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3
文档名称:

2024年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docx

格式:docx   大小:41KB   页数:4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4年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wawa 2024/5/13 文件大小:4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4年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2024年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 】是由【wawa】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4年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4年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1 活动目标: 1、通过调查,搜集当地所产粮食,让学生认识各种粮 2、了解各种粮食的用途及营养价值。 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口语表达、动手操作及交流能力。 4、通过活动,学生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 重点: 认识各种粮食并了解它们的用途及价值。 难点: 认识各种粮食并了解它们的用途及价值。 课前准备: 教师:媒体课件 学生: 搜集各种粮食,做手工粘贴画,上网查资料 课时分配: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二、检查调查活动情况 1、指名说出当地所产粮食的名称。 2、小组交流搜集到的各种粮食,加强认识。 3、个人展示搜集到的粮食,并说出它们的用途及营养价值。 4、媒体欣赏各种粮食及其用途和营养价值。 三、展示手工作品 1、小组内展示,选出一张最佳作品,全班交流。 2、。 四、媒体欣赏古诗《悯农》。 五、教师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活动课,大家认识了当地所产的粮食,了解到了粮食的用途及营养价值。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我们应该爱惜粮食。 六、课外拓展 把这节课的收获、感受写篇小短文。 板书设计 粮食名称: 用途及价值: 学生作品展示:(粘贴画) 教学设想 本节综合实践活动课,主要是针对学生不认识粮食,不了解它们的用途及营养价值,乱扔食品,浪费粮食等一些不良行为而进行的。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各种粮食,了解它们的用途和一样价值,并懂得粮食来之不易,从而达到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从以下几个环节实现:首先,检查实践调查情况,让学生把调查到的情况表达出来,说出各种粮食名称,再通过小组展示实物,认识各种粮食,使名称与实物有机结合起来,加深认识。其次通过个人展示粮食,并说出它的营养价值,加强学生对粮食的了解,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丰富他们的知识。 然后,小组内交流展示粮食粘贴画,加深认识粮食与美术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最后,全班展示各组优秀作品,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并懂得粮食来之不易,从而爱惜粮食。运用班班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整节课井然有序,效果显著。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2 活动目标: 语文教育的天地是广阔的,社会是语文学习的大课堂。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拓展语文教育新天地,给孩子们一片自由的天空。让孩子们走出封闭的课堂,去实践、去探索,在实践和探索中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关心生活、热爱生活,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参与意识。 一、情感目标 1、通过合作小组的集体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社会参与意识。 2、通过参与此次实践活动,增强环保意识,尽到环境保护的义务。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和理解思维能力等。 2、培养学生现代信息技术的熟练应用,通过与现代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和,掌握多渠道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三、认知目标 1、在小组合作中开展共同意识,勇于在自己组内的研究中充当主要角色。 2、加强交流,在交流中实现资源共享,使双方达到共赢。 活动准备: 1、多媒体教学设备。 2、照片、数据、文字资料。 活动过程: 一、导语 主持人:中国国家环保总局近日向社会公布了处理城市垃圾国家行动方案,这个方案规定:今后中国的城市垃圾将进行填埋处理,并把垃圾填埋产生的气体收集起来发电。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回忆前一段时间,我们对校园扔垃圾情况进行了调查,下面请大家说说你们小组采取了怎样的调查方法? (一)各小组成员在班上相互交流。 (二)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同学们分小组采取了多种方式,有的在书海中尽情遨游;有的到网上尽情冲浪;有的到校园里实地拍照、采访、掌握第一手资料;有的发放调查问卷,到同学老师们中收集数据.........