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华东师范大学
博士学位论文
从全球生产网络到大都市区生产空间组织
姓名:李健
申请学位级别:博士
专业:人文地理学
指导教师:宁越敏
20080501
摘要全球化和信息化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两大最重要特征和动力源,其对重大课题。本论文试图将全球化推动和影响下的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纳入一个更广阔的研究框架中,从地方化与全球化互动的作用进程探索区域和城市发展新的体系。泛泛的全球化探讨又多局限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中,缺乏综合理论框架以真正把握住全球化作用的社会和经济实质。新国际劳动分工理论从新马克主义的地方化的劳动力商品属性分析了地方对跨国资本的迎合,但缺乏将多尺度下多重作用力纳入综合研究框架的能力。而本论文基于全球生产网络理论框架的研究试图弥补以上研究缺陷,为城市地理学、城市经济学研究领域的拓展提供一些有益总结和构建着手,进而以此为理论基础过渡到大都市区生产空间组织的探讨。在生产空间组织及其空间扩散、地方镶嵌,过渡到城市经济学内容的城市经济、城第�率切髀邸J紫冉樯苈畚难√庖谰莺屠丛矗�诜治鲅芯勘尘盎�∩咸岢�本论文研究的实践及理论意义,指出全球生产网络的形成和发展代表了劳动分工第�率嵌匀�蛏���缋砺劭蚣艿难芯孔凼觥T诙匀�蛏���缪芯勘尘啊�脉络和流派分析基础上,主要依据曼彻斯特学派研究并综合管理学派观点,提炼出本论文以企业、制度、关系/流、空间/地方为主要考察维度,围绕价值、权力法,更多采用一些关于网络研究和全球价值链/全球商品链的定量统计分析。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深刻,但如何架构这种影响的过程和机制则成为机制和实质,从而为目前我国的各种城市、城市群和区域发展规划与战略提供新的分析视角和依据。传统的区域空间结构理论基于区域内部发展动力和经济学原理的分析,为本论文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但却无法将全球化等外部作用力纳入自身理论批判视角,分析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投资和产业转移的社会实质,同时基于的补充。基于以上研究目的,本论文基本研究思路是从全球生产网络理论分析框架的论证过程中经历了三个层次的分析,先从全球生产网络中经济地理学意义的企业市产业及其空间功能分区研究,再而过渡到兼具城市地理和城市经济学意义的“大都市区生产空间组织’’.力求论文在逻辑上的逐次递进和结构上的完整。在国际层面的扩展和深化,将为全球化经济发展及地方化的区域、城市发展带来深刻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论文的研究目标、思路和方法。与镶嵌等基本内容探讨的全球生产网络研究框架,同时提出将金融、信息、物流和人才培训等价值生产支持性活动纳入全球生产网络研究中的观点。最后指出未来全球生产网络研究应注重物质和社会文化层面的广泛整合,同时要创新研究方
第�率嵌匀�蛏���缰衅笠底橹�叵档奶教帧4泳�玫乩硌е泄�世投�分工理论入手,结合模块化操作、转包生产,经价值链到企业生产网络,揭示出全球生产网络基于产品内分工组织形式的国际劳动分工本质。提出全球生产网络以跨国公司为媒质,营造出一个延续了新国际劳动分工发展的“价值链陷阱一。研发及营销等环节,发展中国家多以生产制造和一般组装融入全球生产网络中。全球生产网络是一种动态的关系网络,其治理模式并非绝对平行的关系而阶层性即这种阶层性并非绝对制约的关系,某些时候可能形成反制约。全球生产网络空间扩散的最主要行动者,发达国家彼此之间的相互渗透仍是全球生产网络空间扩散的最主要形式,但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已经成为全球生产网络空间扩散的重要力量,从而使全球生产网络生产组织关系更加复杂化。而全球生产网络的地方镶嵌具有复杂的运行机制,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等多层面内容,从跨国公司看通过海外投资提升自身竞争力和把握市场开发机会成为目前主要动力;从地方看积极的投资和贸易政策、良好的基础设施、廉价而优良的生产要素条件以及基础设施、开放的市场等都成为重要动力。论文还以中国和日本作为案例,考察中国以劳动力、资源等比较优势吸引外资和开拓国际市场,与日本以第�率侨�蛏���缋砺劭蚣艿募扑慊��凳抵し治觥4邮抵そ峁�矗�计算机产业全球生产网络已经基本形成,在劳动分工原则支配下各价值链环节已均质化,“全球在地化�啊霸诘厝�蚧�都需要在特定条件下实现。技术研发、品牌营销与高端制造位于发达国家和地区,形成拥有独特资源如高端研发能力和发展中国家,形成能提供及时且成本较低的“成本节约中心�=�┠晷矶嗫绻�研发中心,这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产业升级提供了机会,同时促进了网络成长。但就中国计算机产业考察,关键技术的缺失使得中国计算机产业生产网络价值链构成并不完整,同时由于中国大陆计算机企业国际市场开拓的不足,与国外知名企业的生产和技术联系也多以国内市场开拓为主,造成中国作为一个特定的地域已经融入全球生产网络,而本土计算机产业尚未全面融入全球生产网络的局