固统一。D符合题意。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了秦始皇与汉武帝巩固统一的经济措施,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本题主要考查了秦始皇与汉武帝巩固统一的经济措施,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14.【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汉武帝曾借口诸侯所献黄金的分量和成色不足,一年就夺去了106个诸侯的爵位”可知,汉武帝通过夺去106个诸侯的爵位,削弱了地方的势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项正确;抵御了匈奴南下袭扰,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西汉初年实现休养生息政策,排除C项;经济重心南移在宋朝,排除D项。故选:B。本题考查推恩令,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本题考查推恩令,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5.【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严禁民间私自生产盐铁,将盐铁生产和销售收归国家,这就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A项正确;“盐铁官营、专卖”的措施虽然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但不是主要目的,排除B项;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主要是为了增加国家的收入,并非为缓和社会矛盾,排除C项;汉武帝时统一铸造五铢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D项。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了汉武帝时期的盐铁官营、专卖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理解并识记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16.【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汉代的一位郎官因其创建的事业与其坚韧不拨的精神,于今日名闻世界,被史地学者称为东方哥伦布”并且结合中国古代历史可知,这位郎官是“凿空”西域的张骞,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为以后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丝绸之路的开辟对古代东西方交流产生的影响主要是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A项正确;东汉时期甘英出使大秦,题干反映的是张骞出使西域,排除B项;班固是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与“被史地学者称为东方哥伦布”不符,排除C项;公元73年,东汉派班超出使西域,被任命为西域都护,经营西域三十年,班超没有“被史地学者称为东方哥伦布”,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页,共17页:..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了张骞出使西域以及地位,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理解并识记汉朝加强西域管理的史实。17.【答案】A【解析】A.“其母窦太后临朝称制,窦氏兄弟并居机要”体现的是太后重用自己的亲戚,导致外戚势力膨胀,出现了外戚专权的现象,与题意相符。,无法掌权,大权由太后掌主持,排除。***是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影响,排除。,不属于宦官,排除。故选:A。本题考查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属理解层面的要求,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题干材料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应相应结论得出答案。拓展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原因和影响,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18.【答案】D【解析】,还没有发明纸,排除。,魏晋时期与题意不符,排除。,纸最早出现于西汉时期,排除。“烘培几工成晓雪,轻明百幅叠春冰。何消才子题诗外,分与能书贝叶僧”并结合所学可知,该诗出自《谢人惠纸》,诗中被称赞的书写材料指的是纸,纸最早出现于西汉时期,与题意相符。故选:D。本题考查纸的发明,属识记层面的要求,难度不大,记忆基础知识即可得出答案。拓展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及对世界的影响,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19.【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陈涉世家》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创作《史记》中的一篇文章,讲述了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的全过程,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殷本纪》系统地记载了商朝的历史,描画了一幅商部族兴起,商王朝由建立直至灭亡的宏伟图卷,出自《史记》,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汉武帝时期的司马迁编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鲁迅对《史记》的评价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蔡伦是东汉时期人,他改进了造纸工艺,使纸得到广泛使用。因此《史记》著作中不能查阅到的是“《蔡伦传》”,C项符合题意;《五帝本纪》是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创作的文章,列于《史记》首篇,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页,共17页:..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了司马迁与代表作品《史记》,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知道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20.【答案】B【解析】,在汉代已得到广泛传播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这些纸片的制造年代上限为汉文帝时期,下限为武帝初年”可得出西汉时期就已出现了纸。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与题意相符。,无法得出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的结论,排除。、汉武帝均是西汉时期的皇帝,无法为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提供证据,排除。故选:B。本题考查造纸术的发明,属理解层面的要求,难度不大,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对材料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应相应结论,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拓展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及对世界的影响,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灵活应答。21.【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以六躯之一面乘一孤半径,三之,得十二解之幂。……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割圆术”。祖冲之运用刘徽的“割圆术”,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故B项正确;华佗发明麻沸散,创编了“五禽戏”,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北朝的贾思勰著成《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了祖冲之与圆周率,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理解并识记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主要成就。22.【答案】C【解析】“人民的心愿”,且农业生产受客观环境影响,排除。,排除。,“天为之农,而我不农,谷亦不可得而取之”体现了农业生产要遵循客观自然规律,适时耕种,不误农时,否则就不会有好收成,与题意相符。,题干体现不出以农为本的传统思想,排除。故选:C。页,共17页:..本题考查《齐民要术》,属理解层面的要求,难度不大,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对题干材料信息的正确解读,并对应相应结论得出答案。拓展《齐民要术》成书时间、作者、内容及影响,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23.【答案】B【解析】“雨洒清明节,麦子豌豆满地结”的意思是:在清明这个节气前后下雨,麦子豌豆会大丰收。由此可知,“雨洒清明节,麦子豌豆满地结“反映了农历节气指导农耕,故B符合题意;饮食文化丰富生活、祭祀礼仪追思先祖、种植技术推陈出新在题干谚语中不能体现,排除ACD。故选:B。本题考查农历节气。题干关键信息“雨洒清明节,麦子豌豆满地结”。解答本题要把握农历节气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24.【答案】C【解析】,汉字的一种字体,有秦隶、汉隶等,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与题干中“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特征不符,排除。,它集快速,优美于一身,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字体形式,与题干中“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特征不符,排除。,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他的字被赞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集书法之大成,他的代表作《兰亭集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被后人称为“书圣”,与题意相符。,汉字的一种字体,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与题干中“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特征不符,排除。故选:C。本题考查王羲之书法作品,属识记层面的要求,难度不大,记忆基础知识即可得出答案。拓展中国古代书法的演进历程(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及历代著名书法家,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25.【答案】C【解析】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在一些地方的山崖上,开凿了许多石窟。其中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这两处石窟群里,雕刻着数以万计的佛像,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也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的特点,堪称宏伟精巧的雕刻艺术品。隋唐时期石窟艺术得到发展,最著名的是今甘肃西部的敦煌莫高窟。莫高窟又名千佛洞,窟内有大量的泥塑和壁画,主要是以佛教故事为主。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和甘肃敦煌的莫高窟全都深佛教艺术风格的影响,C项正确;伊斯兰教、基督教和道教与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和甘肃敦煌页,共17页:..的莫高窟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和甘肃敦煌的莫高窟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佛教的影响的相关史实。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和甘肃敦煌的莫高窟的相关史实。26.【答案】【小题1】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小题2】不正确;理由:北方人口南迁是江南地区开发的主要原因,人口南迁使江南地区获得了充足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东晋政府对移民采取了正确的政策是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之一,不是主要原因。【解析】本题以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古代经济格局产生的深远影响、“田美土肥之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理解并识记江南地区经济开发以及原因等知识。27.【答案】【小题1】原因:工商业的发展;士人创办的私学;人们对知识的需求;孔子办学的影响。【小题2】核心观点:大一统思想。原因:大一统思想符合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地方与诸侯势力的膨胀成为中央集权的潜在威胁;统一思想,保证皇帝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