这些方法都被同学们所利用起来。这节课,我们就请各小组来展示自己的调查结果。 二、小组汇报 (一)摄影小组汇报 侦察员向大家展示并交流: (1)展示在学校老师办公室垃圾箱内拍到的大量饮料瓶,及在校园垃圾箱边分时间段拍摄的残存食物的`照片,并谈谈自己的想法; (2)展示在学校垃圾箱里发现的大量废纸(即作业本纸)及自己的感想。 (3)展示班级垃圾箱里拍到的大量零食包装袋及学生饮用奶盒,并谈自己的感受。 (二)演艺小组汇报 (1)情景再现:"残存食物的形成"。 (2)情景再现:"废纸山的形成"。 (3)情景再现:"垃圾箱在哭泣"。 (4)师随机采访:小品中虽然演的有些夸张,但是在我们学习生活的环境中,是否也有类似的现象呢?学生结合实际谈自己的行为习惯。 (三)调查员小组汇报 (1)调查A汇报作业本纸用纸调查情况。然后请同学结合实际谈谈感想。 (2)调查员B汇报同学乱扔饮料瓶和零食包装袋的调查情况,并随机进行现场采访,向同学发放调查问卷,验证调查数字的可信度。 (3)调查员C汇报同学食物残存调查情况,从而谨请同学"爱惜粮食,不要浪费"。 (4)调查员D汇报各班产生垃圾的调查情况,就调查报告里提到的"净化校园,从我做起"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四)网络小组汇报 学生汇报以下相关资料(结合多媒体展示资料及图片) (1)有关垃圾对地球危害的相关资料。 (2)有关垃圾回收的相关资料。 (3)有关如何处理垃圾的相关资料。 三、学生自由展示 (一)提供机会:据我了解,在前一阶段的活动中取得成果的,不止以上四个小组,同学们肯定还有许多收获与体会。下面,就请你们来说说吧。 (二)学生自由展示:说说自己还调查到了哪些资料,以及是怎样获取的。 (学生在课下不但在小组内交流,而且也打破了小组的限制,与自己兴趣相投的合作伙伴进行合作学习。所以,在自由展示中从校内说到了校外,由现象说到实质;展示形式也十分丰富:有绘制的宣传画,有在课下自己制作的课件,还有手工制作及科学小实验等。) 四、小结延伸 (一)谈感受:听了大家汇总的资料及调查结果,不知同学们有何感想? 1、学生谈。 2、教师谈。 师生们都感受到了校园产生垃圾情况的严重性,而且,都意识到了垃圾对地球环境资源的严重破坏。并且纷纷为减少校园垃圾情况献计献策。 (二)献计策: 1、请大家发挥智慧,献出自己宝贵的金点子,让我们的感受用尽快的时间变成行动,并且争取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我们的实践队伍中来。 2、由各小组到学校、社会上广泛发放"金点子"调查表,征求大家有效减少垃圾的计策。以便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3 : 成长的烦恼 二、活动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和素质的不断提高,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孩子的性格也很独立。孩子与他人交流,相处的机会也越来越少。长时间就形成了孤僻、内向的性格,各种心理问题也就出现了。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危害。为此提出以“成长的烦恼”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爱生活,爱自我、爱他人,能正确处理和对待烦恼。积极乐观的态度。使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三、教学目的: 1、学习把资料、分类,并且探究资料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 2、通过资料的分析出现烦恼的原因,结合实际找到解决烦恼的方法。 3、激发学生的爱生活,爱自我、爱他人,能正确处理和对待烦恼。积极乐观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分析出现烦恼的原因。 五、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爱生活,爱自我、爱他人,能正确处理和对待烦恼。积极乐观的态度。 六、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课外通过各种途径(上网、查阅图书资料、询问家长等)搜集产生烦恼的原因。 七、活动设计与实施:(三课时) (一)开展活动程序: 确定主题→讨论制定活动方案→收集查阅资料→动手实践参与→交流活动收获→进行活动总结→引导扩展延伸 (二)活动过程:(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引出课题。 1、师:创设情景,和学生共同种下心情树。 2、生:在心情树下述说自己的烦恼。 3、说一说自己的烦恼并找出比较集中性的烦恼板书。 二、交流反馈,梳理分类。 分组制定活动方案。 三、小组汇报、展示计划。 四、全课总结,引领延伸 第二课时: 1、分组实地观察探究→收集查阅资料→动手实践参与 第一小队:家长不让出去玩的烦恼——访问家长 第二小队:英语学不好的烦恼——上网,与同学交流 第三小队:与朋友吵架的烦恼——上网和从同学中收集 第四小队:爸爸吸烟给自己带来的烦恼——上网 第五小队:家里吵,影响学习的烦恼——家里吵的家庭 第六小队:肥胖的烦恼——图书馆、上网 2、整理材料,形成较系统的资料 第三课时:交流活动收获: 师:真情诉说、消除烦恼,做一个快乐健康的人。欢迎大家乘坐——生:健康快乐车。 师:在上次活动中,我们共同种下了心情树,并在心情树下诉说了烦恼。怎样才能消除烦恼,做一个快乐健康的人。同学们都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收集了相关的资料。从同学们的脸上老师就知道你们的收获一定很多。老师要看一看拿一组的方法多、点子好。 第一小队: (一)家长不让出去玩的原因: 1、期望值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期望子女从事脑力劳动。另外,由于历史原因,很多家长没有学到应的知识,甚至有些还是文盲,便要求孩子补偿自己的遗憾,替代自己实现夙愿。往往不顾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基础,不结合孩子的能力、体力、兴趣和爱好,想当然的设计未来,凭主观愿望提出过高要求。不惜强加课业,请教师“开小灶”补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